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根据自己的的数据情况看吧,对于你提到的指标,我相信90%的文献都说是0.9以上为标准的,这个经验值还是很可信的,如果你不是正在写论文,那完全可以接受这个结果,如果你一定想要结果好,那就要么好好处理处理数据,重新做一下结构方程的分析,要么就找到相关的文献支持,以表明你用0.9以下的指标数值是合理的
如果是论文答辩或者发论文,只是0.8过一些那很可能要被答辩老师或者审稿人质疑的,接近0.9应该还勉强可以
信号量的数值仅能由P,V原语操作改变。采用P,V原语,可以把类名为S的临界区描述为When S do P(sem)临界区V(sem)od。这里,sem是与临界区内所使用的公用资源有关的信号量。一次P原语操作使得信号量sem减1,而一次V原语操作使得信号量sem加1。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当某个进程正在临界区内执行时,其他进程如果执行了P原语操作,则该进程并不像调用lock时那样因进不了临界区而返回到lock的起点,等以后重新执行测试,而是在等待队列中等待有其他进程做V原语操作释放资源后,进入临界区,这时,P原语的执行才算真正结束。另外,当有好几个进程执行P原语操作未通过而进入等待状态之后,如有某进程作了V原语操作,则等待进程中的一个可以进入临界区,但其他进程必须等待。
P原语操作的主要动作是:
(a)sem减1;
(b)若sem减1后仍大于或等于零,则进程继续执行;
(c)若sem减1后小于零,则该进程被阻塞后与该信号相对应的队列中,然后转进程调度。
V原语操作的主要动作是:
(a)sem加1;
(b)若相加结果大于或等于零,则进程继续执行;
(c)若相加结果小于或等于零,则从该信号的等待队列中唤醒一等待进程,然后再返回原进程继续执行或转进程调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