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平台?,第1张

关于"项目"一事几经商讨、周折,终于告一段落。伴随项目产生、发展的过程,自然出现了所谓“平台”的问题---一伙人共同做一件(一些)事。从事相上看“这个项目”虽然没有结果(决定做),但由此大家意识到彼此需要一个共同的平台,即是“这个项目”的意义和“功德”。 就在筹备“平台”的这几天又碰到不少问题---大家的背景、经历不一样,彼此要去的目的地(目标)也不尽相同,每人所站位置的差别(屁股指挥脑袋),对“平台”的意见自然不同。在纷纷呈呈的意见中,差别之大有时都感觉难以趋近、协调。。。。。。 昨晚与杨师通电话后再去思量前后过程,发现自己的问题(困惑)是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构建一个“平台”?这个问题清楚了,华兄所说“判断、取舍的标准”自然就有了,大家从中自然趋近、和谐---既不是因为对“力量”的臣服,也不是具宗教色彩的“盲从”,而是基于对“平台”真实义的清楚,基于对自己“人生目标”的真正了解。 昨天是民间的“七月半---鬼节”,有关“鬼节”的来由及民间的一些做法,网上的资讯都很详尽,其中有两段:“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也因为“鬼节”时间上的巧合,让我对“平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真正的了生脱死、究竟的离苦得乐。原因有二: 1、“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与善知识连接 我们在如此巨大的惯性中流转---没有“自己平台”的人,在“为他作嫁衣裳”的哀伤中叹息;有“自己平台”的人,在“自己平台”上“忙活”---建功立业,只是不知道最终忙到那里去。张兄所谓“此平台与一般平台的究竟差别”就在如此:因为“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与善知识连接,正是因为这一“连接”(机会),使“平台中人”有了完全不同的缘分;因而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高度;完全不同的社会事业;完全不同的人生结局。。。。。。 个人是有限的,仅仅凭一个人又有“何德何能”,善知识可以关照到你?不是善知识不关照,而是一个人的“福德”(平台)有限---承载不了啊!而真正的“平台”就是超越我们个体“福德”的那个“因缘”,借助这个“善缘”可以使我们与善知识有一个真实的连接---既不是讨一些“心灵上的慰藉”(形式上的投靠);也不是南辕北辙的“世功”。而是凭借善知识的“牵引”,在构建平台的过程中,完善我们自身的身心,完成我们究竟的修炼---我确信这也是善知识的“本怀”,我确信这也是检验真假“善知识”的根本标准。 2、“平台”有可能将修身与“谋生”(主流生活)相容 现时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如此沉重,以至于谋生都成了严重的问题,(有事情离开,请各位接着探讨)

在职场打拼的人们都知道,成长比什么都重要,而要更快的成长,平台很是重要,当然,至于怎么样成长,成长的速度如何,还要看自己如果施展。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有一项传播只是且被认可的职能,成为越来越多人所依赖的生存技能。在多元的时代里,斜杠青年也逐步的被越来越多的人青睐,然而,无论是从自我发展角度来看,还是为了更大的施展而自己创建平台来看, 每个人总需要经历几个甚至几十个的平台发展。当然,发展的好坏,在于你所在平台的高度,和你所努力的程度。

俞敏洪,徐小平,古典,李尚龙……前两者成为业界传奇的典范,后两者成为当下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艳羡的对象,尤其是古典老师,他成为当下知识服务的领航者之一。他们四个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是知识服务行业出身;二是他们都出自新东方。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教育培训平台可以有这么大的能量:它招聘条件严苛,选拔考核教师的条件单一且有效,本以为会生产出一批批只会讲课的“废料”,然而,会讲课加上互联网思维,会讲课加上会写作,造就了诸多带着“新东方”标签的人,虽然他们在离开新东方之后才打拼成功的,但是他们成功之后仍旧不忘在新东方的成长,言语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新东方的感激,这样的平台,算是优秀的成功的平台,它既能给你提供高收入,又能给一个人带来广阔的视野和交流机会,不拘一格降人才,给年轻人尽可能的发展成长空间,不打压年轻人的成长,以无比开放的姿态,以“铁打的营盘”自信的迎来送往,因为平台在,品牌在,所以根本就不怕“流水的兵”。

同样,一个做高考教育培训的朋友,屡次给我抱怨留不住优秀的老师,让她分析原因是,她总是说,不怪我啊,老师们觉得自己讲的好了,就提高课时费要求,太高了我也接受不了啊。我知道,她说的太高,其实每节课的费用还不到学生缴费的三分之一。如是,她一边焦头烂额的招聘新成员,一边无奈的送别老成员;新成员的讲课能力不足,逐渐的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一天,我同她讲,老师们在这里上课,兼职,是为了挣钱,往往是讲课越好的老师,他对薪资的要求就会越高,你不是没有发现,那些给你提离职的老师,都是学生和家长们喜欢,且教学成绩显著的老师嘛?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自信,他们想要凭自己的能力赚钱,而你却死死捂住自己的钱罐子,讲情怀,讲贡献,大家凭什么以自己的奉献精神来支撑你的腰包?在这方面,她很偏执,最后的最后,好不容易做起的两个店面,不得不关闭一个,而她仍旧在招聘和辞职老师之间周旋,费心费力,最终还搭上自己的事业。她的错,在于职场上的情感,用钱可以解决的事情,千万别墨迹,千万别以为情怀可以代替工资,可以买菜做饭,毕竟谁出来工作都是为了养家糊口的。

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一个好的平台的标准是什么?是对自我的自信,是开放,是有成长进步空间,是员工在离职后仍旧对你的平台心怀感恩,而不是江湖永不相见。

李尚龙在他的文章《没有平台,就自己创造平台》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每天都在进步,所谓的平台对你已经没有作用了,强者就需要来自己创造平台。我离开我第一份工作,多是因为上司的一句话:离开这个平台,你什么都不是,记住这个平台给你的高度。好像那一刻,我的高度,我的成绩,都和我所在的平台有关,我那么多个日夜通宵熬夜,白加黑,五加二的努力,在他眼里,只是平台给我的成绩。我不服。

不久以后,我递交了辞呈。因手上涉及工作较多,交接以及培训新人的时间延续了一个月左右,才彻底将所负责工作厘清,临走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尤深:你在,相当于一个团队啊,你走了,这些工作要乱一阵子了。

好的平台,从来不会因为自身的高度而自喜,也不会因为这些而自傲,但凡在一个平台做出成绩的人,都知道,平台给了人们高度,但一个人在一个行业内影响力的广度和深度,需要他躬身苦耕,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了很多的工作。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员工,做自我介绍,需要先将自己所在平台介绍一番,然后再介绍自己。而优秀的人,有自信去引领一个平台, 创造一个新的平台,让人们因为他,才会去关注这个平台。

这是一个人的自信,也是一个人的底气。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296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8
下一篇2023-02-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