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网络服务器与第三代服务器有什么差别

第二代网络服务器与第三代服务器有什么差别,第1张

不可篡改、不可挂马、防刷库、防信息盗取、高可信与抗攻击、基于国际W3C标准的第三代Web服务器成为时代的要求。第三代Web服务器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生物自防御机制。自防御技术是基于最先进的计算机生物安全(Computer Bio Security)原理而研发的,是研究如何把人体和生物体的“自我防御机制”导入计算机中的全新交叉学科。作为可以防御未知攻击的下一代安全技术,即使黑客突破了所有的周边防线,入侵到了计算机系统内部,也能确保计算机系统仍旧可以工作或继续发挥功能,着眼点是“主功能”,而不是“拦截”。因此,可以摆脱对“攻击特征值”的依赖。因此,3Gweb不再惧怕黑客或病毒的入侵。

1.录像机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1951年11月,美国克罗斯公司在马林的带领下,研制出第一台实用的磁带录像机。它是依据磁带录音的原理制作的,磁带以每秒254毫米的速度通过多磁迹磁头。这台录像机性能很差,但仍然被誉为一项出色的技术成就。

同声音信号相比,图像信号的带宽非常宽,因而在磁带上记录图像信号便出现了困难。马林在1951年制造的录像机,其最大分解力仅为1/135的图像高度。后来,英国广播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对这种录像机加以改进。美国无线电公司于1953年11月展出了彩色电视录像机,它采用宽1.27厘米磁带,每秒钟的带速可达900厘米。这种录像机被称为纵向扫描磁带录相机。录像机的磁带通过磁头的速率太高,美国安派克斯公司的工程师们想到,不增大磁带在录像机内的运转速率,也能增加磁带与磁头之间的接触速率。1956年4月,该公司展示了他们的新型录像机。它装有4个录像磁头,每秒钟仅使用38厘米磁带,而磁带与磁头的接触速度达到每秒3962厘米。他们让磁头旋转,沿横向越过磁带的宽度。

早在1953年,日本的东芝公司就开始研制一种旋转磁头的录像机。这种录像机称为螺旋扫描磁带录像机,磁带以螺旋线形状围绕磁鼓,磁鼓上装有水平旋转的磁头。日本的东芝公司在1960年开始供应螺旋扫描磁带录像机,采用宽度为5.04厘米的磁带。磁带输送速率为每秒38厘米。螺旋扫描磁带录像机尺寸小,耗用磁带少,而且能达到广播质量要求。随着录像机的不断改进,磁带带宽由5.04厘米改为1.27厘米,磁带速率也从每秒38厘米降为每秒25.4厘米。后来,日本索尼公司开始生产家用录像机系列,采用1.27厘米宽的磁带,磁带速率为每秒19厘米,价格仅为广播用录像机的几分之一。以后,磁带录像机逐渐走入人们的家庭生活。

2.网络摄像机的发展史

Web Cam摄像机内置Web服务器软件,只需利用以太网缆线连接网络,就可以收录以及发送动态图像。Web Cam采用便于使用Wavelet压缩格式进行图像最优化处理的Linux操作系统。该产品将Linux以及Web服务器等软件内置到芯片中,从而可以高速处理基于Wavelet压缩格式的图像数据。 索尼公司于2001年9月推出一款即使不用个人电脑也能够上网传送动态/静态图像的数码摄像机。该产品具有Web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可在2.5英寸液晶画面上进行操作。同时支持蓝牙功能,通过与索尼的支持蓝牙技术的调制解调器或日本au公司的移动电话“C413S”组合使用,可以不经过个人电脑直接上网。 日本JVC公司推出的网络摄像机配备了可将来自摄像机的画面和声音通过USB接口直接传送给个人电脑的“Web Camera”功能,以及可以通过因特网直接向对方电脑发送画面和声音的可视电话功能。它采用1/3.6英寸的总分辨率为133万个像素的CCD。通过与该公司独立开发的“Super High Band Camera电路”相结合从而确保水平分辨率达到540线。另外,该产品即使不使用录像带也可以将MPEG4动画文件保存在“SD内存卡”。也可以同样将记录在Mini DV录像带中的动画转换为MPEG4动画文件保存到SD内存卡。利用该产品的捆绑软件,还可以将来自摄像机的画面以MPEG1的格式直接保存到个人电脑中的硬盘。

国内市场上的长信嘉网络摄像机是带有内置Web服务器、网络接口和硬盘的数字摄像设备。该设备不需要通过计算机,直接与以太网相连,提供了一种方便且成本低廉的实时图像采集和传输的设备。该网络摄像机拥有自己的IP地址,安全的内部局域网上,甚至Inter上的用户可通过标准Web浏览器对它进行访问,观看它传送过来的图像。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长信嘉网络摄像机有多种不同规格可供选用。

3.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有哪些

典型的电视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监视设备、传输设备、后端存储、控制及显示设备这五大部分组成,其中后端设备可进一步分为中心控制设备和分控制设备。

前、后端设备有多种构成方式,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可称作传输系统)可通过电缆、光纤、微波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发展历史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了短短二十几年时间,从模拟监控到火热数字监控再到2012年方兴未艾网络视频监控,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在IP技术逐步统一全球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史。从技术角度出发,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划分为第一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到第二代基于“PC+多媒体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DVR),到第三代完全基于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PVS)。

第一代视频监控:传统模拟闭路视监控系统(CCTV):依赖摄像机、缆、录像机和监视器等专用设备。例如,摄像机通过专用同轴缆输出视频信号。

缆连接到专用模拟视频设备,如视频画面分割器、矩阵、切换器、卡带式录像机(VCR)及视频监视器等。模拟CCTV存在大量局限性:有限监控能力只支持本地监控,受到模拟视频缆传输长度和缆放大器限制。

限可扩展性系统通常受到视频画面分割器、矩阵和切换器输入容量限制。录像负重用户必须从录像机中取出或更换新录像带保存,且录像带易于丢失、被盗或无意中被擦除。

录像质量不高录像是主要限制因素。录像质量随着拷贝数量增加而降低。

第二代视频监控:当前“模拟-数字”监控系统(DVR):“模拟-数字”监控系统是以数字硬盘录像机DVR为核心半模拟-半数字方案,从摄像机到DVR仍采用同轴缆输出视频信号,通过DVR同时支持录像和回放,并可支持有限IP网络访问,由于DVR产品五花八门,没有标准,所以这一代系统是非标准封闭系统,DVR系统仍存在大量局限:复杂布线“模拟-数字”方案仍需要在每个摄像机上安装单独视频缆,导致布线复杂性。有限可扩展性DVR典型限制是一次最多只能扩展16个摄像机。

有限可管理性仍需要外部服务器和管理软件来控制多个DVR或监控点。有限远程监视/控制能力仍不能从任意客户机访问任意摄像机。

您只能通过DVR间接访问摄像机。磁盘发生故障风险与RAID冗余和磁带相比,“模拟-数字”方案录像没有保护,易于丢失。

第三代视频监控:未来完全IP视频监控系统(IPVS):全IP视频监控系统与前面两种方案相比存在显著区别。该系统优势是摄像机内置Web服务器,并直接提供以太网端口。

这些摄像机生成JPEG或MPEG4数据文件,可供任何经授权客户机从网络中任何位置访问、监视、记录并打印,而不是生成连续模拟视频信号形式图像。第三代全数字监控系统 第三代视频监控系统以网络为依托,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以智能实用的图像分析为特色,并与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完美的整合到一个使用平台上,引发了视频监控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迅速受到了安防行业和用户的关注。

与第一代传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和第二代半数字式监控系统(DVR)相比,第三代监控系统基于TCP/IP网络协议,以分布式的概念出现,将监控模式拓展为分散与集中的相辅相成,无限度的拓展了监控的范围。在硬件设备方面,第三代系统运用了更为先进的D/A、A/D转换设备视频服务器,或内置处理器的网络摄像机把图像处理(采集、压缩、协议转换、传输)设置在监控点,利用无处不在互联网和局域网,达到全范网范围内的即插即用,实现了从图像采集、传输、录像、最终输出的全过程数字化以该系统也更加委屈定,因而是真正意义的全数监察院网络监控系统。

特别是在现场环境的恶劣或不便于直接深入现场的效果。可以完美的解决跨地域的监控需求在实际运用中,安防系统常常因使用的需求增加而必需做规模上扩充,前置规划与预期容量的考量直接关系到未来扩充成本的高低。

一般来说,一个系统的每一个组成组件均可能变成未来扩充成本的不定数,组成组件愈多,不定性愈大,成本愈不易控制。所以,在系统容量足够的前提之下,每新增一个监看点所需的成本,传统CCTV系统无法预期,然而第三代全数字监视系统则可预期与掌握。

数字化是未来的趋势。浏览器已成为当今整个软件业界最被接受的前端应用工具,Inter与Intra环境里最简便与风行的前端应用程序就是Browser,透过Inter的WAN存取更是如此,为了使一个企业的资源可被无远近地分享出来,应用系统应支持Browser接口。

布线本身是一件庞大的硬件工程,管理与扩充的费用也是逐日渐增。随着资讯工程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应用系统如今均已可实现数字化,进而在这一个架构上执行。

因此,在评估引进一个新系统时,是否可以利用现有的IT架构,以节省庞大的布线费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系统设计必需考量的重要因素包括,新增系统与旧有系统的兼容性、整合性、与包容性。

第三代全数字监控系统市场现状 数字化是未来的趋势,浏览器已成为当今整个软件业界最被接受的前端应用工具。网络摄像机和视频服务器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四、五年时间了,虽然“网络化”。

4.电影中的摄影机的历史怎么变化的

一、摄像机发展简史40多年前,美国安培(Ampex)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性摄像机,采用摄像管作为摄像元件。

1976年, JVC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家用型的摄像机,其使用的是JVC独立开发的VHS格式。后来几经提升,缩简存储录像带的体积,演变成可在电视上播放的国内早期“大录像带”。

80年代,V8摄像机和Hi8摄像机相继出现,采用带宽为8mm的录象带。1995年7月 索尼公司和松下公司同时推出了首台数码(mini磁带)摄像机,这使原来那些习惯了高端模拟家用Hi8等机器的发烧友们,看到了用家用产品价格获得专业机器质量的潜力。

特别是有人使用DV来进行影像创作方面的实践,这使得DV超越了原有的功能范围,受到了众多影像制作者和爱好者的青睐。 家用数码摄像机的出现,是家用摄像机记录格式更新换代、真正实现数字化的标志,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感光元件的发展1995年7月24日,索尼公司公布了第一部数码摄像机DCR-VX1000,革命性地采用mini 带作为存储介质,采用3CCD传感器结构。2003年年中松下破天荒地推出了万元以下的低价3CCD家用机型GS70,使得3CCD进一步与人们贴近。

2005年中,令人惊叹的3CMOS数码摄像机——PC1000E横空出世。三、镜头注:镜头之中以ZEISS(蔡司)及 LEICA(莱卡)两个品牌为最有名,现在用莱卡镜头的DV厂商就只有松下,用蔡司镜头的DV厂商只有索尼。

1996年7月,索尼装备有蔡司镜头的CCD-TR555面世。2000年9月,松下发布了配有德国莱卡镜头的NV-MX3000,也是当时最顶极的3CCD机型。

四、触摸屏技术1999年6月 有可触摸显示屏的索尼DCR-PC3推向市场,DV采用触摸屏幕操作目前只有索尼具备。五、CCD像素的不断提升一般现在低端的CCD总像素为80万像,其中40万是动态,而其他的像素是用来补偿噪点和防抖功能的。

虽然大家都清楚DV的动态只需要41-68万像都已经够了,但是还是阻止不了高像素的发展势头。2002年9月,索尼发布业内第一台拥有211万像素的DCR-IP220。

2003年,索尼发布第一台拥有330万像素CCD的DCR-PC330。六、静态像素的升温不断2004年,松下推出3CCD的400万像素的GS400。

2005年JVC发布的3CCD的MC500具有500万像素静态拍摄功能。注:他们是应用某些技术提升像素,画质还不能与同像素等级的DC媲美。

七、新格式的到来从1985年第一台家用摄像机开始,摄像机已经经过了VHS、8mm、Hi8和miniDV——其格式标准不停地提高着图像记录的品质,新的格式标准也是时候到来了。2003年9月3日,Canon、Sharp、Sony及JVC四家公司联合宣布了HDV标准。

其概念是要开发一种家用便携式摄像机,它可以方便录制高质量、高清晰的影像。HDV格式可以和现有的niniDV磁带一起使用,用它其作为记录媒介。

2004年11月,索尼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台符合HDV1080i标准的民用高清摄像机——Sony HDR-FX1E。也标志着高清DV时代来临。

八、存储革命的来临1995-2005存储介质的发展历程在2000年之前,家用数码摄像机都是采用Mini DV带作为主要存储介质,一般可记录60分钟,部分机种具有LP功能,可记录90分钟(SP方式带速为33.8毫米/秒)。DV制式由于画质和音质都很高,已被专业厂家进一步开发成专业用机,如索尼的DVCAM;松下的DVCPRO等,它们使用L型或M型磁带,最长可记录180分钟。

DVCAM和DVCPRO两种制式均向下兼容DV制式,但两种制式之间不兼容。Mini DV磁带需配用磁带适配器才可在专业机内重放(不可记录)。

直到现在,mini磁带依然是市场上常见的主流DV存储介质,仍然是人们广为接受的存储方式。2000-2001 过渡性的存储媒介在10年的历程里,存储介质并不是只停留在mini磁带里,其中也出现过很值得纪念的非mini磁带产品线,虽然它们始终都未能动摇mini带的地位,但是却有着不可抹灭的辉煌MD DISCAM的诞生,采用MD存储。

2001年索尼发布独创的“MICROMV”格式摄像机,MicroMV磁带俗称MV带。2000-2005年 新一代强力DV存储介质的闯入2004年 4G硬盘DV的到来2005年 大容量硬盘时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3941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8
下一篇2023-05-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