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质
双相不锈钢(Duplex Stainless Steel,简称DSS),指铁素体与奥氏体各约占50%,一般较少相的含量最少也需要达到30%的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Nb、Ti、N等合金元素。
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
焊接特性
双相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与铁素体不锈钢及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它既不像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热影响区,由于晶粒严重粗化而使塑韧性大幅降低,也不像奥氏体不锈钢那样,对焊接热裂纹比较敏感。
双相不锈钢由于其特殊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设备、海水与废水处理设备、输油输气管线、造纸机械等工业领域。
不锈钢材质。
双相钢(dual-phase,简称DP钢),又称复相钢。由马氏体、奥氏体或贝氏体与铁素体基体两相组织构成的钢。一般将铁素体与奥氏体相组织组成的钢称为双相不锈钢,将铁素体与马氏体相组织组成的钢称为双相钢。
双相钢是低碳钢或低合金高强度钢经临界区热处理或控制轧制后而获得。典型的双相钢屈服强度σs为310MPa,拉伸强度σb为655MPa。双相钢用于制造冷冲、深拉成型的复杂构件,也可用作管线钢、链条、冷拔钢丝、预应力钢筋等。
双相不锈钢历史
双相不锈钢已有近80年的历史,其显微组织中铁素体相与奥氏体相约各占一半。早期的牌号是铬、镍和钼的合金。第一批锻轧双相不锈钢于1930年在瑞典生产,并用于亚硫酸盐造纸工业。这些钢种是高碳双相不锈钢,其最初的开发目的是为了减少晶间腐蚀问题。
1930年芬兰生产出双相不锈钢铸件,1936年法国获得专利钢种,就是后来著名的Uranus50。二战后,AISI329不锈钢成为成熟的牌号并广泛用于硝酸装置的热交换器管道。
3RE60是专为提高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断裂(SCC)性能而开发的第一代双相不锈钢牌号之一;后来,锻造和铸造双相不锈钢牌号均用于各种加工工业,包括容器、热交换器和泵。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双相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