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镜 (SEM) 主要用于直接观察固体表面的形貌。先利用电子透镜将一个电子束斑缩小到几十埃,用偏转系统使电子束在样品面上作光栅扫描。电子束在它所到之处激发出次级电子,经探测器收集后成为信号,调制一个同步扫描的显像管的亮度,显示出图像。样品表面上的凹凸不平使某些局部朝向次级电子探测器,另一些背向探测器。朝向探测器的部分发出的次级电子被集收得多,就显得亮,反之就显得暗,由此产生阴阳面、富有立体感的图像。像的放大倍数为显像管的扫描幅度比上样品面上电子束的扫描幅度SEM的分辨本领比电子束斑直径略大。
历史
1926年汉斯·布什研制了第一个磁力电子透镜。1931年厄恩斯特·卢斯卡和马克斯·克诺尔研制了第一台透视电子显微镜。展示这台显微镜时使用的还不是透视的样本,而是一个金属格。1986年卢斯卡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8年他在西门子公司研制了第一台商业电子显微镜。
1937年第一台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推出。一开始研制电子显微镜最主要的目的是显示在光学显微镜中无法分辨的病原体如病毒等。1949年可投射的金属薄片出现后材料学对电子显微镜的兴趣大增。
1960年代投射电子显微镜的加速电压越来越高来透视越来越厚的物质。这个时期电子显微镜达到了可以分辨原子的能力。
1980年代人们能够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湿样本。1990年代中电脑越来越多地用来分析电子显微镜的图像,同时使用电脑也可以控制越来越复杂的透镜系统,同时电子显微镜的操作越来越简单。
它的原理主要是用电子作为光源,因为电子的波长要比可见光短很多,因此可以达到0.2nm的分辨率
优点:
1、分辨率高,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μm,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nm,也就是说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1000倍。
2、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常用于观察那些用普通显微镜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物质结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固体表面的形貌,也能与X射线衍射仪或电子能谱仪相结合,构成电子微探针,用于物质成分分析;发射式电子显微镜用于自发射电子表面的研究。
缺点:
1、在电子显微镜中样本必须在真空中观察,因此无法观察活样本。随着技术的进步,环境扫描电镜将逐渐实现直接对活样本的观察;
2、在处理样本时可能会产生样本本来没有的结构,这加剧了此后分析图像的难度;
3、由于电子散射能力极强,容易发生二次衍射等;
4、由于为三维物体的二维平面投影像,有时像不唯一;
5、由于透射电子显微镜只能观察非常薄的样本,而有可能物质表面的结构与物质内部的结构不同;
6、超薄样品(100纳米以下),制样过程复杂、困难,制样有损伤;
7、电子束可能通过碰撞和加热破坏样本;
8、此外电子显微镜购买和维护的价格都比较高。
扩展资料
生物电镜研究对象:
1、生物体体表及形态研究:主要是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比如昆虫体表表面结构(如眼睛、翅膀及体表微结构)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形态结构、大小等研究。
2、细胞超微结构及超微病理研究:主要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分析各种组织中细胞的形态及诸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分泌颗粒等细胞器,细胞连接如桥粒连接、紧密连接等,特化结构如纤毛、微绒毛等。
间质成分如胶原纤维,基质结构及血管结构等,还可以通过辅助仪器分析细胞内各种元素的分布情况等。通过连续切片技术进行三维重构对细胞器、细胞连接结构等三维结构进行研究。
3、膜蛋白结构研究:主要通过冷冻电镜和三维重构技术观察分析蛋白形态结构及其成分构成包括各种膜结构蛋白及蛋白定位及定性研究;酶细胞化学研究;抗原抗体研究(胶体金技术)等等。
4、临床超微病理研究:主要通过透射电镜对活检组织进行观察分析,做出病理判断,比如肾脏病疾病分型、肝炎分型、肿瘤组织来源、病毒类型判断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显微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