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SEM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什么样的?

一名SEM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什么样的?,第1张

1. 运营

这是我思考得最久的一个答案。或许跟我的从业经历有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网络推广、营销方面,对电子商务也很感兴趣,现在所在的企业,也是一家颇具规模的电商公司。在这样的电商环境里做了几年时间的PPC,耳濡目染,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催使着我想去了解电商的各个环节:产品、网站、活动策划、供应链、物流、数据分析、一线、售后等等,让我对电子商务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对电商本质的理解,也让我做PPC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更为宏观的布局账户结构、推广关键词,也意识到了,其实就算是PPC,自己也还有很多没有做好,需要提高的地方。

一切市场活动的本质,都是营销;PPC,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演艺圈里,有唱而优则演之类的,PPC小学毕业了,为何semer不向更高的市场活动迈进了?

当你接手一个完整的项目,去谋划这个项目的一切:产品哪里来、什么包装、怎么定价、策划网站内容、什么风格、选什么服务器和程序、定期的活动策划、如何推广、包邮还是货到付款、选择哪个快递公司、新访客和熟客、回头客的数据分析、一线售后的话术诸如此类,你还会去纠结于某个关键词无法置左,无法优化成三星词么?站得高了,眼界自然开阔了。

就算我们现在只是一个semer,你永远也只想做一个semer,也应该去深刻的理解,你所做的那个项目的营销本质,如此,你才能学会从大处着眼,才能更好的做好sem。

接触电商运营,是电商semer可以去努力的方向。

运营的路,比sem难走,但更高、更远、更宽广。

2. SEM客户经理

如果你在一家甲方公司做了几年的sem,通常来讲都会感觉到疲倦了,有时也会怀疑自己的账户操作能力,非常渴望能接触到更多的项目,操作更多的账户,以检阅自己的水平到底有多高,顺便也练点级,打打小怪当做以后的资本。

但很遗憾,在甲方你没有这样的机会,每天面对的,还是那几个自己做了几年的账户,闭着眼睛,都可以想象出来它们的情况。当然,稳定也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如若你心有不甘,想要在sem上更进一步的话,单纯的sem,可以进入一家好的sem服务公司。那里有更加完整的优化方案、系统的sem知识、优秀的在线sem投放系统、数据分析工具、更多的行业和项目、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操作案例,还有一群跟你差不多水准的semer——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毕竟我没有sem服务公司的从业经历。

不过,如果一家好的sem服务公司它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它能够持久的生存在这个行业,堪称奇葩。sem归根到底,也是做生意。你不能给boss提供赚钱的服务,boss们也不会傻到被你连续忽悠好几次。我偶尔去参加百度的各种会议,听到了很多sem服务公司的名字。所以,机会不少。如果你觉得自己遭遇到了职业发展的瓶颈期,如果想单纯的提高自己的sem水平,不妨考虑一下乙方sem服务公司。

3. 单干

这个挺常见的。有些semer在原公司接触到了某些项目,觉得做做百度推广每个月能赚不少,而自己是做百度竞价的高手,于是立马辞职单干。

可是发现当自己做起来,并不是原本自己所想的那么简单。其实单干比运营的压力更大,路更难走。现在的竞价市场,很多行业都是一片红海,到处是鲜血淋漓,如若选择单干,一定要记得拉上几个人,拉点投资,组个团队更加靠谱——尤其是好的销售。

4.稳定压倒一切

在一家公司做了几年,同时又能达到小学毕业水平的semer,通常来讲,只要他不主动走,想必Boss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赶他走。好好的呆着,也不是什么坏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任何选择,都不是绝对完美的,高回报的同时,也会有高风险,跳槽、换行业、换职业经常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所以,一定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如果你在那家公司能够开开心心安安稳稳的工作到老,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生活啊,归根结底,就是活着,如果要加一个修饰语,那么则是:平淡的活着。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任何选择,都不是绝对完美的,高回报的同时,也会有高风险,跳槽、换行业、换职业经常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所以,一定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如果你在那家公司能够开开心心安安稳稳的工作到老,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生活啊,归根结底,就是活着,如果要加一个修饰语,那么则是:平淡的活着。

5.其他,譬如培训

SEM的市场需求虽然不是很大,但也不小。而且这个行业还普遍缺人,能创办一家好的培训公司,也是非常好的选择。不过,系统的培训不单单只是实践的能力,还包括系统的基础知识、广泛的互联网知识、良好的口才和授课技巧、PPT制作水准等。

倾听你内心的声音,选择最适合你的路。开心就好——送给所有semer。

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说明:智、优、简、正,下面分别来解析一下什么是“智、优、简、正”。

1.智——给用户看到他想看的内容

满足客户搜索诉求的核心点:落地页和搜索词的相关性,用户能否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关键词-落地页强相关

内容强相关:落地页是关键词相关的详细页面,充分介绍产品信息

千词千面:搜什么出什么,不同的关键词对应不同的落地页

重点信息:置于首屏上方,便于直接定位诉求

Bad Case:落地页和搜索词不相关

①地域不匹配。

②搜索类目不匹配,例如:搜索《三生三世枕上书》电视剧,结果为小说。

③不区分产品,一个页面投所有关键词。

用户获取信息智能

①时效性高:针对时效性高的产品信息,如商品价格、小说、招聘信息、天气、利率、二手交易等,实际结果需要满足用户时效需求;

②获取信息便捷:需要保证用户用最低成本获取所需要内容,如:无需二次检索;重要内容明显,无需隐蔽要翻好多页查找;无需下载APP便可获取所需内容;

③信息获取权限:页面内信息获取流畅,不需要注册、付费、授权等形式即可获取;

④感知连贯:页面配图、摘要、标题连贯,无截断、无乱码、信息一致。

2.优——内容质量高且专业

搭建一个高质量的落地页需要做到:内容高质、专业可信。

内容质量(内容丰富+时鲜性好)

丰富性:形式多元,可以深入浅出,引发思考,编辑精良,拓展与主体关系密切,对用户有价值且反馈好。

时鲜性:对于非强时效性内容,去除老旧资源的需求,时间应该为2年内的活跃资源。

专业可信(可信+知名+专业)

可信度:具有解释权的官方网站或权威网站,有注册备案信息。

知名度:有一定知名度和受众群体。

专业度:发布内容专注于某领域。

3.简——用户体验好

落地页网民体验三要素:加载速度,浏览顺畅度,交互舒适度。

加载速度:速度理想0~1s;速度一般1~3s;速度极慢大于3s。

交互舒适:

滑动顺畅:页面滑动顺畅,tab切换,视频播放无卡顿。

功能友好:落地页可回退,链接可点,无多余步骤和功能。

交互舒适:交互操作符合习惯。

浏览顺畅:

移动适配:落地页兼容不同移动设备,无pc页投移动的情况。

排版布局: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导航明确;首屏主体内容>50%,信息层级清晰合理,主体无折叠。

字号间距:阅读舒适,字号>10pt,字号和行高比率>1.4。

页面浮窗:符合浮窗规则,不遮挡主体内容和功能,无弹窗,无超高,无闪动。

浮窗规则:

浮窗功能条可出现在底部,圆形咨询提示按钮可设置在两侧。

浮窗最多一个且面积≤屏幕10%,侧边按钮(左侧或右侧),最多一个,单侧总面积≤1c㎡图表文字清晰功能不重复、无闪动、抖动、跳跃。

4.正——满足内容基线

完成了运营体系搭建,然后肯定就是依据运营体系去搭建团队。但是因为运营工作的繁杂,所以怎么优化人员的职责,解决人员之间的协同效率就是个难题。很多运营部门的工作职责很容易陷入,一开始人招少了,导致人人琐事缠身,绩效无法责任到人;于是就加招人手,然后又招多了,导致人浮于事。甚至有见过超过几十人团队的运营部门,仍然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我当时的说法就是,这是给每个能干活的人招一个不能干活的助理。结果就是没有一个高效的组织体系,这是很要命的问题。所以运营部门如何搭建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下。

一、运营职能的划分

职能的划分肯定是部门搭建的重要依据,运营的职能很宽泛,而且每家公司的运营特点也不一样,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划分出一个脉络来:包括产品力、营销、运营服务、数据分析四个层面。

1、产品力

商品职能:包括服务类商品,也包括电商平台的商品品类供应。包括商品的产品力提供及部分商品包装的工作;

产品优化:无论哪种产品,重点的核心还是必须完成一个闭环过程;

产品流程:尤其针对B端产品的内外部产品的流程及标准的设定及运转;

培训标准:针对产品的内外部的培训及标准设定及监督;

2、营销

流量运营:扩大内外部引流渠道,流量精细化运营,联合渠道活动,外部投放,PC导流,移动沉淀,后期的转化率等;

用户运营:根据用户漏斗模型、RFM模型,建立用户分级运营体系;根据不同阶段的用户特征,建立对应的运营机制,提升新用户转化率,老用户ARPU值;做大用户规模,构建合理的用户结构;

活动运营:根据热门活动周期及重要的时间节点策划活动,刺激用户,增加用户贡献值,带动增长;

产品运营:根据用户数据漏斗模型,分析用户流失原因,优化产品流程,提升各个环节的转化率;策划活动促进用户对新产品的认知及新产品的用户导入;

3、运营服务

运营工具:根据运营需求策划运营工具,推出产品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体验金、抵用券、体验课、秒杀、加息、抽奖、特权标、返现券等;

4、数据分析

业务分析:分析用户数据,运营效果,指导运营改进;根据业务需求推动数据平台及报表的建设;

运营策略:运营分析一定要根据分析结果,提供运营策略的优化建议。

二、组织结构的选择

确定了职能并不能说就是把组织架构确定了,关键还是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最优的方式协同起来。这就要看选择什么样的结构最为合理。从组织结构上来说,有直接的职能型组织、项目型组织、矩阵型组织。组织结构的选择是对项目产品的基础支撑,组织结构的设计也可以看做是运营本身。

1、职能型组织

职能型组织是把相同职责的人划分在一个部门里,有利于同类资源共享,互相学习提高,但公司的目标在分解到各部门。但问题就是目标很容易不一致,因为每个部门客户这时候变成了上面的管理者,都只是对领导负责,没有人对真正的客户负责。但是这也不影响,这种组织形式的价值,在大规模运作的公司,更多的推动来自公司的战略,人本身就是资源,这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就是推动效率较快,每一块能有专业项上的资源沉淀。

2、项目型组织

项目型组织与职能型组织正好相反,是把各种职责的人组成一个个的项目组,团队目标一致。优势是目标清晰整齐,有利于快速推进项目;但是如果公司项目较多的情况下,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对每一块的负责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把产品技术团队也合并进来,这样的项目组发展下去就是事业部,甚至是独立公司。

3、矩阵型组织

矩阵型组织则是上述两种组织结构的融合,横向是产品业务线,对客户负责;纵向是资源行政线,为了资源共享。如果说职能型组织比较适合防守型的业务,项目型组织适合进攻型业务,矩阵型组织就是可攻可守。

但它也有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多头管理的问题。对员工来说,一面是部门经理,另一面是业务线经理,这样的双头领导总是很让人头疼。就算这两种职位有时可以通过兼任来解决矛盾,但对人员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为产品业务线的负责人主要管事,像猎人追求成就感,具体对打仗负责;资源职能线的负责人主要管人,像农民对人负责,追求权力和控制。如果上一层的管理不当职责划分不清就会导致两个负责任扯皮不断,但是如果职能资源同时兼任产品业务线,又会导致用权力来寻求成就感,或者在KPI的重压之下,放弃猎人的追求,造成行为的短视,忽视团队能力的提升。这是人性的弱点,无法避免,目标不同导致手段不同。

三、有没有理想中的运营团队架构

肯定没有,每家企业的运营模式代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肯定没有最优解。而且每家企业拥有的资源和所处阶段也不同,所以团队架构本身肯定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

1、对目标负责阶段

对于创业初期的时候,运营的全面负责任应该是CEO,对公司内外关键资源进行协调。这个时候的运营部就是找到一个关键目标,达成公司的目标即可。这个阶段一定要避免掉两个问题:首先是要戒掉一开始就打造个什么标准化的运营团队的念头,一个新的项目,既没有人又没有资源凭什么,如果按照标准模块搭建起的运营团队肯定是扯淡,人浮于事;其次是要注意人员的培养,按目标去组织人,而不是按人来分配岗位,更重要的是要不断的在目标上去寻求更多的渠道或方式的可能性,甚至可以多个项目并存同时去尝试,快速尝试快速改正。

2、根据目标优化职能阶段

通过第一个阶段,肯定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内部商业化的运营模型。无论是外部客户获取,还是内部运营协同,这个阶段就要去选择过度。可以将一些可以固化的人员固化到职能型,按照职能型去管理。但是要避免掉因组织变更带来的优势丧失,导致结果不可保障。

这个阶段肯定会存在人员的冗余,所以在这个阶段,必须做好判定,根据公司的资源资金以及快速发展趋势上,选择相应的方式来过度。既要解决人的沉淀问题,未下一阶段做好储备;又不能导致团队的崩塌或结果的不可控。

举一个二十人左右的运营组织架构的例子:

运营总监:1人

数据分析组:经理+产品分析专员+市场推广分析专员 3人

付费推广组:组长+SEM专员+SEM设计专员 3人

CRM组:组长+会员营销专员 2人

运营服务组:经理+客服+培训师 7人

设计服务组:组长+设计师2

在这个例子中,运营服务和设计服务组是基础保障,保障服务的正常运行,付费推广组是目前已验证的流量渠道,保障业务的结果可控。数据分析组是后期加上的,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客户的留存存在问题,所以才增设了CRM组。在过度阶段形成了这么一个结构。

3、扁平化的矩阵式

矩阵式管理的优势都了解,但是怎么做到矩阵式,就需要前期的沉淀。包括人员的沉淀是基础,没有人怎么说都是白搭;同时企业也得具有扁平化管理的文化基因,如果缺乏这个基因,首先在沟通上就没有边界,会有无数的扯皮出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2611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