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rop (删除表):删除内容和定义,释放空间。简单来说就是把整个表去掉.以后要新增数据是不可能的,除非新增一个表。
drop语句将删除表的结构被依赖的约束(constrain),触发器(trigger)索引(index)依赖于该表的存储过程/函数将被保留,但其状态会变为:invalid。
2、truncate (清空表中的数据):删除内容、释放空间但不删除定义(保留表的数据结构)。与drop不同的是,只是清空表数据而已。
注意:truncate 不能删除行数据,要删就要把表清空。
3、delete (删除表中的数据):delete 语句用于删除表中的行。delete语句执行删除的过程是每次从表中删除一行,并且同时将该行的删除操作作为事务记录在日志中保存以便进行进行回滚操作。
truncate与不带where的delete :只删除数据,而不删除表的结构(定义)
4、truncate table 删除表中的所有行,但表结构及其列、约束、索引等保持不变。新行标识所用的计数值重置为该列的种子。如果想保留标识计数值,请改用delete。如果要删除表定义及其数据,请使用 drop table 语句。
5、对于由foreign key约束引用的表,不能使用truncate table ,而应使用不带where子句的delete语句。由于truncate table 记录在日志中,所以它不能激活触发器。
6、执行速度,一般来说: drop>truncate >delete。
7、delete语句是数据库操作语言(dml),这个操作会放到 rollback segement 中,事务提交之后才生效;如果有相应的 trigger,执行的时候将被触发。
扩展资料例子:
1、查看数据库
2、切换数据库
3、查看数据库中已创建的表
1、“INSERT INTO”语句,用于向表格中增加新的行。
2、“DELETE”语句,用于删除表中的行。
3、“Update”语句,用于修改表中的数据。
4、“SELECT”语句,用于从表中选取数据。
sql语言特点:
SQL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动,包括定义关系模式、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查询、更新、维护、数据库重构、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等一系列操作,这就为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数据库投入运行后,还可根据需要随时逐步修改模式,且不影响数据库的运行,从而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1)如果想清空表里面的内容可以使用:delete from KF;
(2)如果是想删除整个表可以使用:drop table KF。
SQL中删除表中的所有数据的方法:
1、TRUNCATE TABLE 删除表中的所有行,而不记录单个行删除操作。
(1)语法:TRUNCATE TABLE name;
(2)参数 name 是要截断的表的名称或要删除其全部行的表的名称。
2、DELETE语句,属于计算机软件领域,是编程中实现删除功能的命令。
(1)DELETE语句:用于创建一个删除查询,可从列在 FROM 子句之中的一个或多个表中删除记录,且该子句满足 WHERE 子句中的条件,可以使用DELETE删除多个记录。
(2)语法:DELETE [table.*] FROM table WHERE criteria;
(3)说明:table参数用于指定从其中删除记录的表的名称。
(4)criteria参数为一个表达式,用于指定哪些记录应该被删除的表达式。
(5)可以使用 Execute 方法与一个 DROP 语句从数据库中放弃整个表。不过,若用这种方法删除表,将会失去表的结构。不同的是当使用 DELETE,只有数据会被删除;表的结构以及表的所有属性仍然保留,例如字段属性及索引。
扩展资料:
1、SQL 的支持标准:
(1)SQL 是1986年10 月由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通过的数据库语言美国标准,接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SQL正式国际标准。
(2)1989年4月,ISO提出了具有完整性特征的SQL89标准,1992年11月又公布了SQL92标准,在此标准中,把数据库分为三个级别:基本集、标准集和完全集。
2、数据库对象——表格:
(1)数据库中的表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表格类似,它也是由行(Row) 和列(Column)组成的。列由同类的信息组成,每列又称为一个字段,每列的标题称为字段名。
(2)行包括了若干列信息项。一行数据称为一个或一条记录,它表达有一定意义的信息组合。一个数据库表由一条或多条记录组成,没有记录的表称为空表。每个表中通常都有一个主关键字,用于唯一地确定一条记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结构化查询语言
百度百科-DELETE语句
百度百科-数据库对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