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最大功耗3*2450w
一块半高刀片的实际功耗一般不会大于200w,撑死也就300w,算上网络模块,OA和风扇,6000w基本上就顶天了。
2路32A电源环境绰绰有余
无论是G4到G5还是G5到G6甚至G6到G7,每次的变化都是本质上的飞跃,也许在G6时代以前,HP和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异不是很大,尽管是领先于友商,但似乎每次更新,各厂商推出的先后时间差不是很大,也许HP自信的认为G6的技术已经将对手甩在后边,但这根本不排除如今的PC服务器市场竞争更是厉害,也许以前是HP和IBM的天下,如今似乎有更多的后起之秀也在压迫HP和IBM的市场,只有将对手扼杀在摇篮之中才能保持HP的在服务器市场的占有率领先的位置,似乎HP如今更加重视自己每一次技术上的领先,因此G6的出现,G7的再一次的领先,HP是需要强化自己的战略上的领先地位。总体而言G6和G5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如下,
1、G6开始,HP改变了G5以前部分非标准化服务器模块,G5的服务器的电源不是通用的,各型号的服务器电源是各自为阵的,而且除此模块化通用标准电源的一大进步,使的G6服务器领先竞争对手,在对手还需要制作更多的磨具或者让用户配置更多冗余电源的同时,HP利用G6推出了第一个电源通用的杀手锏。
2、G6在原来G5基础之上,处理器的更新,这一点和其他服务器厂商保持一致(受限于Intel);
3、G6在G5基础上第一次推出海洋传感技术,也就是说在其服务器内部部署了大约有32个服务器内部散热状况的监测点,HP称之为海洋传感技术,其功能在于随时监测内部散热,如果某个局部温度过高,其处理相对应位置的散热风扇将被启动,这样做的第一个好处是节省电源的功耗和降低相对应的噪音污染。
4、动态功率封顶技术,是G6服务器不同于G5类传统服务器,也许是受绿色、环保、低耗、节能大势所要求,而推出的动态功率封顶技术,所谓动态功率封顶技术简单通俗的说,就是以前传统服务器只能知道服务器大概的功耗,不能准确的确定其工作峰值,那样的结果会导致更多的散热,更多的功耗,更多的噪音,而采用动态功率封顶技术则可以准确的预测其最大的功耗的峰值,假如全世界所有的服务器散热减少30%,噪音减少20%,功耗减少50%,其意义之大,可想而知。或许科技的发展,人们如今才开始注意环保,注意节能了。
5,性能的提升,惠普官方网站声称,G6服务器可以比G5服务器提高100%的性能,也就是说一台同档次的G6服务器相当于两台同档次的G5服务器。
而G7和G6相比的特点:
1-处理器的提升,这点是随INTEL处理器的技术更新,45纳米和32纳米的区别,更多的高速缓存。原先的有6MB,现在可能有12MB,原先是4核现在也许升级到6核。其实这一点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2-内存最大容量的提升,原先同类的服务器最大也许是144GB,而升级到G7,则支持到192GB(限于同一款服务器如DL380G6和DL380G7)
3-FBWC技术出现在G7服务器上,以前G6服务器的磁盘阵列控制器上所用的内存需要单独的电池供给系统,如今G7的高速缓存则采用类似于闪存技术,不需要单独的供电,因此将不会存在阵列卡上的电池失效而导致阵列配置信息的丢失情况发生。这一点也许是G7在保留更多G6技术基础之上最大亮点之一。
4-固态硬盘的支持,G6不支持固态硬盘
何谓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也称作电子硬盘或者固态电子盘,是由控制单元和固态存储单元(DRAM或FLASH芯片)组成的硬盘。由于固态硬盘没有普通硬盘的旋转介质,因而抗震性极佳。
以上是G5、G6、G7服务器最大的区别;尤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HP服务器的更新换代,在同档次的型号服务器上,配置和性能的提升,而价格上则没有更高的提价,甚至比以前更低廉。这也许是目前HP服务器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的根本原因之一!
其定义为带有卡头的一排为地线黑色线0V后排均为黄色线为12V也就是与显卡独立供电的一样你可以用电源为带6P8P的电源。
服务器电源就是指使用在服务器上的电源(POWER),它和PC(个人电脑)电源一样,都是一种开关电源。
服务器电源按照标准可以分为ATX电源和SSI电源两种。ATX标准使用较为普遍,主要用于台式机、工作站和低端服务器;而SSI标准是随着服务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适用于各种档次的服务器。
电源分类标准。
ATX标准,ATX标准是Intel在1997年推出的一个规范,输出功率一般在125瓦~350瓦之间。ATX电源通常采用20Pin(20针)的双排长方形插座给主板供电。
随着Intel推出Pentium4处理器,电源规范也由ATX修改为ATX12V,和ATX电源相比,ATX12V电源主要增加了一个4Pin的12V电源输出端,以便更好地满足Pentium4的供电要求(2GHz主频的P4功耗达到52.4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