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和服是怎样的?

日本的和服是怎样的?,第1张

和服又叫合欢服, 传说大和族统一日本后,男人数量因战争而锐减,为了人口快速增长,大和皇帝下令制作和服供女人穿戴。

当时的女性为了响应天皇的号召,出门穿的衣服围条床单,背上背个小枕头,遇到男人就可以在田间地头发生性事来多多繁衍后代,这样就导致好多孩子出生后不知道亲爹是谁,后来就以发生关系的地点来取名,于是就有了松下,井上,田中,伊藤,山口,等等!

艺妓有点像服务员的角色,最早出现于日本元禄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由于妓馆人员不足,不得不从民间招收一些男子到妓馆来男扮女装,歌舞助兴。

或是招收一些社会上的女子,充当乐队中的击鼓女郎。后来,逐渐过渡到清一色的女艺妓。艺妓从一产生就是为日本上层社会的达官显贵、富商阔佬们服务的。普通人只能在那些豪华的茶肆酒楼和高级料亭中看到她们的身影。

分类: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解析:

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和服上。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一,偏重黑色,款式较少,腰带细,附属品简单,穿着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而且种类、款式多样,还有许多附属品),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礼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礼和服、宴礼和服及一般礼服)。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布袜,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梳理不同的发型)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设计师不断在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和服的历史:

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 *** 身体。据后人考证,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相当于日本的原始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著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 *** 的时代。

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于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于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于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于须比。

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于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于裤子的下装。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于上衣,由于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其玛颇为相似。

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搭挂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个人的爱好决定的。在生产劳动中领巾还时常被用作挽系长袖的带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别离的场合,人们挥动著领巾,以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与后来明治时代流行的以挥舞手帕表示告别的作用是一样的。<BR>于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蒙在头晌垂绕至腰间。古代日本妇女忌讳被男子窥容,所以用于须比蒙面。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植轮图集》、《古语拾遗》等文献记载,日本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和弥生式文化时代的服装已经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带子是选用倭文布。服装材料的出现笼罩着神话的光晕,如天日鹫神裁楮织布、日长白羽神自创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当时已经比较普遍,据《应神记》载景行天皇时,平民已经知道用茜草染红、靛染青、荩草染黄、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染织品大多无纹,偶有一些印纹,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树叶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忍冬等。

木屐和布袜: 木屐,类似我们俗称的趿拉板儿,一般板下前后安有两齿,是穿和服时用的一种独特的履物。木屐在中国历史悠久,据说春秋时,晋文公出国流亡19年,即位后封赏追随过他的人,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便与母亲隐居绵山。后来,文公几次请他,他都不出来,文公便烧山逼他,谁知介子推却抱树焚死。文公十分痛惜,用这棵树制成木屐,以作纪念。平时,他总是看着脚上的木屐呼唤:悲乎,足下!如果以这个故事为依据,木屐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的文献史书中,也不乏木屐的记载。《急就篇》颜师古注中有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quot之语;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丝两头系(《古乐府》)之语。《晋书?宣帝记》中还有穿木屐征战的记载: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在宋代,京师长者都穿木屐,仕女出嫁亦以漆画制的彩屐为妆奁。

日本木屐的起源,与中国木屐究竟有何渊源关系,没有可靠的资料以资判断。但是,动晋时志怪小说《搜神记》中描写中国古代木屐云:昔作屐,妇人圆头,男子方头,盖作意欲别男女也。而日本的木屐式样也多为方形,妇女也常用圆头木屐,而且,日本自古便将木屐写作足下,令人深思中日两国木屐的亲缘关系。

布袜,日本写作足袋。最初的布袜,是由两块布缝合在一起,不分趾,在脚面系带。《大宝令》中,原封不动地引用了汉字的袜字,并且规定,皇子以下著礼服时配锦袜;朝服一品以下五位以上着白袜;无位制服配白袜,可见。只供上层社会的人穿用。江户时代的元禄时期(1688-1704年),中国的带有别扣的钱包传入日本,上面的别扣启发了日本的技工,他们将这种别扣应用在布袜上,免去了原先系带的麻烦,穿用起来更方便了。在古代日本,能穿袜子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镰仓时代,日本 *** 曾规定穿袜子的期间,只限于从当年的十月十日到第二年的二月二日,即使在这一期间,也只能是年过50岁的老人和经过各级官府特殊批准的人,才有这种待遇,这就是所谓的足袋御免。一直到江户时代,这项规定才被废止。

和服的种类:和服的种类很多,不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较单一,多深色,腰带细,穿戴也方便。 女性和服款式多样, 色彩艳丽,腰带宽,不同的和服腰带的结法也不同,还要配不同的发型。已婚妇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据拜访、游玩和购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着和服的图样、颜色、样式等也有所差异。

留袖和服:女性参加亲戚的婚礼和正式的仪式,典礼等时穿的礼服,主要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为底色,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的,叫黑留袖,为已婚妇女使用;在其他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一个花纹,且下摆有图案的,叫色留袖。

振袖和服:又称长袖礼服,是小姐们的第一礼服,根据袖子长度又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主要用于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宴会、晚会、访友等场合。 因为这种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所以已婚妇女穿中振袖的也越来越多。

访问和服:是整体染上图案的和服,它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近年来,作为最流行的简易礼装,访问和服大受欢迎。开学仪式,朋友的宴会,晚会,茶会等场合都可以穿,并且没有年龄和婚否的限制。

小纹和服:衣服上染有碎小花纹。因为很适合用于练习穿着,所以一般作为日常的时髦服装,在约会和外出购物的场合,常常可以看到。小纹和服也是年青女性用于半正式晚会的礼服。

丧服:连腰带在内全部为黑色,丧礼时穿。

婚服:结婚时穿的礼服。

浴衣:沐浴之前所穿。

男式和服: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为正式礼装。除了黑色以外其他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为简易礼装,可以随便进行服装搭配。

素色和服:这是一种单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纹可以作礼服,如果没有花纹则作日常时装服。

付下和服:袖子,前后身,领子的图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总称。比访问和服更轻便舒适。

十二单:乃是古代妇女进宫或节会时所穿的盛装礼服。分为唐衣、单衣、表著等,共十二层

据说,周武王气绝后,有12人小臣分别拿着武王常穿的冕服,分头爬上各处屋顶上面,面向北方大声叫喊:天子回来啊!连叫三声后,又回来把冕服盖在武王身上,希望武王的魂魄可以跟了衣服回来。(想起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里公瑾死掉后一干人等一边用衣服招魂一边大叫都督归来的情形没有……) 日本也有用衣服招魂的习俗:人们或者在死者的枕边,或者登上房顶朝向高山大海,或者挥动死者衣服大声呼唤死者回来。为死者洗用过的衣服时,要面北而洗,夜半晾晒。洗完晾干后,必须整整齐齐叠好,收藏一段时间后再用棒敲打几下,生者才能穿用。因此,人们在日常洗衣服时,都绝不朝北晾晒,而且夜间也不挂在外面。

在城市,正月初一,大部分家庭都不洗衣服。古俗,每月的一日、十五日、二十八日,甚至彼岸等祭日也不得洗衣。这固然是节假日需要好生休息,也是畏惧这一天祭祀物件的魂灵飘游而过时附在晾晒的衣服上。新穿刚做好的衣服时,有的地区(如纪州)先将衣服披在柱子上;有的地方(冲绳)要口唱我也千年,柱也千年、衣服单薄,身板结实。即使不先给木柱穿,也要叠好后敲打两下再用。这都是出于担心衣服上藏有某种魂灵的缘故。收藏一段时期后用棒敲打,或者先给木柱穿,从主观愿望来讲,希望起到化解的作用,去灾避邪。

《无何集》载:毋反悬冠,为似死人服,河南沁阳一带有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的传说。由于死者去的是一个与阳世截然相反的阴间世界,所以死后要反穿衣,反戴帽。日本习俗,人死了下葬时,要左向掩衣襟,意味着死者的一切装束都与生者相反。所以,平时人们穿衣服时,最忌讳领子窝在里面,或者以后为前,以里为面。

同样,由于万物有灵思想,人们认为自己穿用的衣服必然寄存有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穿用的衣服赠给最亲近的朋友,意味着把自己的魂魄也赠给了对方,足见一片诚心。有的人赠衣时,还在兜内放一枚五圆的日币,这是取五圆的谐音,表示御缘(与您有缘)之意,目前还存在的赠买衣服钱、买腰带钱际沁@种习俗的表现。

和服的色彩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一书中曾将服饰的颜色归?#123为四:贵色忌、贱色忌、凶色忌、艳色忌。《礼记》载,天子弹服装因季节不同而颜色不同,按季节的阴阳五行,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唐太宗贞观四年定百官朝服颜色,紫列朱前: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可以这样说,日本历史上的色彩禁忌与这些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

推古天皇十一年(605年),圣德太子颁布冠位十二阶,按阶位用冠。从上至下是德(紫)、仁(青)、礼(赤)、信(黄)、义(白)、智(黑)。这六种颜色和冠位又分别细分为大小两种,共十二阶。

日本历史上曾定桔黄色、深红色、青色、深紫色分别为皇太子、太上皇、天皇、和亲王的礼服用色,限制他人使用。尤其深红色和深紫色,更不准皇室以外的人使用,这种规定一直持续到1945年。

在日本高松冢古坟壁画上,除有唐装男子和女子画像外,尚有作为四方守护神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黑龟)画图。直到今天,在日本的一些地方穿着和服时,非隆重仪式,一般不选用白色和红色。因为白色代表神圣、纯洁;红色象征魔力。

分类: 社会/文化 >>民族

问题描述:

听说日本是以和服观年龄的,请问具体是怎样的?

解析:

和服的种类

和服的种类很多,不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较单调,多深色,腰带细,穿戴也方便。 女性和服款式多样, 色彩艳丽,腰带宽,不同的和服腰带的结法也不同,还要配不同的发型。已婚妇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据拜访、游玩和购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着和服的图样、颜色、样式等也有所差异。

1.留袖和服

女性参加亲戚的婚礼和正式的仪式,典礼等时穿的礼服。以黑为底色,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表示已婚妇女使用叫"黑留袖"和服。另外其它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一个花纹且下摆有图案的叫"色留袖"和服。

色留袖 黑留袖

2.振袖和服

未婚小姐的第一礼服,根据袖子长度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例如: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宴会,晚会,访友等场合。 因为这种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所以已婚妇女穿"中振袖"的时候也越来越多。

3.访问和服

整体上染上图案的和服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近年来作为最流行的简易礼装而大受欢迎。开学仪式,朋友的宴会,晚会,茶会等场合都可以穿,并且没有年龄和婚否的限制。

4.小纹和服

一般作为日常的时髦服装,整体上染有碎小花纹,很适合用于练习穿着,约会和外出购物的场合。如果是年轻的女性,也可以用于半正式的晚会。

5.男式和服

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为正式礼装。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为简易礼装,可以随便进行服装搭配。

6.素色和服

这是一种单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纹可以作礼服,如果没有花纹则作日常时装服。

7.付下"和服

袖子,前后身,领子的图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总称。比访问和服更轻便舒适。

三、和服带子的种类

丸带

女式和服最初使用的带子,其正面里有花纹,华丽而不失典雅。

袋带

宽八寸(日本的1寸=3.03cm),正面有花纹,底面是素色,目前是日本最流行的带子。其中一种织入锦线或金线的带子可与礼装搭配,其他染有轻快图案的带子则用于时装服。

名古屋带

太鼓的两端分别连有两条较细的带子,这样系起来即舒适又方便。

袋名古屋带

带宽八寸(1寸=3.03cm),比袋带更轻便舒适。

半中带

其带宽只有普通带子的一半左右,没有里衬,也不用细绦带,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打结。

四、和服的配件

配件:和服之美,除了袷、带、结的组合外,和服的配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和服的配件主要有带扬、带缔、带板、带枕、伊达缔、腰纽、胸纽、比翼等。另外还有与和服配套的内衣,穿和服时、进行美容时的一些辅助用具以及鞋和其他附属品。

带扬和带缔是和服整装中十分重要的小配件。带扬的作用除了在制作带结是能够固定和包覆带枕外,而且在装饰上也严格要求与和服、和服带配套。带扬的材料一般选用纺绸、绫、绉织物等,上面装饰扎染纹样、友禅染、小纹、刺绣图案或者是色无地。带缔起着系结和服带结的作用,有绳带、编织带、绗缝带之分。有一种绗成圆筒形的带子称为丸绗带,是礼服上专用的带缔。还有一种掺和金银丝的绳带也是平常用于正式礼服和便礼服的带缔。一般来说,带缔厚实的宽带比窄幅带的价格高,所以窄幅带缔一般只用在浴衣上面。

带板是置于带子前方,防止带子起皱的一种整形用的配件,宽度比带子窄一些。

带枕是制作太鼓的带山和塑造变化带结造型时用的,大的很大,但一般都是选用标准形的。

伊达缔,是系在和服领窝以下的胸口位置,以防止穿着走样的一种和服配件。伊达缔一般选用质地较薄的博多织物。

腰纽、胸纽,是和服着装时用于比试和服的长度,或者作为胸口的假纽之用。

比翼,是留袖上的一种特定的装饰,为的是让和服两层缝合能看得出来。比翼规定装饰在袖口、领、衽以及从腋下到袖下的开口部分。丧服不能用比翼。

和服的内衣主要是指足袋、肌襦袢、衬裙、长襦袢、半领。

足袋,即袜子。和服的袜子要求完全选用白色,而且四个脚趾套在一起与大脚趾分开。材料选用上等宽面府绸。

肌襦袢,即贴身汗衫,起到夏天吸汗,冬天保暖的作用,面料选用天然纤维制成的细纱、罗等,领子用同类布做成窄幅的V形领。

衬裙 、衬裙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裙子沾污和保暖。面料选用纺绸、绉织物、尼龙等,长度比长襦袢短5厘米左右。

长襦袢,也叫和服长衬衣,是穿在和服里面的一层衣服,主要功能是在穿着是保持和服的平整和外形的美观,同时也起到防污的作用。

半领,也叫衬领。半领缝在长襦袢上,主要功能是防污。面料选用绉织物、盐濑纺绸等。

履物与其他服饰品包括草履、下驮、手提包、带扣、发饰等。

草履,不是指用草制做的鞋,而是对包括布鞋、皮鞋、漆皮鞋等脚后跟约在2——8厘米的鞋的总称。选草履是,要注意所选的草履与和服的用途要相符。礼服用的草履是布制的,鞋子的脚后跟也要选得高一些。近些年选用漆皮鞋的人越来越多,这也反映了草履的一种时尚。

下驮,即木屐,有涂漆下驮、白木下驮等。穿浴衣时,赤足穿下驮。下雨时,木屐要套上防雨、防泥的木屐罩称为雨下驮。

手提包,也是和服的重要附属品之一,在选用面料、花色上同样要求与和服配套。礼服用的手提包通常是以佐贺锦、博多织、织锦作为面料。作为外出是携带的手提包,一般都是选用漆皮和皮革作为面料。

带扣和带缔起着同样的作用,但是带扣上通常装饰珍珠、七宝等,为的是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发饰,如梳、簪、丝带等,选择发饰要注意使用的场合,像穿振袖之类的华丽和服,选择发饰也就要花哨些;若是穿丧服则要避免戴珊瑚、翡翠之类的发饰。

和服的历史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因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属于“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语中,它又叫做"着物"。和服除了保暖、护体外,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艳丽,式样美观,腰部还配有漂亮的宽幅带子,简直就是一种艺术品。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左右,据《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大和时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带回大批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艺者,他们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日本。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在日本大受欢迎,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

到了14世纪的室町时代,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带有隋唐服装特色的服装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在其后600多年中再没有较大的变动。至于腰包则是日本妇女受到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开始腰包在前面,后来移到了后面。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维新之后,上层社会中的男士开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称的"洋服"。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由于当时的妇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动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残伤。此后,日本妇女才逐渐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装。不过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爱,无论是在节日庆典、毕业典礼、婚礼、葬礼或是在庆祝儿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场合之上,随处可见身着传统和服的人们

服的两个袖子在左肩上打结,腰间用别针固定,下排开衩是一种新设计的无袖和服。使布面起立体皱纹的直线式和服。在长衬衣外披上和服并用别针固定腰部,行动起来两袖轻盈飘逸。

六、和服的纹样

和服及其带的图案也可以称为纹样,纹样有全部一体的循环纹样,也有不循环的纹样,经排列组合后形成模样。日本纹样的原型大多来自自然界的花鸟风月或生活中的各种道具,包括以下四大类:

植物纹样:梅、樱、藤、菊

动物纹样:龙、凤、鱼、鸟、蝶

器物纹样:扇子、团扇、茶道具

几何纹样:麻叶、网眼、龟甲

但是,在日常的纹样分类中,一般以纹样的风格分类比较多,如:

吉祥纹样:是指以中国传统思想所产生的带有吉祥含义的各种题材的纹样的总称。如松、竹、梅等的植物纹样,鹤、龟、凤凰等动物纹样,以及各种宝物,吉祥纹样是古典纹样的代表。

有职纹样:平安时代在宫中与仪式有关或行事相关的古典纹样,它通常以外来的几何学纹样作地,再加上具有明显日本风格的纹样作主题,如鹤、立涌、龟甲等,格调极高,多用于礼装或略礼装。

法隆寺纹样:飞鸟时代在法隆寺传下来的中国制的织物的纹样,其中有不少带有明显的波斯风格。

正仓院纹样:以奈良时代传入的正仓院织物为原型的纹样。

名物裂纹样:宋代前后从南方海上传入的特别为茶人所喜好,用作茶叶袋的织物纹样。

唐草纹样:以卷草式样构成的唐草纹样在和服的面料中十分流行,它可分成葡萄唐草、菊唐草、牡丹唐草等,其纹样带有中国唐代风格。

更纱纹样:室町时代以后,从南洋一带传来的印花或手绘棉布,其纹样带有明显的印度风格。

光琳纹样:以江户时代的画家尾形光琳命名的纹样,题材以花鸟风月为主,纹样的线条十分流畅。

缟纹样:以 直线组合而成的单纯的纹样,只有直线的粗细、色彩或晕色过程中营造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变化。

格子纹样:将经向的缟纹样和纬向的缟纹样组合起来,形成格子纹样,这种纹样十分普遍,通常用于普通的和服。

并纹样:并其实就是一种扎经染色织物,它先将经线或纬线以扎经染色的方法染出一段段的色彩, 然后再进行织造,织造成的织物图案边界会有参差不起的效果,这就是并,并有几何并和绘并之分。

不祝仪纹样:用于丧服的纹样,有纱绫形、云、莲、流水、波等。

带的纹样与和服的纹样基本相同。

礼服所用的丸带和袋带为了表示豪华一般用厚重的纹样,通常是法隆寺纹样或正仓院纹样,吉祥纹样和有职纹样也经常被使用。但是无论用什么样的带,纹样的季节感是很重要的。

名古屋带通常使用较为亲切和简单的纹样,如四季折枝花、有趣的器物纹样,或是小型的几何纹样,与和服十分相称。

所以,在纹样的选用上,必须注意和服与腰带纹样的配合,还有纹样格式的配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1547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2
下一篇2023-03-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