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服务器有很多,网页和邮箱的服务器我用着非常好,如果是cf之类的游戏服务器的话,我以前也玩cf,游戏服务器的之烂主要跟这个游戏的负责人和游戏的运营有关,当然
腾讯整个
公司的公司文化不咋的是路人皆知的,基本上跟某个暴发户开的公司差不多,这点是跟马化腾这个ceo兼董事长的水准直接相关的,腾讯公司的病态发展导致的很多矛盾不可能是某个人的问题,与其说马化腾怎么怎么样不如说其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基于中国变态的商业环境以及某些当权者的利益链条的直接产物,在一个健康的商业环境里是不会有“腾讯集团”这样的公司存在的,可以说中国现有的暂时的经济成就根本不是由正常的健康的经济法则发展而来的,更像是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的政策下资本主义商业文明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冲击碰撞妥协共存后的结果,所有的这些都会是中华文明走向腾飞的很普通的一段,只不过不幸的我们80,90正好出生在了这个年代,不过要是跟我们的先人相比的话我们还是很幸福的没有经历过什么言论不自由行为不自由的摧残,对于这个社会充斥在我眼中的肮脏病态与其作为一个局内的看客不停的谩骂指责我更会选择通过
自己的双手给它留下一笔我的痕迹。腾讯在深圳自己的机房就有3个,他们是自己的服务器。腾讯在润迅龙岗那边都有机房,现在腾讯又在北京建了个数据中心。马化腾以前本就是电信局的人,他们的服务器至少是上千台,那是不容置疑的。带宽差不多上100G的带宽吧,一年应该带宽方面的支出大概在上亿吧。同时在线5000万,没个几百台服务器肯定支持不了的。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马化腾选择了自己的专业本行,到深圳润讯做寻呼软件开发工作。工作之余,这个文静的年轻人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当时的深圳,真正了解互联网的人还不多,马化腾是最早的一批网虫之一。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化腾看到了基于windows系统的ICQ演示,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在中国推出一种类似ICQ的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于一身的软件。1998年11月,马化腾利用炒股所得的资金与大学同学张志东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这就是腾讯之始。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成了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他们常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马化腾的名片上也仅仅印了一个"工程师"头衔,当时的主要业务只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这家由十几个人组成的公司力量单薄得可怜,创业的艰难让马化腾和他的同事们疲于奔命。马化腾回忆,在那时的深圳,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他当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公司创建3个月后,马化腾和他的同事们终于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 OICQ,这就是QQ的前身。可是这个后来风靡全国并为腾讯公司创造巨大财富的聊天工具并没有给当时的腾讯人带来太多喜悦,因为那时国内也有好几款同类的软件,用户也不多,没有人看好马化腾的OICQ。 然而这位1971年出生的倔强的潮州人不肯服输,他认定这个聊天工具中隐含着巨大的商机。马化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QQ放到互联网上让用户免费使用,可是就连马化腾本人也没有料到,这个不被人看好的软件在不到一年就发展了500万用户。大量的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使马化腾兴奋的同时,也让腾讯难以招架,因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让小作坊式的腾讯公司不堪重负。没有资金更新设备,工作人员也快发不出工资,"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眼前的困难迫使马化腾把自己的公司转给他人,但由于和很多内容提供商没有谈拢,马化腾下定决心留下这个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孩子",并把它培养长大。于是他四处筹钱,国内筹不到就寻找国外的风险投资。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马化腾遇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QQ22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利用这笔资金,马化腾给公司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当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马化腾喜不自禁地回忆。 不过马化腾很清楚,光靠国外的风险投资是不够的,他开始想办法从客户身上挣钱,因为如果每个用户愿意花1至2元的话,就是近4亿元的收入。有一次他发现韩国有种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服务,于是马化腾把它搬到了QQ上。他还找来了诺基亚和耐克等国际知名公司,把这些公司最新款产品放到网上,让用户下载。所有注册用户都可以得到他们一如既往的免费服务,以满足其即时通信需求,而想享受到更具诱惑力的体验性增值服务,就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这一措施使腾讯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目前这一块业务增长很快,有超过40%的用户已尝试过购买。 2004年前三季度,腾讯盈利达3.28亿。今年6月份,腾讯成功在香港上市,又募集了2亿美元的资金。当年弱不禁风的小树苗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
希望采纳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