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史的80年代

互联网发展史的80年代,第1张

1980 10月27日,由于一种状态信息病毒出人意料的自我繁殖,ARPANET完全停止运行。 BBN的第一部基于C/30的IMP。

1981 BITNET,Because It’s Time NETwork。 首先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建立的合作网络,连接的第一个节点是耶鲁大学。(:feg:)

根据同IBM系统一道提供的免费NJE协议,最初名字缩写中的T代表的是There而不是Time。

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建立了电子论坛服务器来传播信息,还提供文件传输服务。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启动资金,Univ of Delaware、Purdue Univ、Univ of Wisconsin、RAND公司和BBN的计算机科学家们合作建立了CSNET(计算机科学网络),为那些不能与ARPANET连接的科学家提供网络服务(主要是电子邮件服务)。CSNET后来又被称为计算机与科学网络。(:amk,lhl:)

基于C/30的IMP在网络中占主导地位;SAC的第一部急于C/30的TIP。

法国Telecom公司在法国全境部署Minitel(Teletel)网。

Vernor Vinge出版小说True Names。(:pds:)

RFC 801: NCP/TCP Transition Plan

1982 挪威采用TCP/IP协议,经SANNET接入Internet;UCL也以同样的方式接入。 DCA和ARPA为ARPANET制定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作为一组协议,通常称为TCP/IP协议。

由此第一次引出了关于互连网络的定义,即将internet定义为使用TCP/IP连接起来的一组网络; Internet则是通过TCP/IP协议连接起来的internet。

美国国防部(DoD)宣布将TCP/IP协议作为DoD标准网络协议。(:vgc:)

EUUG建立EUnet(欧洲Unix网),提供email和USENET服务。(:glg:)

最初连接的国家有荷兰、丹麦、瑞典和英国。

外部网关协议(EGP,RFC 827),EGP用于网络间的网关。

1983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开发了名字服务器,这样,用户不需要了解到另一个节点的确切路径就可以与其进行通信。 ARPANET从NCP协议切换为TCP/IP协议。(1983年1月1日)

不再使用Honeywell或者多总线(Pluribus)IMP,TIP被TAC(terminal access controller,终端访问控制机)代替。

Stuttgart和韩国上网。

年初欧洲开始建立运动信息网(MINET),9月接入Internet。

CSNET与ARPANET的网关开始启用。

ARPANET分成ARPANET和MILNET两部分,后者并入1982年建立的国防数据网。现存113个节点中的68个进入MILNET。

开始出现工作站,它们大多使用包含有IP网络协议的Berkeley Unix(4.2 BSD)操作系统。(:mpc:)

连网需求从每个节点单独的大型分时计算机系统与Internet相连转为将一个局域网络与Internet相连。

建立Internet行动委员会(IAB),取代了ICCB。

EARN(欧洲科学研究网)建立,它同BITNET非常相似,使用IBM公司赞助的网关硬件。

Tom Jennings建立Fidonet。

1984 引入名字服务器系统(DNS)。 主机数超过1,000。

使用UUCP协议的JUNET(日本Unix网)建成。

英国使用Coloured Book协议建成JANET(联合学术网),就是以前的SERCnet。

USENET建立人工管理新闻组(mod.*)

William Gibson完成Neuromancer。

加拿大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将大学连网的努力。从多伦多向Ithaca连接,NetNorth Network连入BITNET。(:kf1:)

Kremvax的消息宣布苏联连入USENET。

1985 全球电子连接(WELL)开始提供服务。 原由DCA和SRI负责的DNS根域名管理的职责移交给USC的信息科学学院(ISI),负责进行DNS NIC的注册管理。

1985年3月15日Symbolics.com成为第一个登记的域名。最初的其他几个域名是:cmu.edu、purdue.edu、rice.edu、ucla.edu(4月);css.gov(6月);mitre.org、.uk(7月)。

加拿大横跨东西海岸的铁路铺设用了100年的时间,而从开始到最后一个加拿大的大学连入NetNorth只用了1年的时间。(:kf1:)

RFC 968:’Twas the Night Before Start-up

1986 NSFnet建成(主干网速率为56K bps)。 NSF在美国建立了五个超级计算中心,为所有用户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Princeton的JVNC,Pittsburgh的PSC,UCSD的SDSC,UIUC的NCSA,Cornell的Theory Center)

这掀起了一个与Internet连接的高潮,尤其是各大学。

NSF资助的SDSCNET、JVNCNET、SURANET、NYSERNET开始运营。(:sw1:)

IAB成立Internet工程特别工作(IETF)和Internet研究特别工作组。IETF第一次会议1月在San Diego的Linkabit召开。

在公共计算协会(SoPAC)的赞助下,1986年7月16日第一次Freenet会议上网召开(Cleveland)。Freenet后续议程的管理由1989年国家公共远程计算网络(NPTN)负责管理。(:sk2,rab:)

为提高USENET新闻在TCP/IP网络上的传输效率,制定了网络新闻传输协议(NNTP)。

为使非IP网络拥有域地址,Craig Partridge开发了邮件交换器(MX)记录。

USENET更名,它的人工管理新闻组1987年更名。

使用高速连接线路的BARRNET(海湾地区研究网络)建成并与1987年开始运营。

AT&T公司在新泽西州的Newark和纽约州的White Plains之间的传输光纤线路中断,导致新英格兰州州与Internet的连接中断。新英格兰州的7条ARPANET主干网都连在一起,它们在12月12日东部时间1:11到12:11间停止运行。

1987 NSF签定合作协议,将NSFnet主干网的管理权移交给Merit网络公司(IBM公司和MCI公司又同Merit公司签定协议,三家共同参与管理)。IBM公司、MCI公司、Merit公司后来联合成立了ANS。 在Usenix基金的支持下建立了UUNET,提供商业的UUCP服务和USENET服务。最初的UUNET实验由Rick Adams和Mike O’Dell完成。

3月,第一届TCP/IP Interoperability会议召开。1988年会议改名为INTEROP。

在德国和中国间采用CSNET协议建立了email连接,9月20日从中国发出了第一封信。(:wz1:)

第1000份RFC文件:Request For Comments reference guide。

主机数超过10,000。

BITNET的主机数超过1,000。

1988 11月2日 - Internet蠕虫在Internet上蔓延,全部60,000个节点中的大约6,000个节点受到影响。(:ph1:) 莫立斯蠕虫事件促使DARPA建立了CERT(计算机危机快速反应小组)以应付此类事件。蠕虫是CERT年内受到咨询的唯一的一件事情。

美国国防部采纳OSI协议,将TCP/IP作为过渡。美国的政府OSI大纲(GOSIP)公布了美国政府部门采购的产品所必须支持的一组协议。(:gck:)

在没有使用联邦基金的情况下建立了Los Nettos网络,网络由当地的一些机构(包括Caltech、TIS、UCLA、USC、ISI)支持。

NSFNET主干网速率升级到T1(1.544M bps)。

在Susan Estrada资助下建立了CERFnet(加里福尼亚教育与研究联合网)。

12月以Jon Postel为首的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ANA)成立。Postel多年来还是REC文件编辑和美国域名注册管理者。

Jarkko Oikarinen开发了Internet网上聊天(IRC)。(:zby:)

加拿大的地区网络第一次连入NSFNET:ONet通过Cornell、RISQ通过Princeton、BCnet通过华盛顿大学。(:ec1:)

FidoNet连入Internet,可以交换email和网络新闻。(:tp1:)

1988年夏季在Stanford和BBN间建立了第一个多址传送通道。

连入NSFNET的国家: 加拿大(CA)、丹麦(DK)、芬兰(FI)、法国(FR)、冰岛(IC)、挪威(NO)、瑞典(SE)。

1989 主机数超过100,000。 欧洲提供Internet服务的公司建立了RIPE(Reseaux IP Europeens),为泛欧洲的IP网络提供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glg:)

商业电子邮件系统第一次同Internet进行邮件接力传递:MCI邮递公司通过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CNRI)、 Compuserv通过Ohio大学进行邮件交换。(:jg1,ph1:)

CSNET并入BITNET,成立了研究与教育合作网(CREN)。(8月)

AARNET - 澳大利亚科学研究网 - 由AVCC和CSIRO建立,并于第二年年开始提供服务。(:gmc:)

Clifford Stoll完成了布谷鸟的蛋一书,讲述了关于德国的一个密码破译小组通过网络入侵到美国的多台计算机设施中的真实故事。

UCLA资助Act One研讨会,以庆祝ARPANET建成20周年和它的功成身退。(8月)

RFC 1121: Act One - The Poems

RFC 1097: TELNET SUBLIMINAL-MESSAGE Option

连入NSFNET的国家:澳大利亚(AU)、德国(DE)、以色列(IL)、意大利(IT)、日本(JP)、墨西哥(MX)、荷兰(NL)、新西兰(NZ)、波多黎哥(PR)、英国(UK)。

域名(Domain Name,又称网域)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对计算机的定位标识(有时也指地理位置),遵循先注册先得的原则。

域名的出现旨在解决IP地址具有不方便记忆并且不能显示地址组织的名称和性质等缺点,常见的域名后缀有.com、.net、.cn、.edu、.top、.xyz等。

域名(英语:Domain Name),简称域名、网域,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网域名称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有时也简称为域名)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它作为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地址数串。

例如,www.wikipedia.org是一个域名,和IP地址208.80.152.2相对应。DNS就像是一个自动的电话号码簿,我们可以直接拨打wikipedia的名字来代替电话号码(IP地址)。我们直接调用网站的名字以后,DNS就会将便于人类使用的名字(如www.wikipedia.org)转化成便于机器识别的IP地址(如208.80.152.2)。

2域名起源

IP地址是Internet主机的作为路由寻址用的数字体标识,人不容易记忆。因而产生了域名这一种字符型标识。

域名解析服务,最早于1983年由保罗·莫卡派乔斯发明;原始的技术规范在882号因特网标准草案(RFC 882)中发布。1987年发布的第1034和1035号草案修正了DNS技术规范,并废除了之前的第882和883号草案。在此之后对因特网标准草案的修改基本上没有涉及到DNS技术规范部分的改动。

3域名服务器

主条目:名称服务器

这种管理名字的方法是:分不同的组来负责各子系统的名字。系统中的每一层叫做一个域,每个域用一个点分开。所谓域名服务器(即Domain Name Server,简称Name Server、DNS)实际上就是装有域名系统的主机。它是一种分层结构数据库,能够执行名字解析(name resolution)。

DNS可以允许一个名称服务器把他的一部分名称服务(众所周知的zone)“委托”给子服务器,从而实现一种层次结构的名称空间。此外,DNS还提供了一些额外的信息,例如系统别名、联系信息以及哪一个主机正在充当系统组或域的邮件枢纽。

当前,对于每一级域名长度的限制是63个字符,域名总长度则不能超过253个字符。域名同时也仅限于ASCII字符的一个子集,这使得很多其他语言无法正确表示他们的名字和单词。基于Punycode码的IDNA系统,可以将Unicode字符串映射为有效的DNS字符集,这已经通过了验证并被一些注册机构作为一种变通的方法所采纳。

另外,在域名中大小写是没有区分的。域名一般不能超过5级,从左到右域的级别变高,高的级域包含低的级域。域名在整个Internet中是唯一的,当高级子域名相同时,低级子域名不允许重复。一台服务器只能有一个IP地址,但是却可以有多个域名。

域名是网络寻址方式的“第二代”。URL是Uniform Resource Location的缩写,译为“统一资源定位符”。

DNS系统是由各式各样的DNS软件所驱动的,包括:

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这是应用最广的DNS软件.

DJBDNS(Dan J Bernstein's DNS implementation)

MaraDNS

NSD(Name Server Daemon)

PowerDNS

任何一个使用IP的计算机网络可以使用DNS来实现他自己的私有名称系统。尽管如此,当提到在公共的Internet DNS系统上实现的域名时,术语“域名”是最常使用的。

这是基于13个全球范围的“根服务器”,其维护组织除了当中的3个以外,其他都位于美国。从这13个根服务器开始,余下的Internet DNS命名空间被委托给其他的DNS服务器, 这些服务器提供DNS名称空间中的特定部分。

一个域名的“所有者”可以通过查询whois数据库而被找到;对于大多数gTLD,基本的WHOIS由ICANN维护,而WHOIS的细节则由控制那个域的域注册机构维护。至于有240个以上的国家域名(ccTLDs)的域注册由相应的国家维护其WHOIS。

当前对于DNS系统的控制方式,常常受到指责。最常被攻击的焦点是垄断企业或准垄断企业对DNS的滥用,例如VeriSign公司,以及对于顶级域名的分配。

也有些人宣称很多DNS服务器软件无法在动态IP分配上很好的工作,尽管这是某些特定实现的失败而非协议本身的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1445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