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的磁化强度在温度达到居里点时发生突变的微观机理是什么?用磁畴理论进行解释。

样品的磁化强度在温度达到居里点时发生突变的微观机理是什么?用磁畴理论进行解释。,第1张

样品的磁化强度在温度达到居里点时发生突变的微观机理是,铁磁性物质的磁化与温度有关,存在一临界温度Tc称为居里温度(也称为居里点)。

温度增加时,由于热扰动影响磁畴内磁矩的有序排列,但在未达到居里温度Tc时,铁磁体中分子热运动不足以破坏磁畴内磁矩基本的平行排列,此时物质仍具有铁磁性,仅其自发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果温度继续升高达居里点时,物质的磁性发生突变,磁化强度M(实为自发磁化强度)剧烈下降,因为这时分子热运动足以使相邻原子(或分子)之间的交换耦合作用突然消失,从而瓦解了磁畴内磁矩有规律的排列,此时磁畴消失,铁磁性变为顺磁性。

当铁磁质处于外磁场中时

那些自发磁化方向和外磁场方向成小角度的磁畴其体积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大而扩大并使磁畴的磁化方向进一步转向外磁场方向。另一些自发磁化方向和外磁场方向成大角度的磁畴其体积则逐渐缩小,这时铁磁质对外呈现宏观磁性。当外磁场增大时,上述效应相应增大,直到所有磁畴都沿外磁场排列达到饱和。由于在每个磁畴中个单元磁矩已排列整齐,因此具有很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铁磁畴

磁畴(Magnetic Domain)理论是用量子理论从微观上说明铁磁质的磁化机理.所谓磁畴,是指磁性材料内部的一个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内部包含大量原子,这些原子的磁矩都象一个个小磁铁那样整齐排列,但相邻的不同区域之间原子磁矩排列的方向不同,如图所示.各个磁畴之间的交界面称为磁畴壁.宏观物体一般总是具有很多磁畴,这样,磁畴的磁矩方向各不相同,结果相互抵消,矢量和为零,整个物体的磁矩为零,它也就不能吸引其它磁性材料.也就是说磁性材料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对外显示磁性.只有当磁性材料被磁化以后,它才能对外显示出磁性.在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目前课程改革试验区(山东、江苏、海南、宁夏、广东等)使用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采用了磁畴理论,而现在大部分地区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中在解释磁化原理是用的是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

性质:在居里温度以下,铁磁或亚铁磁材料内部存在很多各自具有自发磁矩,且磁矩成对的小区域.他们排列的方向紊乱,如不加磁场进行磁化,从整体上看,磁矩为零.这些小区域即称为磁畴.磁畴之间的界面称为磁畴壁(magnetic domain wall).当有外磁场作用时,磁畴内一些磁矩转向外磁场方向,使得与外磁场方向接近一致的总磁矩得到增加,这类磁畴得到成长,而其他磁畴变小,结果是磁化强度增高.随着外磁场强度的进一步增高,磁化强度增大,但即使磁畴内的磁矩取向一致,成了单一磁畴区,其磁化方向与外磁场方向也不完全一致.只有当外磁场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所有磁畴中磁矩的磁化方向才能全部与外磁场方向取向完全一致.此时,铁磁体就达到磁饱和状态,即成饱和磁化.一旦达到饱和磁化后,即使磁场减小到零,磁矩也不会回到零,残留下一些磁化效应.这种残留磁化值称为残余磁感应强度(以符号Br表示).饱和磁化值称为饱和磁感应强度(Bs).若加上反向磁场,使剩余磁感应强度回到零,则此时的磁场强度称为矫顽磁场强度或矫顽力(Hc).

从物质的原子结构观点来看,磁铁质内电子间因自旋引起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强烈的,在这种作用下,铁磁质内部形成了一些微小的自发磁化区域,叫做磁畴.每一个磁畴中,各个电子的自旋磁矩排列的很整齐,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磁性.磁畴的体积约为10^(-12)m^3~10^(-9)m^3,内含约10^17~10^20 个原子.在没有外磁场时,铁磁质内各个磁畴的排列方向是无序的,所以铁磁质对外不显磁性.当磁铁质处于外磁铁场中时,各个磁畴的磁矩在外磁场的作用下都趋向于沿外磁场中的磁化程度非常大,它所建立的附加磁场强度B'比外磁场的磁场强度B.在数值上一般要大几十倍到数千倍,甚至达数万倍.

从实验中得知,铁磁质的磁化和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磁化能力逐渐减小,当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时,铁磁性就完全消失,铁磁质退化成顺磁质.这个温度叫做居里温度或叫居里点.这是因为铁磁质中自发磁化区域因剧烈的分子热运动而糟破坏,磁畴也就瓦解了,铁磁质的铁磁性消失,过渡到顺磁质,从实验知道,铁的居里温度是1043K,78%坡莫合金的居里温度是873K,45%坡莫合金的居里温度是673K.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3124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