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经理帮你入驻美团可靠吗

美团经理帮你入驻美团可靠吗,第1张

美团经理帮你入驻美团可靠的。

美团经理的岗位职责:负责公司项目和产品的实施,负责城市市场工作的调研、谈判、签约;

负责客户的现场服务,产品安装、专业的培训服务客户、回访等;

能够独立进行项目的售后维护,应急响应,故障排除工作;

需要开拓市场(面向所有餐饮商户),维护客情。

任职资格: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想法和积极性;

有强烈的进取心,并渴望快速成长,注重工作细节,能吃苦耐劳,有很好的服务意识;

具有超强的执行力并极度勤奋,抗压能力强,能够独立完成各项任务和公司指标;

喜欢销售并有1年以上销售类工作经验者优先,喜欢挑战自己,超越自身天花板,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

美团网销售经理主要就是让更多的商家参与他们平台的团购活动,具体的工作内容建议你面试的时候跟人事沟通。

美团的工作压力比较大但回报也是很可观的,做销售的都是拿提成的,看自己的业绩的,业绩越高工资待遇肯定越好,比较好的销售需要认真踏实并且长期坚持的吃苦,美团的氛围还是比较好的,但是销售都讲究狼性,提成也还比较客观。一般一年左右的老SALES月薪8K以上的很多。

百度、美团、京东、网易是怎样招人的

分享一些采访,你可以参考一下。

张锦懋(美团技术工程部负责人、技术委员会主席):

我分享几点美团是怎么做的。首先,校招是可以去关注的一个点。美团很重视校招,2011年就开始了,当时还是一个非常早的创业公司,但就在校招上投入了比较大的资源,现在美团每年需要招聘的人里面,40%-50%都是由校招解决的。当然,现在北京校招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可能更多的要往北京之外的城市去扩张。

第二个,美团有一个非常强的特点,就是通过内部员工的推荐去做招聘,虽然没有非常精确的数字,但总的来讲,至少招5个人里面有3-3.5个是通过推荐来的,举个例子,像邱剑就是这样加入美团的。

但是内部招聘这个东西要做好,有一点要去注意的,就是从公司CEO到事业部负责人、到一个小团队负责人,各层的人员都要把招聘当作一件优先级最高的事情去看待,特别是创业公司。要在每一天的日常工作里,就要去思考招聘这件事情,而不是说一看人手不够了才临时抱佛脚,就是说招聘是你的第一要务。

李鹏涛(京东商城研发总监):

因为之前看《亮剑》,李云龙的方法就是放权,我们现在的做法也是一样,都分下去,就是让下面的人在符合公司条件的情况下自己去招人,你招到的就是你的。别的组招来了,还没招来的就会想办法,我们现在的人基本上全是这种方式招来的,还是挺好的,也不怎么依赖HR。

蒋炜航(网易有道VP):

挖人就是得经常自己上,比如说我们的产品总监,那是我大学同学给我推荐的,我最近招的一个有微软十几年一线工作经验的人,也是我们技术总监的同学给他推荐的。基本上改变上来就面试的方式,先吃饭、先忽悠,聊的差不多了再进行技术面试,这里HR就是辅助吧。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踢开HR直接找猎头,回复猎头也及时、勤快一点,像我五个小时就回了,所以下次他发简历就会给我发的勤一些,我的销售全是通过猎头招的。

陈锡言(风行网技术总监):

我在招聘的时候,发现校招尤其难,有很多创业公司,不按套路出牌,就很难招到特别合适的人。我们主要还是使用内推的形式,去年这么做了效果还是很好的。我们估算过,通过内推,哪怕给出再高的奖励政策,最后的成本也比通过猎头要低很多。

刘建国(猫团动漫CTO):

在我看来招聘不仅仅是筛几次简历、安排次面试,对于关键人才的招聘需要用更系统的方式。比方说,觉得谁合适,可以先请他过来参观参观认识一下,慢慢加深了解,也可以请过来做一些分享和交流,团队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找人做一些场外指导,让他帮忙提提意见,也可以一起参加社交活动、技术会议什么的,机缘合适了就自然加入了。总而言之,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长线的事情,而不是几次联系、一次面试那样一个短线的事情。

另外,我觉得应该一开始就亮出我们的理想、梦想,虽然这可能十次里九次不管用,但一旦一次管用,招到一个认同我们梦想的人,这个价值就很高。

李军(百度高级技术经理):

我们前年急招一个APP消息推送的人,招了很久都没招到,我就自己到微博上去搜,搜发过这个技术相关帖子的人,然后关注他,给他发私信,最后还真成了,招到了一个有丰富相关经验的工程师。这样做虽然效率有点低,但当你要定向招某一个人、希望他有某种行业很聚焦的积累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方式是行得通的。

招到人之后怎么办

张锦懋(美团技术工程部负责人、技术委员会主席):

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阶段,美团有越来越强的动力去推行一些代码规范、一些工具和平台的使用。因为在今天公司的这个规模情况下,这是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且我们也已经有了一些资源和人力去做这些事情。

但在公司比较早的阶段,我们是另外一种做法,因为那时候公司的人相对比较少,大家从一线的技术主管到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每个人在做什么其实都是相对比较容易了解的,而且也经常能接触得到,所以那个阶段更多的通过文化的措施来做质量的管控:

第一,比如做Review,我们会比较倾向性地问工程师这些问题,像在这个行业做的最好的情况你了解吗?你现在做的这个方案,还能做的更好吗?这其实是一种理念,就是我们不是说把这个事情做到这个状态就Ok了,可能从公司的整体上我们会去宣传这样一些理念的东西。

第二,比如SDE,也是我们早期的一个理念,就是每一个工程师他应该去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包括运维、包括QA、包括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样一个好处,就是他不会去推卸太多的责任,因为在小公司阶段,如果划分了职位这个东西的话,问题就会比较多。美团早期,这些事情很多是由一线工程师自己去做的。

当然氛围很重要,在做的过程中,要有一些理念去引导,让大家想办法做的更好,要用工具化、平台化的方式做事情,慢慢就可能会形成这样的风气。这个东西确实可能跟一个公司靠谱不靠谱有很大关系,不见得每一个公司都能够这么做。

蒋炜航(网易有道VP):

招聘挺重要的,另外招到之后基本上就是一个抓新人,一个抓骨干。

抓新人的话,就是梳理一个比较有效的培养新人的方法。在mentor的培养下,从简单的任务做起,快速上手,逐步深入。

抓骨干的话,就是每次绩效评估,我跟技术总监都会比较看好某几个人,那我们就把所有资源都倾注在他们身上,包括我们自己的时间。就像线索管理一样,有抓有放。

史海峰(当当架构总监):

有一点说得比较好,确实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层次,所以,我们不能指望能把一个人培养到底,或者说指望他能在这儿干很多年。那就需要我们把这个职位或者技能需要的东西,做出相对成熟的、规范化的流程类的东西,把这些人培养出来后,能快速上手做我们所需要的工作。这样的培养体系相对来说是简单有效的,因为我们也不是为了培养人,我们是为了干活,员工的个人成长、技能提升一方面结合实际工作,一方面要靠自己。

刘建国(猫团动漫CTO):

我还是主张发展一个人,而不是用一个人,你可以尽可能用精力和资源发展他,虽然来一个走一个,但是十个人里可能有三个人回报这个公司,他可能自己不行,也会找人给你、会帮你介绍很多的信息。所以在我看来,从长线来看,一定要去用心去发展一个人,而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员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3656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