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带宽就是你信号本身如果做付利叶变化的话得到的所有信号分量的频率范围吧。
而大多数实际的模拟信号带宽本身由于噪声的原因会使信号能量分布在一个无限大的带宽内,这时你指的带宽就是你所感兴趣的信号频率范围。
比如f(t)=sum(An*sin(wnt+fai)这是一个不连续谱,带宽范围就是w0~wn。连续谱就使用积分来写,带宽范围就是w的积分上下限。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所感兴趣的频率范围都不会太大的。
基波*载频用数学表示就是:
f(t)=A1*sin(w1t+fai1)*A2*sin(w2t+fai2);如果使用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就会发现信号变成了由(w1+w2)和(w1-w2)两个频率的信号相加而成,即f(t)只有两个频率成分。
而且基波w2都很小,载波频率w1都很大,所以这两个频率都很接近w1,高频信号在无线传输时方便发射,穿透能力好,损耗小得多。如果直接以基频w2发射,可能还没多远就损耗干净了,这是使用这个办法的根本原因。
扩展资料:测量方法
(1)监测站对信号带宽的测量
由于在监测站对发射的测量是实际条件下进行的,信号经过一定的传播路径,监测结果会受到测量值的波动、干扰、噪声以及测量设备响应速度的影响,因此实际测量方法在不断地更新。
FM和AM信号的带宽会随着调制内容不断变化,在这些情况下,监测站重点测量一定时间范围内最大占用带宽和“x-dB”带宽。ITU-R建议SM.443建议监测站应暂时采用在26dB处测量带宽的方法(即“x—dB”带宽中X=26),作为对带宽的估计。
现代监测/测量接收机是建立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基础上的,使用该技术能够以“x-dlB”或β%两种方法确定被测信号的带宽。β%方法是较好的方法,因为它允许带宽测量独立于信号的调制。
特别在测量数字信号的带宽时,在无法获得其技术上的识别信息和低S/N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在实际的无线电干扰案例中,“x—dB”的方法更为有效。
(2)测量“x—dB”的直接方法
在实际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会用诸如频谱分析仪和FFT功率比法等的方法来获取信号的频谱,“x-dB”带宽可从频谱中直接读取。下面介绍固定0dB参考电平,以确定多种发射类别的“x-dB”带宽和“x-dB”电平值。
ITU—R建议SM.443中提到“在占用带宽测量方法被完善得充分考虑了监测站活动的特定特征之前,这些监测站应继续使用这里介绍的“x-dB”方法在一26dB进行测量,并针对发射类别采用修正因子,以确定占用带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号带宽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是带宽=内存时钟频率×内存总线位数×倍增系数/8。其中单通道DDR333,运行频率为166MHz,带宽为166×2×64/8 = 2.7GBps;双通道是单通道的两倍,即双通道DDR333的带宽为166×2×64/8×2 = 5.4GBps。
内存带宽就是内存总线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能力,但它决定于内存芯片和内存模组而非纯粹的总线设计。单通道内存节制器一般都是64-bit的,8个二进制位相当于1个字节,换算成字节是64/8,再乘以内存的运行频率,如果是DDR内存就要再乘以2,因为它是以SD内存双倍的速度传输数据的。
扩展资料:
内存带宽的技术
1、四倍带宽内存技术
四倍带宽内存的两个DDR模块之间采用FET芯片进行连接,而这个FET芯片就起到场效应管的作用,当作延迟开关。这样就简单地完成了串联了两个DDR模块。四倍带宽内存芯片组简单地说就是使用了一个传统的64位DDR SDRAM内存接口,其中再整合进支持QBM模块的内存控制器。
2、双通道DDR技术
双通道内存技术是解决CPU总线带宽与内存带宽的矛盾的低价、高性能的方案。在双通道内存模式下,双通道DDR 266/DDR 333/DDR 400所能提供的内存带宽分别是4.2GB/sec,5.4GB/sec和6.4GB/sec,刚好可以满足800MHz FSB Pentium 4处理器的带宽需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存带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带宽
周期信号的频谱由幅度谱和相位谱组成。频谱的包络线每隔一个角频率时,通过零点。在某一个零点之后,谐波的幅度逐渐减小。通常将包含主要谐波分量的这段频率范围称为信号的有效频带宽度,简称“有效带宽”。
信号的有效带宽与信号时域的持续时间τ 成反比。
信号的有效带宽是信号频率特性中的重要指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在信号的有效带宽内,集中了信号的绝大部分谐波分量。换句话说,若信号丢失有效带宽以外的谐波成分,不会对信号产生明显影响。同样,任何系统也有其有效带宽。当信号通过系统时,信号与系统的有效带宽必须“匹配”。若信号的有效带宽大于系统的有效带宽,则信号通过此系统时,就会损失许多重要成分而产生较大失真;若信号的有效带宽远小于系统的有效带宽,信号可以顺利通过,但对系统资源是巨大浪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