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httpd守护进程发送完一个响应后,理应马上主动关闭相应的tcp连接,设置 keepalive_timeout后,httpd守护进程会想说:”再等等吧,看看浏览器还有没有请求过来”,这一等,便是keepalive_timeout时间。如果守护进程在这个等待的时间里,一直没有收到浏览发过来http请求,则关闭这个http连接。
测试结果证实是后者
http keep-alive与tcp keep-alive,不是同一回事,意图不一样。http keep-alive是为了让tcp活得更久一点,以便在同一个连接上传送多个http,提高socket的效率。而tcp keep-alive是TCP的一种检测TCP[连接]状况的保鲜机制。tcp keep-alive保鲜定时器,支持三个系统内核配置参数:
echo 1800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echo 15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echo 5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keepalive是TCP保鲜定时器,当网络两端建立了TCP连接之后,闲置idle(双方没有任何数据流发送往来)了tcp_keepalive_time后,服务器内核就会尝试向客户端发送侦测包,来判断TCP连接状况(有可能客户端崩溃、强制关闭了应用、主机不可达等等)。如果没有收到对方的回答(ack包),则会在 tcp_keepalive_intvl后再次尝试发送侦测包,直到收到对对方的ack,如果一直没有收到对方的ack,一共会尝试 tcp_keepalive_probes次,每次的间隔时间在这里分别是15s, 30s, 45s, 60s, 75s。如果尝试tcp_keepalive_probes,依然没有收到对方的ack包,则会丢弃该TCP连接。TCP连接默认闲置时间是2小时,一般设置为30分钟足够了。
使用http keep-alvie,可以减少服务端TIME_WAIT数量(因为由服务端httpd守护进程主动关闭连接)。道理很简单,相较而言,启用keep-alive,建立的tcp连接更少了,自然要被关闭的tcp连接也相应更少了。
HTTP 1.0中默认是关闭的,需要在http头加入"Connection: Keep-Alive",才能启用Keep-Alive;HTTP 1.1中默认启用Keep-Alive,如果加入"Connection: close",才关闭。
在HTTP/1.0版本中,并没有官方的标准来规定Keep-Alive如何工作,因此实际上它是被附加到HTTP/1.0协议上,如果客户端浏览器支持Keep-Alive,那么就在HTTP请求头中添加一个字段 Connection: Keep-Alive,当服务器收到附带有Connection: Keep-Alive的请求时,它也会在响应头中添加一个同样的字段来使用Keep-Alive。这样一来,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HTTP连接就会被保持,不会断开(超过Keep-Alive规定的时间,意外断电等情况除外),当客户端发送另外一个请求时,就使用这条已经建立的连接。
从HTTP/1.1起,默认都开启了Keep-Alive,保持连接特性,简单地说,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TCP连接不会关闭,如果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上的网页,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的连接
Keep-Alive不会永久保持连接,它有一个保持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软件(如Apache)中设定这个时间
心跳包
很多应用层协议都有HeartBeat机制,通常是客户端每隔一小段时间向服务器发送一个数据包,通知服务器自己仍然在线,并传输一些可能必要的数据。使用心跳包的典型协议是IM,比如QQ/MSN/飞信等协议。
心跳包 之所以叫心跳包是因为:它像心跳一样每隔固定时间发一次,以此来告诉服务器,这个客户端还活着。事实上这是为了保持长连接,至于这个包的内容,是没有什么特别规定的,不过一般都是很小的包,或者只包含包头的一个空包。
在TCP的机制里面,本身是存在有心跳包的机制的,也就是TCP的选项:SO_KEEPALIVE。系统默认是设置的2小时的心跳频率。但是它检查不到机器断电、网线拔出、防火墙这些断线。而且逻辑层处理断线可能也不是那么好处理。一般,如果只是用于保活还是可以的。
心跳包一般来说都是在逻辑层发送空的echo包来实现的。下一个定时器,在一定时间间隔下发送一个空包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反馈一个同样的空包回来,服务器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收不到客户端发送过来的反馈包,那就只有认定说掉线了。
其实,要判定掉线,只需要send或者recv一下,如果结果为零,则为掉线。但是,在长连接下,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数据往来。理论上说,这个连接是一直保持连接的,但是实际情况中,如果中间节点出现什么故障是难以知道的。更要命的是,有的节点(防火墙)会自动把一定时间之内没有数据交互的连接给断掉。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心跳包了,用于维持长连接,保活。
在获知了断线之后,服务器逻辑可能需要做一些事情,比如断线后的数据清理呀,重新连接呀……当然,这个自然是要由逻辑层根据需求去做了。
总的来说,心跳包主要也就是用于长连接的保活和断线处理。一般的应用下,判定时间在30-40秒比较不错。如果实在要求高,那就在6-9秒。
TCP协议的KeepAlive机制
学过TCP/IP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传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是UDP和TCP,其中UDP是无连接的、面向packet的,而TCP协议是有连接、面向流的协议。
所以非常容易理解,使用UDP协议的客户端(例如早期的“OICQ”,听说OICQ.com这两天被抢注了来着,好古老的回忆)需要定时向服务器发送心跳包,告诉服务器自己在线。
然而,MSN和现在的QQ往往使用的是TCP连接了,尽管TCP/IP底层提供了可选的KeepAlive(ACK-ACK包)机制,但是它们也还是实现了更高层的心跳包。似乎既浪费流量又浪费CPU,有点莫名其妙。
具体查了下,TCP的KeepAlive机制是这样的,首先它貌似默认是不打开的,要用setsockopt将SOL_SOCKET.SO_KEEPALIVE设置为1才是打开,并且可以设置三个参数tcp_keepalive_time/tcp_keepalive_probes/tcp_keepalive_intvl,分别表示连接闲置多久开始发keepalive的ack包、发几个ack包不回复才当对方死了、两个ack包之间间隔多长,在我测试的Ubuntu Server 10.04下面默认值是7200秒(2个小时,要不要这么蛋疼啊!)、9次、75秒。于是连接就了有一个超时时间窗口,如果连接之间没有通信,这个时间窗口会逐渐减小,当它减小到零的时候,TCP协议会向对方发一个带有ACK标志的空数据包(KeepAlive探针),对方在收到ACK包以后,如果连接一切正常,应该回复一个ACK;如果连接出现错误了(例如对方重启了,连接状态丢失),则应当回复一个RST;如果对方没有回复,服务器每隔intvl的时间再发ACK,如果连续probes个包都被无视了,说明连接被断开了。
Ref:
服务器存储视频,带宽不够用,想用两台服务器,如何让所有服务器之间视频实时同步,可以用什么软件!当企业租用服务器,但是在数据同步的时候,又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求数据达到一致,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又该如何做到了?下面小Y为大家介绍两台服务器之间如何让数据同步的方法。1、采用高可用sureHA软件镜像型,一台主服务器,一台备服务器,通过心跳线(网线)实时将数据备份,实现服务器双机互备的功能,此方式保证两台服务器之间数据的一致性。
2、采用高可用sureHA双机热备共享型。一台主服务器,一台备服务器,链接一台存储,将数据放到存储里面,实现数据的共享。此方式保证两台服务器之间数据的一致性。
3、可实现服务器虚拟化,把所有的服务器物理资源都整理成一个大的资源池,数据都存放在磁盘阵列上面,所有应用系统都通过调用磁盘阵列里面的数据,此方式保证两台服务器之间数据的一致性。
不管科技如何进步,在服务器方面还是需要人为的进行操作和监督,未来数据有着更多的发展,服务器同步也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亲们有服务器租用或者托管需求随时联系小Y,提供技术协助等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