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分为四类:T1级年平均故障时间28.8小时;T2级年平均故障时间22小时;T3级年平均故障时间1.6小时;T4级年平均故障时间0.4小时。
在IT业,机房普遍指的是电信、网通、移动、双线、电力以及政府或者企业等,存放服务器的,为用户以及员工提供IT服务的地方,小的几十平米,放置二三十个机柜,大的上万平米放置上千个机柜,甚至更多,机房里面通常放置各种服务器和小型机。
例如IBM小型机,HP小型机,SUN小型机,等等,机房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防静电措施都有严格的要求,非专业项目人员一般不能进入,机房里的服务器运行着很多业务,例如移动的彩信、短消息,通话业务等。
扩展资料
为了保证机房内不出现内柱,机房建筑常采用大跨度结构。针对计算机系统的不同设备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便于空调控制、灰尘控制、噪音控制和机房管理,往往采用隔断墙将大的机房空间分隔成较小的功能区域。
隔断墙要既轻又薄,还能隔音、隔热。机房外门窗多采用防火防盗门窗,机房内门窗一般采用无框大玻璃门,这样既保证机房的安全,又保证机房内有通透、明亮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心机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机房
A级机房的标准:
距离停车场:不宜小于20米
距离铁路或高速公路的距离:不宜小于800米
距离飞机场:不宜小于8000米
距离化学工厂中的危险区域\垃圾填埋场:不宜小于400米
距离军火库:不应小于1600米
距离核电站的危险区域:不宜小于1600米
有可能发生洪水的地区:不应设置机房
地震断层附近或有滑坡危险区域:不宜设置机房
主机房温度(开机时):23±1℃:
主机房相对湿度(开机时):40%~55%
主机房温度(停机时):5~35℃
主机房相对湿度(停机时):40~70%:
主机房和辅助区温度变化率(开\停机时):<5℃/h:
辅助区温度\相对湿度(开机时):18~28℃、35%~75%:
辅助区温度\相对湿度(停机时):5~35℃、20%~80%:
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室温度:15~25℃:
抗震设防分类:不应低于乙类
主机房活荷载标准值(Kn/m2):8~10:
组合值系数ψc=0.9:
频遇值系数ψf=0.9:
准永久值系数ψq=0.8:
A级机房标准和B级机房标准区别为:性质不同、运行不同、应用不同。
一、性质不同
1、A级机房标准:A级机房标准为容错型机房建设标准。
2、B级机房标准:B级机房标准为冗余型机房建设标准。
二、运行不同
1、A级机房标准:A级机房标准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2、B级机房标准:B级机房标准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三、应用不同
1、A级机房标准:A级机房标准应用于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大中城市的机场、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银行总行,国家和区域电力调度中心等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和重要的控制室。
2、B级机房标准:B级机房标准应用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三级医院,大中城市的气象台、信息中心、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电力调度中心、交通指挥调度中心等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和重要的控制室。
一、一星级、二星级(得分率须达到90%以上)
评定标准主要包括:机房布局、公共信息符号图形,供电设备、制冷设备、设施设备养护、服务语言、IDC机房硬件设施、光纤、承诺提供24×7(每周24小时x 7天)的网络联接状况监控,24×7的主机运行状态监测,24×7系统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24×7的客服热线,
24×7的恒温恒湿环境,双路高压供电,需要后备柴油发电机,独立UPS 不间断电源保障和紧急状况下第一时间的响应与支持,需要高灵敏度的烟雾探测系统和FM200组成的消防系统等10个方面。
二、三星级(得分率须达到92%以上)
在上述的10个方面外,三星级评定标准还增加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机房设备、IDC设施等其他内容要求,并设置了选择项目73项(综合类别类21项,特色类别一20项,特色类别二16项,特色类别三16项),要求三星级IDC业机房至少需要具备其中10项。
三、四星级(得分率达到95%)
四星级的评定标准在三星级的基础上增加了IDC业机房内外装修、高品质的监控系统两个必备的考核内容,并在其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73个选择项目中,至少要具备26项。
四、五星级(得分率达到95%)
该星级主要标准与四星级内容基本相同,但各项内容更丰富、规模程度的要求更高,服务项目设置更多,规范也更详尽,比如73个选择项目中,至少要具备33项。
扩展资料
分级依据:
IDC机房星级(等级)分级的依据国内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中主要从机房选址、建筑结构、机房环境、安全管理及对供电电源质量要求等方面对机房分级,可分为A(容错型)、B(冗余型)、C(基本型)三个级别。
在美国标准TIA-942《数据中心的通信基础设施标准》中主要是根据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用性(Availability)”、“稳定性(Stability)”和“安全性(Security)”分为四个等级:TierI,TierII,TierIII,TierIV。
其中这四个等级可用性的划分是源于美国标准TheUptime Institute,Inc.的《采用分类等级的方式定义场地基础设施性能的工业标准》,在该标准中,美国TheUptimeInstitute依据工程需求与实践,提出了场地基础设施的分类等级的体系框架,
针对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期望达到“五个九”即99.999%的系统应用可用性的需求,提出了要与之相匹配的机房场地基础设施(电源配电、暖通空调、以及其他的相关系统)的可用性等级指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