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第一工程机械厂始建于1964年,计划投资1300万元人民币,建设规模年产14.5毫米口径高射机枪100挺,12.7毫米口径高射机枪500挺。虽说是一个小三线的军工厂,但当时是由上海机电一局包建的。按要求在1965-1966年间完成基本建设,除了有3万多平方米的工厂,还要配套建设相关的生活区。
1969年各项条件具备后,建成投产,连续 14年完成国家计划,年年实现盈利。可以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工厂最为繁华热闹的时期,延绵几公里厂区生活区热闹非凡,白天高音喇叭声不断,工人忙个不停。晚上厂区灯火通明,电影院里人头攒动,最高峰时期,职工有3000多人,加上家属人口过万,让一个偏僻冷清的小山村成为一个繁华所在。
工厂效益好,职工的生活也就好,每逢过年过节,工厂会准备许多生活物品免费发放给职工。住房子是分的,家里的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电风扇都是发的,午餐肉,白糖,茶叶,一筐筐的苹果,一挂挂的冻肉,一车车的带鱼,一箱箱各地的土特产,都作为福利发到职工手中;周末,随着一趟趟班车的开出,进城购物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到了80年代,随着军品订单的减少,企业被迫军转民。但和多数三线厂命运不同的是,9446厂的转型非常成功。在石油能源领域,研发生产液力变矩器、三牙轮钻头,如今已成为石油钻采行业全国四大钻头厂家之一。到1987年,企业为了发展,不得不搬迁到宜春市。延绵几公里的九龙老厂房、住宅区等都全部完好地交给了地方。
一机厂搬迁后,前几年这些遗留的老厂房部分被当地的民营企业再次利用开发成漂流为主的景区。更多的则成为当地村民的养殖场,这也算是二次利用。路边一些高大宽广的厂房虽然已经不再使用,有些破旧不堪,但依然透着当年的气势。
沿着平整的柏油路前行,有些红砖青瓦的建筑高高低低分布于道路两侧,这些房屋都是机械厂的生活区,包括厂宿舍、子弟校、商店、电影院等,如今生活区房屋损毁较严重,大多处于废弃状态。常年无人居住,也无人打理,一些房屋已被杂草密林掩埋。
这些建筑遗迹是一段特殊岁月的见证,几百万三线人响应号召,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们的人生大起大落,有过迷茫和无助。但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又无怨无悔,他们亲切地互称战友。在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三线厂?如今的状态怎么样?是倒闭还是再次辉煌?
由于没有提供任何的上下文语言环境,从常识来说,701是数字,不是量词单位。如果你问的是七O一厂这么个代号工厂,七O一厂有很多啊。
北京七O一厂在朝阳区双桥西里,现在主要生产节能灯,电子镇流器,卫星天线,有线电视器材,IC卡预付费电表等。
酒仙桥还有个海军七O一厂,主要生产军品舰船通信设备,受海军通信修理部管理。
昌平也有个七O一工厂,现在主营工业清洗剂。
江西德兴的七O一厂是文革时期的“三线厂”,是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厂,后成为成为江西省冶金工业总公司直属企业。现在好象已经体制改革,私有化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