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瞬时带宽和工作带宽的区别为:性质不同、决定不同、影响不同。
一、性质不同
1、瞬时带宽:瞬时带宽是在不进行任何调整的情况下,雷达发射机输出功率值变化小于1dB时工作频率的可变化范围。
2、工作带宽:工作带宽是雷达在正常工作期间的稳定频率范围。
二、决定不同
1、瞬时带宽:瞬时带宽的瞬时带宽要大于所放大信号的工作带宽,瞬时带宽的大小决定了放大管的类型。
2、工作带宽:工作带宽要小于雷达的瞬时带宽,工作带宽的大小决定了雷达的用途。
三、影响不同
1、瞬时带宽:对于相控阵雷达,瞬时带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当信号具有一定带宽时,以中心频率设计的移相器波控码不变,对相位的权值不变,但由于相对于中心频率的偏离,会导致波束扫描的指向会发生偏离。
2、工作带宽:工作带宽在接收工作宽带信号时,由于孔径渡越时间的限制,阵列两端的信号不能同时相加,会导致产生波形展宽。
5G来了,VR/AR概念似乎回暖了。投资、咨询、市场分析等领域里关注5G+VR/AR的人又多了起来。然而也有不少从业者认为5G+VR/AR纯属概念炒作,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毛线关系,甚至大有谈5G就踢群的架势。
所以5G+VR/AR到底有没有真实的价值?在做了相关的研究后,我们认为:
1、5G的大带宽特性对于VR的价值是在线观看5K以上分辨率的全景视频,对于AR在现阶段价值不大。
2、5G低时延特性的价值是通过云游戏技术提升画质,同时帮助云游戏技术降低其“网络时延”,使得采用云游戏技术方案的VR/AR产品的“运动到成像时延”能够达到20毫秒的及格线以内(“网络时延”是“运动到成像时延”的组成部分)。
3、5G的低时延特性并无法直接帮助现在的VR/AR产品降低“运动到成像时延”。
下文我们将详细拆解5G与VR/AR的关系。
对于AR来说,5G的大带宽有什么作用?
当前行业所畅想的AR眼镜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手机的大屏化:将手机操作系统变成一个大屏的、多窗口的体验。
手机的大屏化场景所需的网络带宽与现有手机和PC无差异,5G无法提供额外的附加价值。
第二类是原生AR体验:即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现实中的场景,将虚拟信息有机的叠加到现实的场景中。
原生AR体验往往是基于3D图形的,5G大带宽的作用主要是提升3D模型的实时加载速度,让3D模型无需提前下载到本地,只有需要用到的时候再从云端进行加载,减少包体大小(注意,这并不是云游戏的技术方案)。
然而3D图形加载速度这个改善的价值十分微小。受限于移动设备的算力,3D模型文件体积并不大,而且大部分应用场景对于实时加载的需求也并不强烈。
只有等到对3D模型的精度需求极高、对3D模型实时加载的需求很强的情况下,5G才有其发挥的价值。目前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是VR/AR Telepresence(又称VR/AR Holoportation),即将人体进行3D重建或体量捕捉(Volumetric Capture)后,远程进行近似于面对面一般的VR/AR通信。不过这样的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消费市场还很遥远。
另外,由于AR眼镜并不适合观看全景视频,因此5G的大带宽也无用武之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