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以1260万价格出售了。
李泽楷说,18年前,自己才三十出头,要用股票向银行贷款180亿美元用来收购香港电讯,就对自己的团队说,(为了筹钱)出售一切非核心的业务。当时卖掉腾讯股份时,也赚了十几倍,团队卖掉股份时,他自己也觉得还可以了,于是就没有过多过问。但现在看来当年卖掉的腾讯股份市值要超过香港电讯市值的100倍还多。就这样,“小超人”痛失了一次超越父亲甚至问鼎全球首富的好机会。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但马化腾成功的背后,却有一个一直默默付出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腾讯的“二当家”—张志东。
张志东是和马化腾一起打下“腾讯帝国”的超级元老,是腾讯体系的核心人物,身为腾讯公司的终身荣誉顾问,2021年11月4日,张志东以1095亿元的身价位列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单第29名。
拥有如此耀眼的成绩,张志东却只愿做“马化腾背后的男人”,除去同门之情外,这或许和张志东本人的性格有关,于他来说,与其纵横商场,不如与技术数据为伍,细心打磨好每一件腾讯产品。
张志东,1972年出生于广东东莞,其父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其母则是一名小学教师, 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张志东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十分完善的。
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张志东从小就展示出自己卓越的学习天赋,他对数字极为敏感,经常沉迷于各种锻炼逻辑思维之类的 游戏 中,上小学后,张志东就开始参加各种奥数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为了方便张志东学习,张志东的父亲还专门为他添置一台电脑,在那个年代,能买得起电脑的家庭十分少见,由此可见,张志东的家庭条件算是富裕的。
一个方盒却能装下海量知识,这让张志东感到十分新奇, 从此,张志东便对计算机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9年,张志东成功考进深圳大学,出于热爱,张志东毫不犹豫地选择学习计算机专业。
在深圳大学,在计算机专业,张志东遇到了那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男人—马化腾。
如果说马化腾属于计算机技术拔尖的人才,那么,张志东便是深圳大学的计算机天才,据张志东的室友说,他整天宅在寝室里敲代码,很少社交,天赋加努力,让张志东成为整个深圳市计算机发烧友圈子里的翘楚性人物。
1993年,张志东以优异的成绩从深圳大学毕业,此时,张志东身边的同学都纷纷加入就业的大军, 好友马化腾也进入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做编程工程师。
张志东并未随波逐流,而是选择继续读研深造, 在华南理工大学读研期间,张志东掌握了更为尖端的软件架构应用知识,组织代码的能力也大为提高。
3年后,张志东顺利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成为那个年代极少数拥有硕士学历的高材生。
与马化腾一拍即合
毕业后,许多网络公司都向张志东抛来橄榄枝,其中包括黎明网络,一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国家一级资质企业的公司。
黎明网络在当时属于业内顶尖的存在,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电脑自动撮合网络交易系统就是黎明网络设计并建设的,中国的证券交易也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无纸化、网络化、全自动化的实时交易。
毫无疑问,张志东选择了黎明网络。
和一般员工不同, 张志东是一个善于总结和创新的人,完成一天的工作任务后,他并不着急下班,而是经常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思考一些问题。
他并不满足于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工作中,他经常会思考“使用互联网的用户们到底真正需要什么?”、“如何改善产品设计?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一些实用性问题。
此时,张志东脑海中有许多天才的想法迫于实现,可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新员工,他很难让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应用于公司的大平台上。
张志东心目中一直有一个“技术改变生活”的梦想,可在实际工作中,无论他再怎么努力,却始终怀才不遇,苦闷之余,他产生了离开黎明网络的想法。
此时,遥远的以色列,三名以色列青年共同开发出了全世界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聊天软件),并将其命名为ICQ,用户可以在ICQ上发送消息、聊天、传递文件等。
两年后, 用户突破1000万的ICQ被美国以4.07亿元的价格收购, ICQ可以说是史上创造财富最快的技术工具之一。
ICQ的成功案例被一群挣扎在互联网深海中的年轻创业者们所注意到,这其中就包括极具商业头脑的马化腾。
“既然别人都可以做出,那凭什么我们做不出?” 抱着这样的想法,马化腾找到自己的老同学张志东。
“你觉得咱们是不是也可以构建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互联网聊天工具?最好兼具邮件发送和查看新闻的功能,这样的一款多功能社交软件,必然会吸引许多年轻人。”
巧的是, 马化腾的想法与张志东的构想不谋而合,二人经过一番促膝长谈后,一拍即合,从此开启属于他们的创业之路。
二人都是执行能力非常强的人,说干就干,他们迅速组织起属于自己的一支互联网创业团队, 这支团队有马化腾、张志东、陈一丹、许晨晔、曾李青,他们5人也就是后来的腾讯五虎。
5人各自有其擅长的领域,有人专攻技术,有人擅长公关,有人擅长管理,他们五人各司其职,堪称一个完美的创业团队。
1998年,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5个年轻人共出资50万,马化腾个人出资最多,占股达47.5%。许晨晔和陈一丹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的股份,张志东占股20%,曾李青占股12.5%,这也就是曾经的腾讯5虎为什么后期会身价不同?
这些人中,张志东的计算机技术能力最强,腾讯首席技术官一职便由张志东担任。
在张志东的带领下,不到一年的时间,一款即时通信软件—“OICQ”横空出世,OICQ几乎照搬了ICQ的所有功能。
其实腾讯的初衷是打算做一个网络寻呼的系统,卖给寻呼台, OICQ 只是一个网络寻呼系统的副产品,可以给寻呼台增加一些呼量,二者捆绑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腾讯把OICQ 挂在网上,让网民免费下载,以便于为他们正在研发的网络寻呼系统增加用户量基础。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OICQ发布当年,用户使用量就达百万,之后一段时间OICQ用户疯狂增长, 不到两年的时间,其用户量就已经突破3000万。
即便如此,腾讯依旧不打算自己运营,因为,运营耗费的资金量太大,他们只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小公司,根本担负不起这笔资金。
就在这时,寻呼业却突然开始走下坡路,国内寻呼台不断关闭或合并,手机替代寻呼机的大趋势已凸显,腾讯不得已暂停了正在研发的网络寻呼系统。
此时,作为网络寻呼系统副产业的OICQ成了一块“烫手山芋”, 为了公司日后的发展,腾讯打算将OICQ卖给有能力收购的公司。
曾李青曾在深圳电信局工作,由曾李青牵线,腾讯打算以70万的价格将OICQ卖给深圳电信局,可深圳电信局负责人只愿出资50万,最终,双方就价格区间没有谈拢,合作失败。
研发两年的心血眼看着就要功亏一篑,团队气愤一时有些低迷。
“不能让咱们团队研发的心血付之东流,既然卖不出去,那我们就自己运营。”
马化腾的打算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毕竟OICQ是他们团队创业两年,唯一一件可以拿得出手的产品。
马化腾决定自己运营,张志东也一直默默陪伴在其左右,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腾讯开始外包一些工作,作为计算机领域的“大佬”,张志东更是主动承担了程序开发、网页设计等的外包工作。
在此期间,张志东也在不断地调整OICQ的架构, 他从现实用户的体验角度出发,将OICQ的使用界面设计得十分简洁,新的功能也被增添进来, 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OICQ的社交便利和新奇,一时间OICQ成为即时通信界的潮流。
张志东性格沉稳,踏实肯干,有他在,公司似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因此, 张志东也被公司内部称为“定海神针”。
此时,马化腾也没有闲着,他四处拉投资,靠着坚持不懈的毅力,腾讯终于拉来投资, 香港电讯盈科公司跟IDG十分看好OICQ的未来发展,两家公司为腾讯注入1000万美元的资本。
从此腾讯摆脱资金不足的烦恼,开始走上正常发展轨道,不过腾讯也为此付出了40%股份的代价。
40%的股份或许是成长的伤痛,可就是这份伤痛,也让腾讯成功站在互联网业务的风口,迅速成长起来, 波折而及时地完成了腾讯企业内部革命性的变革。
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张志东和马化腾从此便开始放开手脚扩大公司规模,从一个只有5人的小作坊,发展到拥有1000多人的中型公司,腾讯只用了短短不到6年的时间。
2004年,腾讯在香港主板上市, 成为IT创业领域的众多成功者之一。
当然,腾讯的第一次创业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他们还曾遇到过法务方面的纠纷。
所谓树大招风,OICQ自设计研发以来就迎合了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喜爱, 2000年时,就已经占据中国即时通讯90% 的市场份额,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就当OICQ打算进一步腾飞时,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律师函,把众人打了个措手不及,美国的AOL在给腾讯发来律师函中称ICQ是AOL的注册商标, 腾讯的OICQ已经侵犯到AOL的商标使用权。
因此,腾讯的OICQ必须更名,否则必然会面临来自AOL的法律纠纷, OICQ本来就是ICQ的模仿者,因此OICQ 更名成为必然的局势。
更何况,当时的OICQ使用大众所熟悉的唐老鸭、蓝精灵等知名动漫角色做头像。
如果说仅商标名称相似就会被起诉,那么,使用别人的动漫角色做头像,肯定更会被起诉, 为了及时止损,腾讯决定下架所有国外动漫头像。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设计和修改, 张志东最终决定将OICQ改名为QQ,并将原先的动漫头像改为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 也就是大家今天所熟悉的戴着红围巾的小企鹅图像。
张志东的想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于是OICQ在2000年时正式被更名为QQ。
时代在发展,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体验也在不断变化,到了2004年时,尽管当时的QQ已经发展的很完善,功能也越来越多,但QQ也遇到了和当初的ICQ发展时相似问题, 那就是功能臃肿,用户体验感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志东又一头扎进完善QQ构架的工作团队中, 在张志东看来,只有用户体验好的产品,才能一直延续下去。
因此,这些年间,尽管张志东已经身价上亿,但他仍旧把生活重心放在完善QQ的新功能上。
终于, 2011年,腾讯又推出移动兼简化版QQ“微信”后,腾讯才能得以更上一层楼。
从一个创业小作坊,发展到如今规模庞大的“腾讯帝国”,张志东功不可没, 张志东对腾讯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十几年前搭建的QQ基础架构至今仍然在使用。
为了腾讯的发展,他经常熬夜加班,专研解决各种技术上的疑难杂症,完善腾讯技术升级, 也正是因为张志东的这份不慕名利的赤子之心,腾讯技术部才能发展成为业内最强。
张志东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性人才,香车、美女、豪宅于他而言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一路创业走来,他始终保持初心,“ 科技 改变生活”才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
作为腾讯的第二大股东,2020年,张志东以1301亿的身价登上了2020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但这些似乎对张志东没什么影响,他的生活还是一切照旧, 每天开着自己二十多万的宝来车正常上下班,张志东性格朴实,没什么领导架子,看起来与普通员工并无差别。
2014年时,张志东辞任腾讯公司首席技术官,把机会让给更多的年轻人,但这并不代表张志东就此离开了腾讯。
如今的张志东作为腾讯终身荣誉顾问,腾讯学院荣誉院长,依然是“马化腾背后的男人”。
随着国内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力度加大,腾讯未来或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作为公司的技术元老,张志东在腾讯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南非互联网投资集团Naspers旗下MIH中国业务部副总裁网大为愿意投资腾讯,向李泽楷提出以1,260万美元(约9,828万元)购入其手上约20%腾讯。李泽楷出售了当时不赚钱的腾讯,获利不足5倍(约8,000万元)离场。Naspers于2001到2002年间,再向IDG及其他腾讯主要创始人购入股权,令其在腾讯的持股增至45.5%,成为最大股东。腾讯现市值逾3万亿元,Naspers父凭子贵。走宝的李泽楷抱憾,他于2018年底表示,时至今日(2018年10月29日),腾讯20%的股权是今日(2018年10月29日)香港电讯的100倍都不止,他笑言当时想都没想,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全因自己危机感太重。
日本 科技 投资高手孙正义与李泽楷同样在科网股热潮中崛起。孙正义2000年在香港插旗,买壳四线股份祥华并改名软库发展,投资科网项目。但好景不长,随着科网泡沫爆破,软库发展的大计亦告终,祥华最后亦易手。
另外,孙正义在1999年向马云的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约1.5亿元)。软库此后一直未有减持阿里巴巴,即使阿里巴巴上市时,另一股东雅虎出售部分股权,软库都不为所动,及至2016年6月1日,软库为减债而减持约4%,套现79亿美元(约616亿港元),令其持股由32%降至28%,惟仍是阿里巴巴最大股东。
孙正义另一投资得意之作是雅虎日本。1996年4月,软库斥7200万美元,与美国雅虎成立雅虎日本,软库当时已是大股东,持股51%。第2年,雅虎日本在JASDAQ上市;6年后,雅虎日本又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及至2004年,雅虎日本规模已增至市值达500亿美元,又成为孙正义另一点石成金之作;而同期美国雅虎的市值只有330亿美元。
李泽楷其实仍有投资其他TMT(电讯、媒体、 科技 )公司,主要是透过旗下柏瑞(Pinebridge)持有,惟外人所知不多。在科网及电讯市场搏杀多年后,李泽楷近年转战金融业,虽仍以收购壮大为主轴,但却鲜见短线沽售获利的举措,未知是否腾讯走宝事件而改变投资手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