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小基站被寄予厚望却难展身手。
”
文 | 通信产业报(网) 党博文
5G频段相比4G频段更高、损耗更大,5G要达到4G同样的连续覆盖能力,需要更多的基站数量。因此,为打造高质量的5G网络覆盖,更具灵活、精准和高性价比优势的小基站被行业寄予厚望。
然而,综观整个小基站市场发展,虽然全产业链都在积极讨论、参与、创新和试点5G小基站, 但现实仍是“雷声大雨点小”,运营商的5G小基站采购也迟迟未开启,如此被寄予厚望却又难展身手的5G小基站究竟“尴尬”在哪?
4G网络经历了7年大规模建设,基站数量达到450万座,才满足了全网LTE连续覆盖的需求,自发放5G牌照一年半以来,我国建设5G基站已达70万座,基本上是室外宏基站,解决的是室外的连续覆盖和室内浅层覆盖。
具有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的5G频段相比4G频段更高、损耗更大,宏基站信号对室内深度覆盖难度加大,而5G未来将有超过80%业务发生在室内场景, 如何解决室内覆盖难题,不仅是5G网络建设的重点,更是运营商打造5G精品网络和获得差异化优势的必修课。
而面对室内覆盖难题,以及5G高频段部署等诸多新特点带来的新挑战,传统室内覆盖方案早已难以为继,室内数字化是室内覆盖面向5G演进的有效途径,小基站产品成为5G时代的标配。
更多内容,见8月9日出版的第23期《通信产业报》特别策划:《小基站 5G大作为》专题。
小基站之所以“小”,是因为在产品形态、发射功率、覆盖范围等方面都相比传统宏站小很多。例如,功率一般在50mw 5w,覆盖范围在10 200米。小基站既可使用许可频率,也可融合Wi-Fi使用非许可频率接入技术。
据业内人士介绍,5G小基站站型与4G类似,借鉴4G部署经验,5G有源室分目前将以分布式和扩展型为主,据了解,5G时代小基站的应用场景包括覆盖和容量。 覆盖方面,按照上行边缘3Mbps,3.5G上行比1.8G差至少9dB,室内覆盖是大问题,小基站是出路之一;容量方面,将宏站分裂成小基站是最有效的频率重用扩容方式,1带2 10个小基站可扩容2 10倍。
而5G扩展型基站规划2TR/4TR、多小区、多频多模等多类型解决方案,可扩展至更多业务价值场景。除了应用场景更广泛,5G小基站带宽更宽、功率更高、小区数更多、站型更丰富、技术要求高。同时,5G小基站网络架构更简化,基于三层架构,直接接入核心网,无需接入网关;标准化南向接口,部署统一智能网管;基于“i无线”技术理念,具备DICT融合新功能。
无疑,虽然5G时代小基站市场规模值得期待,但从现实来看,5G小基站市场刚刚起步。
首先,在运营商层面, 运营商5G建网原则一般都是“先宏站后小基站,先室外后室内”,目前我国5G网络仍处于宏站重点建设期,随着5G网络建设的不断渗透,小基站才有望迎来规模发展。
其次,对于垂直行业客户来看 ,引入5G小基站成本仍然相对较高、商业模式尚未清晰等问题,而且不同行业对小基站有不同需求,某些传统行业或特殊行业还需要满足该行业领域的产业监管、测试认证等需求。
最后,从产品自身来看, 目前业内小基站厂商已普遍完成2TR 100MHz的产品开发,但在小区数、功耗、用户容量等功能性能方面尚有待提高,且在多模高带宽方面的支持能力稍显不足。
据透露, 目前考评一款小基站的优势与否,重点围绕功能、性能到功耗、可维护性、价格等多方面。 因此,为了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小基站在整体成本及功耗等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
专家指出, 当前小基站产业链整体呈现出“中间厚、两边薄”的橄榄球型特点,产业资源大多集中在中游的系统和设备集成环节,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产业投入稍显不足,方案相对较单一, 目前以服务器匹配加速卡方案为主,ARM和SOC方案正在逐步完善中,成熟度有待提升,还需加大投入、补齐短板,以达到均衡发展,做强产业链的目标。
相关机构预测,2021年全球室内小基站市场规模将达18亿美元,未来5年全球小基站市场规模将达250亿美元。
诚然,5G时代,小基站是网络建设的必要手段已成行业共识,小基站的需求也变得更加明确与迫切,然而,小基站要想实现大规模落地,还需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提高易用性、匹配垂直行业应用需求的产品才能迎来真正的需求爆发。
附:5G小基站编辑选择
5G小基站编辑选择TOP 10
5G时代,小基站成为网络建设必要手段已成行业共识,小基站的需求也变得更加明确与迫切,与此同时,5G还肩负着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重任。除了ToC领域的室内覆盖需求,5G ToB市场的各大垂直行业也亟需5G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等特性支持,尤其是以工业制造为主的大上行业务会占比很大,对于吞吐量极大的5G小基站需求更加旺盛。
小基站作为一种毫瓦级、瓦级功率规格,容量更加柔性的基站设备,在解决纵深覆盖、容量覆盖方面更加灵活,同时又更具性价比 ,因此,5G时代的建网方式将是“宏基站+小基站”的多元化模式,甚至根据不同的用户容量需求,采用更多精细化的建网方式。小基站的价值优势在5G室内应用也将迎来突破性的爆发。
目前小基站已具备生态条件,相关数据显示,未来5年全球小基站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美元。因此,小基站市场吸引了众多厂商加入,除了华为、中兴、诺基亚、爱立信、中国信科等传统的宏站厂商外,还有很多新兴力量,如京信通信、新华三、锐捷网络、佰才邦等。 那么,谁才是小基站市场的“头号玩家”?
采写:党博文
方案统筹:党博文
制图:张曙念
5g承载网的关键需求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带宽需求。5G网络的带宽需求主要来自于eMBB业务。eMBB的相关标准已经在3GPP R15中确定,是5G初期的主要业务类型,包括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高速移动上网等,其体验带宽从4G的10Mbps量级提升到1Gbps量级。
2、单基站带宽需求。根据IMT-2020(5G)推进组的测算,典型的5G低频单基站的峰值带宽将达到5Gbps量级,高频单基站的峰值带宽将达到15Gbps量级。考虑到低频和高频基站共同部署,或高频基站单独部署的情况,单基站将需要2×10GE或25GE的承载带宽。
3、前传带宽需求。5G接入网被重构为CU(集中单元)、DU(分布单元)和AAU(有源天线单元)。如果CU、DU合设,则承载网具有前传和回传两级结构;如果CU、DU分设,则承载网具有前传、中传和回传三级结构。上面我们讨论的基站带宽需求是属于空口的范畴,而承载网的带宽需求则包括前传、中传和回传三方面的需求。
4、中传带宽需求。中传指的是CU和DU之间的传输网络。如果采用DRAN(分布式接入)部署方式,则不存在中传;如果采用CRAN(集中式接入)部署方式,并且假定每个CU携带10-20个5G低频基站,那么依据表1,中传带宽需求在23-43Gbps之间(1个基站取峰值带宽,其余取均值)。
5、回传带宽需求。回传指的是CU与核心网之间的传输网络。回传网一般分为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其带宽需求与基站类型、密度及部署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一般情况下,如果采取DRAN方式,则接入环带宽可达25/50Gbps,汇聚层和核心层带宽可达N×100/200/400Gbps;如果采取CRAN方式,则接入环带宽可达50Gbps,汇聚层和核心层带宽可达N×100/200/400Gbps。
(计育青/文)在华为第18届全球分析师大会期间,华为5G产品线总裁彭红华在媒体圆桌会议上表示,5G产业发展早期人们会关注合同数,随着商用进程不断推进,现在5G竞争力要看网络的实际表现,以及为运营商和客户带来的价值。“当然有一点没有变,5G的研发能力也至关重要。”彭红华说。
华为始终坚持聚焦产业发展方向,长期坚定投入研发创新。华为从2009年就开始长期持续地全力投入5G研发,实现了在系统设计、算法、软件、材料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技术积累,这也是华为在全球5G领域占据领导地位的最根本要素。在创新研发投入的支持下,华为总能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推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方案。为满足运营商快速部署5G网络的要求,华为2018年推出了重量仅有19公斤的世界上最轻的Massive MIMO,2019年推出了第一代Blade AAU,并在2020年11月推出了集中度更高的64T BladeAAU Pro产品和FDD Massive MIMO产品。
彭红华认为,竞争力最终体现在能否持续不断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上,这些产品可以帮助客户赢得网络领先优势,自然就会受到市场的欢迎。“2020年第三方发布的测试数据表明,全球16个城市5G网络性能测试排名第一的,都采用华为提供的5G设备。”彭红华说。
在2020年,5GtoB业务的发展呈现出了勃勃生机,华为在5GtoB领域也做了大量 探索 ,先后启动了5000多个项目,其中1000多个项目与华为签署了商业合同。据彭红华介绍,这些项目涉及很多行业,特别是业界寄予厚望的钢铁、煤矿、电力、制造等行业。在 探索 过程中,华为发现各行各业对5G应用的需求有一定的共性,大致可以分为远程控制、机器视觉、定位、视频回传四类,这四类业务对5G网络基础能力的要求同样具有一定的共性。目前5G能力基本可以满足80%左右的场景需求,特别是涉及大上行、室内的高精度定位、局部低时延等,5G都能较好地满足行业数字化转型要求。
当然,5GtoB要取得商业成功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需要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完善的端到端产业生态以及适配的商业模式。“华为正在产业伙伴合作推进这些工作,希望能在一些头部行业尽快实现5GtoB规模复制,利用好5G给行业数字化带来的新机遇。”彭红华说。
5GtoC产业目前的发展比较顺利,网络部署到位、商用终端日渐丰富,为5GtoC业务奠定了非常好的网络基础和产业基础。华为预计,到2021年底,5G终端总量将达到3到4亿,同时终端价格也会进一步下降,市场上会出现入门级的低价5G终端。在发展最快的中国市场上,预计年底5G流量占比会超过30%。
不过彭红华认为,5GtoC要获得较快的发展,有必要让用户获得与4G截然不同、跨代际的体验提升。在中国,5G基本是按照100M带宽来建设的,这样可以让用户获得比4G快几倍的感受,从而帮助5G树立强大的吸引力。此外,业务创新和升级对5G的商业成功也非常重要,包括VR、AR、高清视频等等,可以通过提供与5G网络相配合的更高品质,为5GtoC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网络不断完善,终端和业务持续创新,用户的体验也会越来越好,进而吸引更多的用户转向5G。”彭红华说,“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良性循环,未来会推动5GtoC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