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红细胞计数的显微镜计数法常用改良的牛鲍计数板来进行计数,计数的原理是采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标本稀释一定倍数,滴入血细胞计数室中,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区域内红细胞数,经换算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计数板中央大方格4角和中心的5个中方格为计数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区域。
在计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稀释液的成分中还有氯化高汞,有毒,需做好防护。
2.所用血液标本可以是抗凝全血,也可以是指尖血,若是用指尖血,要注意采血时不能过度挤压,而且第一滴血应弃去。
3.注意准确取稀释液2ml,血液10μl,取样量不准也会导致后期计算出现误差。
4.将血液加入稀释液时要注意擦去管外余血,将微量吸管插入底部加入,同时用胶头吸取管中稀释液反复清洗2-3次。
5.充池时注意不要有气泡产生,否则会影响计数。若有气泡出现,应重新充池。
6.充池后应静置2-3分钟之后再进行镜下计数。
7.对于刚好压线的细胞,计数时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以减少误差。
血清和血浆均是不含细胞(包括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的血液液体部分,其主要区别是血清不含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血浆则含有凝血因子,它们的制备方法如下:
1、血清的制备:获得的血液不能抗凝,盛于离心管或可以离心的器皿中,静置或置37℃环境中促其凝固,待血液凝固后,将其平衡后离心(一般为3000rpm,离心5~10min),得到的上清液即为血清,可小心将上清吸出(注意切勿吸出细胞成分),分装备用。
2、血浆制备:在盛血的容器中先加人一定比例的抗凝剂(抗凝剂:血液=1:9,将血液加到一定量后颠倒混匀,离心(离心条件同上)后所得的上清液即为血浆。初用者最好将上清移至另一清洁容器,吸出血浆时用毛细吸管贴着液面逐渐往下吸,切忌不能吸起细胞成分。
3、富含血小板血浆制备:将获得的血液经800rpm,离心5min,其上清即为富含血小板血浆。
扩展资料:
鉴别方法
1、血清
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如将血液自血管内抽出,放入试管中,不加抗凝剂,则凝血反应被激活,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胶冻。凝血块收缩,其周围所析出之淡黄色透明液体即为血清,也可于凝血后经离心取得。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块,所以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这一点是与血浆最大的区别。
而在凝血反应中,血小板释放出许多物质,各凝血因子也都发生了变化。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并继续发生变化,如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并随血清存放时间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这些也都是与血浆区别之处。但大量未参加凝血反应的物质则与血浆基本相同。为避免抗凝剂的干扰,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为样品。
2、血浆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血细胞悬浊于其中。人体含有2750-3300毫升血浆,约占血液总体积的55%。血浆的绝大部分是水(体积的90%),其中溶解的物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还包括葡萄糖、无机盐离子、激素以及二氧化碳。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同时也是运输分泌产物的主要媒介。
将新鲜血液离心,使血细胞沉降,上层淡黄色清液即是血浆。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清
取样,戊二醛等固定液固定,酒精梯度脱水,冷冻干燥or二氧化碳临界点干燥,喷金或蒸碳。以上四个步骤,根据所使用的SEM成像的真空模式,可以有所省略。
如果用ESEM,取样后可直接放入样品室,在一定“环境真空”下进行观察;如果采用LV模式,直到干燥,可以免喷金;高真空模式,必须做到喷金等样品导电处理。
具体可到公益网站:中山大学生物电子显微学实验室网站查询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基础课程,生物样品因含水,其样品制备有其特殊性。
http://bioem.sysu.edu.cn/wiki/index.php/%E9%A6%96%E9%A1%B5
有时候公益网站有点那个,不好点开,请看转载链接http://coxem2010.blog.163.com/blog/static/1651037572011419241394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