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4000A实现了对每秒10万亿次运算速度的技术和应用的双跨越,成为国内计算能力最强的商品化超级计算机”。在今年6月22日刚刚公布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排行榜中,曙光4000A以每秒80610亿次Linpack计算值位列全球第十,这是中国超级计算机得到国际同行认可的最好成绩。
电子计算机因为弹道设计而诞生,相信这一使命现在继续存在,因此只有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的计算机才是巨型机,也就属于国家最高机密,使用范围有限,应该只有银河系列与此扯得上,银河3速度也就每秒130亿。
扩展资料:
巨型计算机主要用来承担重大的科学研究、国防尖端技术和国民经济领域的大型计算课题及数据处理任务。如大范围天气预报,整理卫星照片,原子核物的探索,研究洲际导弹、宇宙飞船等,制定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项目繁多,时间性强,要综合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依靠巨型计算机能较顺利地完成。
计算机的性能与使用价值的平方成正比,按照这一统计规律,计算机性能越高,相对价格越便宜。因此,随着大型科学工程对计算机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超高性能的巨型计算机将获得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巨型机
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其设计主持人为两院院士慈云桂教授。慈云桂教授(1917年4月5日 – 1990年 7月 21日)也被称为中国巨型机之父。1992年11月19日,“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
1995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曙光1000。这是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套大规模并行机系统,峰值速度达每秒25亿次,实际运算速度超过10亿次浮点运算,内存容量为1024兆字节。
1997年6月19日,“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该机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储结构,面向大型科学与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基本字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
1999年,由清华大学研制的“探索108”大型群集计算机系统及高效能网络并行超级计算机THNPSC-1问世,其最高浮点计算速度达到每秒300亿次;
1999年,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中心首台“神威Ⅰ”计算机通过了国家级验收,并在国家气象中心投入运行。
2000年1月28日,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863项目“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通过鉴定,其峰值速度达到1100亿次,机群操作系统等技术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2000年,由1024个CPU组成的“银河Ⅳ”超级计算机系统问世,峰值性能达到每秒1.0647万亿次浮点运算。
2000年,由上海大学研制的集群式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自强2000-SUHPCS在上海诞生,其峰值速度为每秒3000亿次浮点运算。
2001年,曙光3000推出。其峰值性能达到每秒4032亿次浮点运算。
2002年,世界上第一个万亿次机群系统联想深腾1800出世。
2003年,联想深腾6800问世
2004年,曙光4000A成功研制,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研制10万亿次商品化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2005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0排行榜揭晓,曙光位居第一。
2007年6月,中美超级计算巨头曙光和Cray巅峰会首,曙光启动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研发计划,称2008奥运前将投入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