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一个N2吸附测试,得到吸附等温线;然后用不同的计算模型分析表面积和
孔径分布; 2)比表面积可以看BET数据或langmuir数据,大部分人喜欢用BET数据; 3)孔径分布可以参考DFT、HK或BJH数据,这个由材料的孔径确定。
测量孔径要看孔径公称尺寸及精度(偏差及圆度)及孔深确定适宜的量具。一般采用适宜的
内径百分表
测量90°直径方向两个数值,如果孔的轴向长度较大,还需轴向大致分2-3段测量内径。如果批量大且为抽检,可以用千分尺设定好游标卡尺的卡爪距离,然后直接用卡爪快速比对内孔,如果卡爪卡不进去,则孔小,如果卡进去但间隙较大,则用内径量表具体测量。其他方法可以车床车个简易通止规可以快速区分不良品与合格品。如果需要100%检验,就用内径量表测量。内径量表适宜孔径在500mm以下的孔,大于500的孔径可以用接杆式内径千分尺测量。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很关注的。因为NF膜表面的话SEM是得不到数据的,AFM也不行的。。SEM就算放大30W倍也不行个。。
在此,给大家介绍一个相较可行的方法:
膜的孔径测量一般用汞压法可以测量。首先要说明白,膜的表面孔径是一个平均孔径,它和膜的孔隙率都是表征膜的重要数据。但是一般要说膜的截留性能,尤其是超滤或纳滤膜,一般使用截留分子量来表示。因为到了微米或纳米级别的膜孔,很难用直接观察到孔径和孔隙率,当然,如果用氮气吸附作空隙率和平均孔径的话也是有人这么做过,但是由于膜的支撑层的孔径更大,所以数据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可以间接测量,比如某种分子的脱除率,或者测截留分子量
比如需要测定100-200nm孔径的中空膜,可以选择300nm.100nm的微粒溶液,进行测定其阻止率,用来说明此孔径的具体分布。。。相对比较好用。而且,在日本的很多公司也都认可,该方法测定的数据。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