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英文名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EM),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装置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
电子显微镜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邻两点的*小间距来表示。20世纪70年代,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约为0.3纳米(人眼的分辨本领约为0.1毫米)。现在电子显微镜*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而光学显微镜的*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所以通过电子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某些重金属的原子和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点阵。
电子显微镜按结构和用途可分为透射式电子显微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电子数码显微镜等。
分类:
1、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缩写TEM),简称透射电镜,是把经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样品上,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变方向,从而产生立体角散射。散射角的大小与样品的密度、厚度相关,因此可以形成明暗不同的影像,影像将在放大、聚焦后在成像器件(如荧光屏、胶片、以及感光耦合组件)上显示出来。
透射电镜的分辨率为0.1 0.2nm,放大倍数为几万 几十万倍。由于电子易散射或被物体吸收,故穿透力低,必须制备更薄的超薄切片(通常为50 100nm)。
TEM在中和物理学和生物学相关的许多科学领域都是重要的分析方法,如癌症研究、病毒学、材料科学、以及纳米技术、半导体研究等等。
2、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1965年发明的较现代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主要是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即用极狭窄的电子束去扫描样品,通过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其中主要是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聚焦得非常细的高能电子束在试样上扫描,激发出各种物理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和显示成像,获得测试试样表面形貌的观察。
扫描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细胞的研究、化学电子材料分析以及金相观察等。
3、电子数码显微镜
电子数码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技术、光电转换技术以及液晶屏幕技术的结合。可以对微观领域的研究从传统的普通的双眼观察到通过显示器上再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自带屏幕的数码显微镜,分为台式、便携式以及无线数码显微镜三类。台式数码显微镜放大倍率相对较高,与电子显微镜功能相似。便携式数码显微镜则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可实现随时随地观察的需求。
数码显微镜也可以选配较高配置的计算机,实现对观察结果的数据储存管理,得到更清晰直观的图像显示,操作更加方便。
5、偏光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 microscope)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显微镜,在地质学等理工科专业中有重要应用。凡具有双折射的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下*能分辨的清楚,当然这些物质也可用染色法来进行观察,但有些则不可用,而必须利用偏光显微镜。
反射偏光显微镜是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射性物质进行研究鉴定的必备仪器, 可供广大用户做单偏光观察,正交偏光观察,锥光观察。
偏光显微镜是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射性物质进行研究鉴定的必备仪器,可做单偏光观察,正交偏光观察,锥光观察。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各向同行)或双折射性(各向异性)。
双折射性是晶体的基本特征。因此,偏光显微镜被广泛地应用在矿物、化学等领域。在人体及动物学方面,常利用偏光显微术来鉴别骨骼、牙齿、胆固醇、神经纤维、肿瘤细胞、横纹肌和毛发等。*介绍一下有关偏光显微镜的应用领域。、
6、倒置显微镜
沧州欧谱倒置显微镜(inverted microscope)组成和普通显微镜一样,只不过物镜与照明系统颠倒,前者在载物台之下,后者在载物台之上,用于观察培养的活细胞,具有相差物镜。
该显微镜观察时物体位于物镜前方,离开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焦距,但小于两倍物镜焦距。所以,它经物镜以后,必然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B'。A'B'靠近F2的位置上。再经目镜放大为虚像A''B''后供眼睛观察。目镜的作用与放大镜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眼睛通过目镜所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被物镜所成的已经放大了一次的像。
倒置金相显微镜主要用于鉴定和分析金属内部结构组织,它是金属学研究金相的重要仪器,是工业部门鉴定产品质量的关键设备,该仪器配用摄像装置,可摄取金相图谱,并对图谱进行测量分析,对图像进行编辑、输出、存储、管理等功能。
细菌细胞等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毒一般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免疫力?指的细胞还是能力?免疫细胞一般用光学显微镜,免疫力就用肉眼观察个体患病程度了
肿瘤细胞当然用显微镜观察比较好
DNA用电子显微镜
遗传?指的什么?遗传物质基因同DNA用电子显微镜,遗传现象那就用肉眼观察群里遗传特征了
如何通过细胞的分化及调控来认识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通过不同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最终产生标志性蛋白质。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然而,在某些条件下,分化了的细胞也不稳定,其基因表达模式也可以发生可逆性变化,又回到其未分化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
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包括细胞内及细胞外的因素。因此,研究细胞内在及外在因素和基因之间的调节体系,也就成为探索细胞分化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细胞内因素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化细胞之所以能合成特异的蛋白质,就是由于细胞核内的基因组有选择地表达,这是细胞分化的基础。实验表明,在完全没有核的情况下,卵裂不会发生,也看不到细胞明显分化,并且在早期死亡。
许多实验证明,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的遗传潜力是受核所在的细胞质环境调节的。但是,什么样的细胞质分子对核基因起调控作用?机理如何? 迄今尚未完全解决。
二、细胞外因素
(一)环境因素
环境中各种对机体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如温度、光线等。由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第一次不等分裂,从而决定了细胞的分化。
(二)细胞间相互作用:主要有诱导、抑制、细胞识别等。
三、激素
随着多细胞生物发育的复杂化和体积的增大,机体对个体发育和细胞分化的控制,必须要在相隔距离较远的情况下起作用,而且要对位于远处的靶细胞所出现的变化作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激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