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中哪些场景对上行有大宽带需求

银行行业中哪些场景对上行有大宽带需求,第1张

边缘智能场景 、5g技术。

需要服务器的行业是比较多的,需要在网络上进行推广的行业几乎都需要用到。在选择服务器时,通常大部分人会比较关心服务器的带宽大小怎么样,那么什么样的行业才需要用到大带宽的服务器呢?

1、游戏行业

通常新建站的私服游戏10M左右的带宽是够用的,随着玩家人数的逐步增加,10M带宽是永远不够的,相对于其他行业,游戏行业的用户一旦增加起来的话,增加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所以一般推广效益比较好的游戏运营商在选择服务器时,会直接选择带宽比较大的服务器,方便后续的业务开展。

2、直播行业

网络直播对于大家来说并不是很陌生,业余时间大部分人都喜欢刷刷直播。直播平台自身对服务器的带宽网速这块的资源要求是比较高的。带宽不够会直接导致直播间的卡顿。

3、小视频类网站

线上播放视频的网站一般都对带宽资源这块的需求是比较大的,一般的视频网站都是支持,上传和下载的,无论是上传还是下载视频,对带宽资源的消耗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在选择服务器时,应选择能同时满足上行与下行带宽都足够使用的服务器。

4、爬虫类行业

租用服务器时需要用来做数据收集处理的话,在抓取数据时,是需要大量的带宽的。爬虫程序,通常是24小时都是不断的在爬取数据的,不停的请求数据并复制下载下来,对带宽的需求是比较大的。

5G来了,VR/AR概念似乎回暖了。投资、咨询、市场分析等领域里关注5G+VR/AR的人又多了起来。然而也有不少从业者认为5G+VR/AR纯属概念炒作,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毛线关系,甚至大有谈5G就踢群的架势。

所以5G+VR/AR到底有没有真实的价值?在做了相关的研究后,我们认为:

1、5G的大带宽特性对于VR的价值是在线观看5K以上分辨率的全景视频,对于AR在现阶段价值不大。

2、5G低时延特性的价值是通过云游戏技术提升画质,同时帮助云游戏技术降低其“网络时延”,使得采用云游戏技术方案的VR/AR产品的“运动到成像时延”能够达到20毫秒的及格线以内(“网络时延”是“运动到成像时延”的组成部分)。

3、5G的低时延特性并无法直接帮助现在的VR/AR产品降低“运动到成像时延”。

下文我们将详细拆解5G与VR/AR的关系。

对于AR来说,5G的大带宽有什么作用?

当前行业所畅想的AR眼镜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手机的大屏化:将手机操作系统变成一个大屏的、多窗口的体验。

手机的大屏化场景所需的网络带宽与现有手机和PC无差异,5G无法提供额外的附加价值。

第二类是原生AR体验:即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现实中的场景,将虚拟信息有机的叠加到现实的场景中。

原生AR体验往往是基于3D图形的,5G大带宽的作用主要是提升3D模型的实时加载速度,让3D模型无需提前下载到本地,只有需要用到的时候再从云端进行加载,减少包体大小(注意,这并不是云游戏的技术方案)。

然而3D图形加载速度这个改善的价值十分微小。受限于移动设备的算力,3D模型文件体积并不大,而且大部分应用场景对于实时加载的需求也并不强烈。 

只有等到对3D模型的精度需求极高、对3D模型实时加载的需求很强的情况下,5G才有其发挥的价值。目前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是VR/AR Telepresence(又称VR/AR Holoportation),即将人体进行3D重建或体量捕捉(Volumetric Capture)后,远程进行近似于面对面一般的VR/AR通信。不过这样的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消费市场还很遥远。

另外,由于AR眼镜并不适合观看全景视频,因此5G的大带宽也无用武之地。

路由型和交换型城域网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首先,我们从城域网的业务、网络架构的发展变化、交换机技术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和回顾,进而分析两种不同类型城域网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从业务特征看,不同运营商建设城域网的业务重点有所不同。如电信的城域网主要承载个人宽带业务及大客户接入业务;移动的城域网分为CMNET和IP专网两部分,前者主要承载家庭及普通集团客户的接入,后者重点在基站接入及重大企业客户接入;而广电建设城域网的主要作为双向网改造中交互电视的承载网承载部分视频及数据业务。从承载业务的种类看,除了传统的个人宽带数据业务及大客户接入业务,一些新业务,如IPTV、VOD点播、视频监控等蓬勃发展,尤其是视频类业务的发展,对城域网的带宽、Qos保证、网络可靠性等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以IPTV为例,即使考虑普通的标清格式,每个点播流至少需要保证2M的带宽,而现在一般家庭都不止有1部电视,如果再考虑到个人宽带业务,则每个家庭至少需要8—10M的带宽。以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50万家庭计,则个人业务总的带宽需求就是5T,即使考虑到收敛比、点播率、等因素,城域网核心层也需要数百G的交换能力,而这仅仅是只考虑的个人业务。考虑到各类业务对网络带宽的要求的不断增长,运营商各自为自己制定了目标。比如中国电信计划2010年底可以为高端用户提供20M的接入能力;广电NGB计划5年内为个人家庭提供100M的带宽;国家电网也积极提入到三网融合的浪潮中来,其目标则是为用户提供300M的带宽!从运营商的规划我们可以看到,宽带化是大的方向,城域网的核心设备必须具备T比特级别的交换能力。

从城域网的架构来看,扁平化是网络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扁平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网络层次的简化使网络结构清晰,管理维护更加方便,机房、用电、维护等费用大大降低;路由跳数的减少使时延更小,用户有更好的业务体验。扁平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接入网的简化,具体来说就是PON技术,尤其是EPON,在接入网中的广泛应用。现在的接入网建设,无论是电信的接入网改造还是广电的双向网改造,都是在“光进铜退”的目标下,广泛采用EPON来实施的,常见的组网方式包括FTTB+LAN,FTTB+EOC,甚至FTTH。过去的EPON设备多是独立的盒式设备,端口密度小,容量低,业务功能简单;而现在运营商多采用的是EPON和三层交换机结合的一体化设备,尤其是和大容量、多功能交换机的一体化融合。EPON作为插卡的形式插入交换机的机框中(可以插多块EPON卡),这样就把EPON的OLT部分和汇聚层交换机融为一体,进一步简化了网络结构。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使业务处理更加灵活方便,比如灵活QinQ技术、VLAN的三层终结,甚至MPLS VPN业务等。目前业务性能最高的一体化设备可以提供160个PON口,充分满足运营商高带宽、大容量的接入要求。

从交换机本身的发展来看,其业务能力有了长足发展。以往人们经常诟病的安全、可靠性、Qos能力、业务承载等方面有了极大改变。例如,现在多数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转发机制类似,都是采用逐包最长匹配算法,避免了由精确匹配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一些高端交换机除主控板、电源、风扇等采用冗余设计外,交换网也采用独立的硬件架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和核心路由器具有同样等级的可靠性设计。在业务上,以往只有在高端路由器上支持的MPLS VPN、IPv6等特性,目前在中、高端交换机上也支持的比较好,例如,现在多数中、高端交换机在支持MPLS VPN方面,不仅支持MPLS BGP VPN,还支持二层VPN技术,比如VPLS、VLL,某些厂家甚至可以支持PBB VPN,方便运营商开展各种形式的以太网专线业务,为大客户提供服务。再有,以前人们认为交换机Qos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换机的缓存太小,这样容易导致在突发流量下交换机丢包。近两年,这个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现在部分厂家的核心交换机同样支持高速接口(例如10G)下的大缓存,缓存时间达到和核心路由器同等级别的200ms!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差别越来越模糊,业界主流厂商的某些产品从传统的角度已经很难说清是交换机还是路由器。

除了刚才提到的改进,和路由器相比,交换机也有其自有的优势:高性价比、高交换能力、高端口密度。同等转发性能的产品,交换机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业界目前核心交换机单机可以支持近600个万兆接口,交换能力近7T。当然,交换机的提升并不意味着交换机可以取代路由器,路由器在接口丰富程度、大路由能力、多框级联等等方面还是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实际的城域网建设中,需要根据业务特点、网络规模、资金预算等多方面评估到底采用路由型城域网还是交换型城域网。

从承载业务的角度看,如果是建设视频专网或者以视频业务为主的网络,比如IPTV承载网或VOD点播专网,由于视频业务大带宽,流量稳定(统计意思上)的特点,采用交换型城域网无疑是比较合适的。交换型城域网为视频业务提供一个高速交换,畅通无阻的网络架构。再比如,在城域范围内为企业提供以太网专线业务,不论是采用简单的VLAN、QinQ技术还是比较高级的VPLS或PBB技术,交换型城域网都是不错的选择。上海信网、重庆网通,都是通过交换型城域网来开展以太网专线业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从网络规模上说,对于大型、超大型城域网,承载综合性业务的网络,一般适合采用路由型城域网,因为此时的城域网建设是在原有网络基础上的扩容或升级,一般涉及到和多个网络,多种不同接口的互通互联,这是路由型城域网所擅长的;对于中小型城域网,一般更加注重性价比,网络结构上要求简单清晰,此时,采用高性能一体化(可插EPON卡)汇聚交换机,外加核心交换机的交换型城域网则比较适合,这样的网络架构既兼顾了高性能,同时也可以承载适度规模的融合型业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3279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