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通信行业有哪些看点?

2022年,通信行业有哪些看点?,第1张

看点1:5G专网

2021年,是5G toB的发展元年。这一年,在政府的巨额资金支持下,在运营商和厂商的资源堆积下,各个行业都扶持了大量的5G标杆应用,例如5G工厂、5G码头、5G矿山等。

2022年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些标杆项目进行低成本复制。

也就是说,如果国家不再砸钱,5G是否能靠自己的本事,活下去。运营商和厂商,从“重点保障单个项目”,到“普遍支撑N个项目”,是否还能搞得定。

5G toB的进一步推进,引发了人们对5G专网的关注。5G公网建设达到初步目标,专网是否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其实,我们国家对专网的政策比较严格,对频谱资源控制得很紧,对于企业来说,自主建网基本上没有空间。而且,专网的技术门槛太高,建设和维护成本也高。所以,除了电力、石油、铁路等国有企业之外,大部分企业建设专网的动力和意愿并不强烈。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5G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时延和带宽,真正有需求的场景并不是很多。如果是自己掏钱建5G专网,大部分企业都会仔细掂量利弊。

我个人觉得,想要发展专网,仅靠资金扶持是不够的。还是要多考虑在政策、技术和频谱方面,能有所松绑,让企业有更多的选择权。我们不是为了5G建设专网,而是为了数字化转型建设专网。与其过于强调5G在专网中的角色,不如更多关注园区全光网络以及云网融合接入的重要性,通过云业务来带动用户对网的需求,刺激专网的建设。

看点2: 毫米波的政策走向

还有1个月,北京冬奥会就要开幕。作为通信人,这届冬奥会,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毫米波的亮相和应用。

毫米波这个技术争议很大,很多人将其上升到政治层面。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中国同样是毫米波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没有必要对一项技术进行排斥。

毫米波作为一项移动通信技术,其实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不堪。速率和覆盖是天平的两端,在不同的场景,各自有各自的优势。毫米波的技术优势就是大容量、大带宽、低时延和精准定位。

冬奥会8K直播、VR/AR直播,是毫米波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如果毫米波在冬奥会现场表现出色,不排除会加速毫米波在国内的测试进展,并进一步影响毫米波发展政策,包括商用频谱的划分。

看点3:R16的商用

2020年3GPP R16标准就冻结了,但真正技术落地,是2022年。R16的芯片、终端,2022年批量上市。所以,今年我们需要关注一下R16到底会给5G现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R16的性能指标,是否会带来显著的体验升级。

与此同时,我们往前看,关注R17冻结,R18启动。5G-Advanced转眼间就来了,到底有什么新花样,我们需要好好研究。RedCap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技术,作为青春版的5G,它是否会对NB-IoT等物联网技术造成影响?

目前这个时代,通信技术发展就是唯3GPP马首是瞻。3GPP Rxx的走向,就是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紧跟Rxx,大概率不会走错路。但是,3GPP的一统天下,扼杀了通信技术的创新,形成了巨头对技术的专利垄断,新兴企业“造反”的难度越来越大,新型通信技术出现的概率越来越低。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看点4: 芯片和模组的价格走势

2021年到处都在“缺芯”,这个局面2022年很可能还会持续。

在这个大背景下,通信泛终端芯片的价格,没有如大家预期的明显下降。尤其是5G芯片的价格,仍然很贵。

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加速,物联网应用爆发,另一方面芯片和模组的价格下不来,这是有问题的。

几个芯片厂商里面,华为因为被制裁,现在退而求其次,追求较低制程(28nm)的芯片的稳定供货。这种制程,虽然5G手机终端不够用,但至少能保证基站、数通、光通信主设备的需求。

另一家国内厂商紫光展锐,经过多年积累,已经陆续开始输出产品成果。展锐不像华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终端。从长期角度来看,国内产业链应该加大扶持力度,让更多的终端企业用一下展锐,有人用才会变得更好,保护好这个独苗。展锐自己也要小心被盯上,时间还是很紧迫的。

2022年,国内芯片模组的出货量只会越来越大,Cat.1、NB-IoT都有很大的增长潜力。2G、3G加速退网,物联网市场份额会有一个大的洗牌。成本决定了洗牌后的市场格局。

同样面临成本问题的,还有高速光模块。

传输骨干网方面,绕不开的话题就是400G。400G,说来说去就是成本和价格。

骨干网的容量扩增没有停止脚步,云计算刺激下的数据中心数量增长,也是越来越快。这些都对高速光模块有强烈的需求。2026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45亿美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高速光模块的价格,和5G芯片的价格一样,下降缓慢。当年1G、10G光模块价格飞速下降的局面,不复存在。

全球经济的整体形势,决定了资源价格的上涨,也决定最终产品价格的上涨。价格上涨,就意味着运营商CAPEX的居高不下。最终,成本还是会转嫁到用户身上。

这一轮行情下来,到底谁会受益,谁会受罪,只能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

看点5: 千兆光接入和F5G

国内光接入基础设施的发展,极为迅速。十余年的时间,我们一路从1M到8M,10M、20M、50M、100M、200M、500M。如今,很多家庭已经迈入了千兆(1000M)时代。

在千兆快速普及的同时,运营商已经在致力于推动50G-PON的标准推进。

50G-PON带来的用户端接入速度,是5Gbps。其实,站在用户需求的角度,和5G一样,人们也不知道这么高的网速,除了资费的增长之外,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能用到这么高网速的,只有VR/AR和未来的全息视频。从目前国内民众对元宇宙的反感来看,沉浸式的数字世界体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家庭网速的标准带宽,估计200Mbps是一个门槛,再高的话,用户体验没有太大区别。

除了家庭宽带接入之外,企业商用办公光纤接入的需求,应引起运营商的充分重视。

商用光接入的成本太高,上行速率太低,没有外网IP,都是痛点。

在企业上云的大背景下,用户对解决这些痛点的需求,逐渐超过了对单纯下载速率的需求。运营商是否可以放弃一些利益,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方便和体验升级?

看点6: 车联网

2021年,受整个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影响,人们对车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爱屋及乌,车联网、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也被公众和资本重点关注。华为、小米相继杀入这个领域,更是刺激了关注的进一步升级。

其实,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车联网尤其是车路协同,取得的进展并不算是特别显著。

车联网需要进行的投入很大,在技术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广泛建设的可能性很小。大部分地方,都还是以示范区小规模试验为主。

现在行业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开始提“封闭或半封闭”环境的车联网。

说白了,就是园区内部的无人驾驶和车路协同。对于城市规模和公共高速的车联网,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在封闭或半封闭做好试验,再进行规模推广,从安全角度来说更为稳妥。我个人觉得,如果可以建设更多全封闭的无人驾驶高速公路,相信也会对技术的验证和成熟有更大帮助。

看点7: 频谱政策

2022年,一拖再拖的广电5G将正式迎来放号。以广电的能力,即便放号,也不会对现有的市场份额造成影响。值得关注的是,移动借助700M,是否会进一步对电信和联通的竞争优势。

700M广电移动合作,最大的受益者是移动。

电信和联通对频谱进一步共享的诉求,一直没有停止。两家运营商对700M垂涎已久,始终在争取政策上的支持。

从宏观来说,频谱资源共享对电信和联通是有利的。中国移动的实力比中国联通和电信加起来都强,基站数量也是最多的。进一步共享的话,会刺激市场竞争,对市场份额最大的运营商形成压力。

除了700M之外,高频频段(尤其是毫米波频段)的分配,将是运营商争夺的重点。频谱共享政策,最有可能影响国内的市场格局。

看点8:小基站

5G宏站建设已经到了一个门槛,2022年开始,5G会重点进行室内基站的建设。

这就意味着,小基站的市场机会逐渐显现。

说到小基站,大家一直都在关注的Open RAN,到底能有多少市场?目前,全球Open RAN基站的发展,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用的运营商还是不多。主流运营商基本上以观望为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对Open RAN的态度直接决定了Open RAN的命运。我个人觉得,Open RAN大规模用于公共移动通信市场的条件还是不太成熟,尤其是对于中国的运营商来说,运维责任等方面太难界定了,能耗方面也不是很放心。估计会小范围试用,或者在专网进行试用,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是否批量使用。

有消息称,小基站的集采将会在上半年举行。不知道谁会在这个大蛋糕中受益。

看点9:安全

2021年,全球通信网络并不太平。

6月份,全美网络故障;10月份,FACEBOOK遭遇史上最严重的断网;11月份,甘肃某运营商大规模网络故障;近期,西安一码通的频繁宕机……这些都在时刻提醒我们,网络安全稳定,我们还面临极大的威胁,有很多工作要走。

技术在飞速进步,但网络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坚不可摧。

2022年,我们将迎来奥运会、二十大等重要事件,网络的安全稳定极为重要。通信网络一直在强调“原生安全”,感觉离得还是有点遥远。

希望今年网络能够少出事、不出事,大家平平安安,少一些通信人背锅。

看点10:新技术

通信技术基础理论无法突破的局面,2022年不会有改变。

在6G到来之前,无线空口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超表面技术和太赫兹技术,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会发展成熟。

新技术的话,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低轨大带宽卫星通信、AI与传统通信的融合。

低轨大带宽卫星通信这几年很火,带头就是马斯克的星链。我们不可能用星链,所以一定会发展自己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目前,中国卫通等国家队在这方面进展迅速,覆盖范围逐渐从民航航线,扩展到一带一路和航海主要航线。

国内民营卫星企业的发展阻力很大。卫星这个东西对技术和资金要求太高,一般的企业玩不起,也容易玩死。

卫星是地面通信系统的有效补充。平时可能看不出来,一旦有事,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发展卫星通信,形成于地面5G的有效结合,最终促成空天一体化,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再说说AI。

AI与传统通信的融合,重点在于性能挖潜、智能运维和降能耗。

性能挖潜,其实就是借助AI赋能无线算法,例如高阶调制,或者Massive MIMO波束跟踪。这块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智能运维。目前通信网络过于复杂,传统人工维护的方式不可持续。在特定场景下适当引入AI,将有效降低网络的运维工作量和难度。

我们距离全智能自治网络还有很大距离,但场景的智能化,已经看到了不少曙光。

能效是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也符合国家战略,相信会是AI落地最主要的领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算力网络。

今年,运营商越来越关注算力网络。其实,算力网络就是云网融合的延伸。云和网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算力和联接力最终都是合为一体。

作为传统通信领域的从业者,面对这个大势,要有自己的认知。

始终围绕着传统网络转,最终是死路一条。趁着现在联接力还是一些话语权,应该趁机渗透算力领域,在包括边缘计算等方向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将自己转型为算力算法工程师,企业则转型为算力企业。

运营商高层看得还是比较清楚的,想方设法在摆脱管道的定位,积极谋求成为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商,兼方案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运营商大力建设的IDC,还有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就是为了在toB领域成为企业数字化的合作伙伴,避免被设备商架空。

好了,以上就是小枣君对2022年通信行业10大看点的点评。个人意见和看法,不一定准确,欢迎大家拍砖!

说实话,2022年,最大的关注点还是在于疫情。希望疫情能够尽快结束,整个世界恢复到正常的轨道。我们的人生已经被偷走了两年,实在是不想再被偷走一年了。

对吧?

尊敬的电信宽带用户您好,

感谢您对中国电信的支持,根据您的描述,要想不受影响你可以在路由器里启用IP宽带限制。

ADSL或者是以太网接入,请按照您的实际情况填写线路类型以及带宽大小

IP地址段:填写IP地址段时,既可以设置为单个IP地址,也可以设置为一个IP地址段,当设置为一个IP地址段时,意味着该地址段中的所有IP地址将共享使用其后设置的带宽大小,它们能使用的总带宽受后面设置的模式及带宽大小的约束。

模式:有两个选择模式:保障最小带宽、限制最大带宽,在设置时推荐使用限制最大带宽的模式。

带宽大小:带宽大小设置的值并不是固定的,需根据网络实际应用情况填写。

配置前请仔细阅读配置界面中的注意事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

装宽带,上网厅!广东电信网上营业厅装电信宽带,更快、更易、更省!4M纯电信宽带,无固话与手机,一户一线,网速绝无高峰压力,详情请点击http://gd.189.cn/dk4m?cmpid=dsp-zhidao

http://www.jianshu.com/p/e903570ed350

移动终端(UE)基于IMS多媒体通话服务建立音视频通话时,需要通过CSCF代理进行控制面的信息路由,而应用服务器(AS)则提供了保持/恢复、呼叫转移和多方通话等补充服务。会话建立后,媒体数据的传输路径(Media Path) 经由PS域进行直连(无需进入IMS网络),如图中的红线所示。

在《 3GPP TS 24.114 》规范中,媒体发送方(Sender)需要基于RTCP信息和TMMBR来对视频码率进行动态调整。而在实际的移动运营商的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 )网络中,有以下两种场景会使用到视频码率自适应调整:

IMS视频通话建立之后,媒体发送方(Sender)会持续发送媒体数据给媒体接收方(Receiver);当Receiver的无线接入点发生切换时(handover)时,Receiver会从空口接收到网络发来的信令,其中包含当前网络的带宽信息;如果handover之后的网络带宽比上一个接入点的带宽小,那么Receiver将提取当前的带宽信息,然后通过发送TMMBR通知Sender调整视频编码码率(bitrate);Sender收到TMMBR之后立即回复TMMBN,并调整当前的bitrate;最后Receiver还会通过SIP UPDATE来协商更新之后的媒体能力。

IMS视频通话建立之后,Sender会持续发送媒体数据给媒体接收方(Receiver);当Receiver检测到当前网络拥塞时,它会对网络带宽进行估计,并通过TMMBR来通知Sender来调整视频编码码率(bitrate);Sender收到TMMBR之后立即回复TMMBN,并调整当前的bitrate。

在IMS网络中,Sender与Receiver将通过SIP/SDP完成媒体能力的协商。完成会话建立之后,Sender与Receiver能够通过SDP获得协商后的带宽信息(as)。而在后续的码率动态调整的过程中,Sender最终设置的码率值不允许超过这个协商的带宽;当然前面也介绍了,这个SDP协商的带宽也可能会在发生网络Handover时被更新。

3GPP规范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实现自适应码率调整的具体算法,但是在设计算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如果以上检测数据的获得依赖于RTCP SR/RR,那么规范要求在吞吐率下降10%或以上时,需要在3帧图像的时间区间内检测到吞吐率的变化;否则,要求在8帧图像的时间区间内检测到吞吐率的变化。

Sender在收到TMMBR后,若要降低码率,其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在Sender收到TMMBR之后,通常不能立即将码率更新为最新值;所以其编码码率调整通常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具体过程在此不做详述,如果有读者对该部分内容感兴趣可以自行阅读《 3GPP 》(附录C.2)进行学习。

当Sender发现实际的码率低于允许的码率(最近一次收到TMMBR携带的码率值)时,Sender需要逐渐提高码率以达到目标值(3GPP中要求是在0.5内完成);如果在此过程中收到TMMBR,那么这个过程将会被中止。

Receiver在接收媒体数据的过程中,如果检测到吞吐率降低,则要进行以下操作:

Receiver在接收媒体数据的过程中,如果检测到当前的码率可以被适当提高,则要进行以下操作:

3GPP规范对于视频码率调整算法并没有进行太严格的规定。一方面是因为IMS技术以及通信标准一直处于持续演进的过程当中,另一方面也给终端厂商更大的自由度来对自身算法进行调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3315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