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气中随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上升的是平流层、暖层和外大气层。
3.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 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该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 水汽 、固体杂质。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
4、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84℃--2500℃ 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 的趋势。
5、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向上 ,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向下
6、天气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 、湿度 、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7、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度量单位是℃。在气象观测中,除了使用温度计 定时测量气温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 ,分别测量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8、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一天中最低气温一般会在出现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一般会在午后2时 出现。
9、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 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 1标准大气压= 760 毫米汞柱= 1.01*10^5 帕。
10、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和 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大气压的单位有毫巴 、 毫米汞柱 、和 帕斯卡 。携带比较方便的是空盒气压计气压计,测量比较精确的是 水银气压计气压计。
11、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由于大气的密度随高度而减小 ,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1.01*10^5 帕(760mmHg)。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 。
12、气体压强跟流速之间的关系: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 大 ;流速越小,压强越 小。
13、“豪克号”与“奥林匹克号”相撞,原因是:当两船彼此接近平行行驶时,两船之间的水由于被挤在一起,流速要比外部大一些,压强就要比外部小一些。这样,外部压强较大 的水就把两船挤在一起了。
14、在同一高度的不同区域,大气压的数值也不一定相同,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大气压也不一定 相同。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 ,天气多 晴朗 ;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天气多 阴雨 。
15、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风是从 高气压区 区域向低气压 区的。风是空气的 水平 运动。
16、 风向 和 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前者可由 风向标来测定,后者可由风速仪来测定。
17、北风是指风由 北 吹向 南 ,风向的天气符号可表示为: ;东南风是指由东南吹向 西北,它可表示为 。
18、风速是指 是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水平距离,常用的单位是米/秒、千米/时 。风速常用 风级 表示,风级有 0 到 12 级。
19、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空气的湿度一般用 相对湿度 来表示。常用百分比 表示。气温的高低不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数量也不同。温度越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
20、观测湿度的仪器称为湿度计 。 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见的湿度计。它由一只干球温度计 和一只湿球湿度计组成。湿度计还有毛发湿度计、自动感湿度计 等。
21、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方法:
(1)先读出干球湿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湿度计刻度, ;
(2)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计差;
(3)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 。
干湿球两温度计读数相差越小,相对湿度越低 。
22、人体最感适宜的相对湿度:40%-50% 。
23、水汽凝结的条件:(1)相对湿度达到 100% 以上;(2)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3)空气中有微小的尘粒 。降水来自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 ,但并不是每一种方法都会产生降水。只有温度的降低 和 云滴 增大到足够重时,降水才会产生,降水包括 雨 、雪 、 冰雹 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
24、天气形势常用天气图 表示,它是一种可以表示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工具。晴的含义是指天空总云量3/10以下 。
25、天气图上的曲线叫 等压线。根据 等压线 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低压、暖锋、冷锋、台风等。 冷峰 是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最重要的天气系统。
26、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以分析出高气压和低气压区,前者是指等压线 闭合,中心气压 四周的地区,受其控制天气多 阴雨 ,后者却相反。
27、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 、大风和降温 ;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 ,常带来降雨 、大风和 气温升高 。
28、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 和 极端状况 。
29、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 ,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中国的纬度位置跨五带中的 热带 、 北温带 和北寒带 。我国的海南岛纬度底,气温高,长夏无冬。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 ,冬季长而寒冷。
30、 质量 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要吸收的热量是不同 的。
31、加热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经过相同的时间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 温度升得快些,水 温度升得慢些。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那么水要加热多一些时间;即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吸收较多的热量。
32、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 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容,简称 热比 。
33.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较大的是陆地 ,夏季升温幅度较大的是陆地。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陆地热容小,温差变化大
34.季风是是由于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有所差异引起的。
我国冬季是盛行西北季风 ,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大部分季风区)和东南季风
气压:大气的压力,它是在任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运动所产的压力。
气温: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量。它是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单位一般用摄氏度℃,或用热力学温度K。
大气湿度(简称湿度): 它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潮湿的程度,可以由比湿(g)、绝对湿度(pv)、水气压(e)、露点、相对湿度等物理量表示。
风: 空气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气象上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并用风向、风速来表示。风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单位用m/s或km/h表示。(0-12级)
云: 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滴和冰晶组成的可见聚合体。在常规气象观测中要测定云状、云高和云量。
降水:指从云中降落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
蒸发: 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气象上指水由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辐射:能量或物质微粒从辐射体向空间各方向发送过程。气象上通常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球表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日照: 表示太阳照射时间的量。气象上通常提供的是观测到的实照时数。
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的目标物(黑色、大小湿度)的最低水平距离,单位:m或km。能见度表示了大气清洁、透明的程度。观测值通常分为10级。
(1)绝对湿度:单位体积(1m3)的湿空气中含有水汽的质量(kg)。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到:
(2)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ρw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ρv之比。它等于空气的水汽分压Pw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水汽分压Pv之百分比。
(3)含湿量:湿空气中1kg干空气所包含的水汽质量(kg),气象中也成为比湿。等于水汽质量(kg)除于干空气质量kg。
露点或霜点 在不改变气压和混合比的情况下,把纯水(或纯冰)平面附近的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饱和差 空气在某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当时实际水汽压的差值。其单位和气压的单位相同。
在天气预报中,“晴”、“少云”、“多云”、“阴”的预报用语都有它的特定含义。我国气象部门对这些用语的规定如下:天空无云或虽有零星的云层,但云量不足天空面积1/10者称为“晴”,有时天空中出现很薄的高云,但能透过阳光的也称为“晴”。
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1/10到3/10或高云云量占天空面积4/10到5/10的情况称为“少云”。
中、低云云量占天空面积4/10到7/10或高云云量占天空面积6/10到10/10的情况称为“多云”。凡中、低云云量占天空面积8/10及以上者,阳光不能透过或很少透过云层则称为“阴”。
风力的分级
风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风的预报包括风速和风向两项。风速的大小常用几级风来表示。风的级别是根据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程度而确定的。在气象上,目前一般按风力大小划分为十二个等级。
0级风又叫无风。2级风叫轻风,树叶微有声响,人面感觉有风。4级风叫和风,树的小枝摇动,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6级风叫强风,大树枝摇动,电线有呼呼声,打雨伞行走有困难。8级风叫大风,树的细枝可折断,人迎风行走阻力甚大。10级风叫狂风,陆地少见,可拔起树木,建筑物损害较重。12级以上的风叫飓风,摧毁力极大,陆地少见。
在天气预报中,常听到如“北风4到5级”之类的用语,此时所指的风力是平均风力如听到“阵风7级”之类的用语,其阵风是指风速忽大忽小的风,此时的风力是指大时的风力。
风向如何定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习惯上我们以风向来称呼风的名称,如从北边吹来的风称作为北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称作为西北风等。风向常以八个(如图示)或十六个方位来表示。我国一般采用八个方位来预报风向的,如在方位337.5°——22.5°间吹来的风叫做北风,22.5°——67.5°间吹来的风叫东北风等等。作大范围的天气预报时,有时也可以听到偏北风、偏西风等名称的,此时是以四个方位来表示风向的,此时315°——45°间吹来的风表示偏北风45°——135°间吹来的风叫做偏东风135°——225°间吹来的风叫做偏南风,225°——315°间吹来的风叫做偏西风。
雨雪量多少
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小雨、中——大雨、暴雨等气象名词,所对应的降水量,是根据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24小时)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的量来划分的,降水量的单位均用毫米来表示,如5毫米降水表示降落到平地面上的水有5毫米厚度。
小雨,对应的24小时降水量为0.1到9.9毫米,小雨到中雨为5.0到18.9毫米,中到大雨为17.0到37.9毫米,大雨为25.0至49.9毫米,大到暴雨为38.0至74.9毫米,暴雨为50.0至99.9毫米,100毫米以上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小雪为0.1到2.4毫米,中雪为2.5到4.9毫米,大雪为5.0到9.9毫米,大于10.0毫米以上为暴雪。此外,还有用“阵雨”、“阵雪”、“雨夹雪”、“冻雨”等预报用语的,但在量级上不能与前面有矛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