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分类
考虑到不同企事业单位对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的要求不尽相同,我们将异地容灾分为两大类: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
数据级容灾:就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可用复制。在本地数据及整个应用系统出现灾难时,至少在异地保存有一份可用的关键业务的数据。该数据可以是与本地生产数据的完全实时复制,也可以比本地数据略微落后,但一定是可用的。
应用级容灾:在数据级容灾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环境,包括主机、网络、应用、IP等资源均有配套,当本地系统发生灾难时,异地系统可以提供完全可用的生产环境。
CDP异地容灾VS传统异地容灾
传统的异地容灾方案大多基于远程复制技术。远程复制是指运用复制技术将数据以同步或者异步的方式存储到异地灾备中心中,其主要实现方式有三种:1.利用主机远程复制软件或硬件 。2.利用存储自身的复制软件。3.利用数据库软件产品。远程复制的方式可以实现数据级的容灾,但是一旦发生灾难,无法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此外,一旦出现数据库逻辑错误或人为误删除的情况,远程复制不能修复数据错误,也不能找回误删除的数据,更谈不上100%恢复数据并保障数据的可用性了。
和力记易的异地容灾方案以CDP持续数据保护技术为核心,可以构建异地桌面端或服务器端的文件、数据库和应用的全需求平台,能够防范数据丢失、修复数据错误,还能保障业务连续,全方位满足客户不同的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要求。
最近做了一个文件的异地备份,采用网络挂载的方式,效果比之前用sync拷贝要方便的多。
也比之前简单的多,其实也就是几件事情。
首先是,需要备份的服务器和备份的服务器都装上nfs。
yum install nfs-utils
有的可能还需要单独安装一下rpcbind
那就
yum install rpcbind
接着在被挂载服务器编写配置文件
vim /etc/exports
/root/work 192.168.0.3(rw,no_root_squash,no_all_squash,async)
/root/work 192.168.0.16(rw,no_root_squash,no_all_squash,async)
如像这样,授权了本地的/root/work 目录可以被两个服务器访问,权限是读写(rw)
这一部分就完成了。
接下来是需要备份的服务器:
安装玩nfs以后,在/mnt目录下建一个目录(通常都是在这个目录下,别问为什么?问就是通用习惯。)
cd /mnt
mkdir backserver
这就完成了目录创建
接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mount -t nfs 192.168.0.18:root/work/backup /mnt/backserver/
这条命令的意思是挂载192.168.0.18:root/work/backup目录到本机的/mnt/backserver/
-t 是指定挂载类型,nfs,就是网络文件系统的简称。
这样之后,本机的/mnt/backserver/存的文件实际上是存在192.168.0.18:root/work/backup目录下的。
接下来就是一个见的文件拷贝命令。
rsync -avz /usr/local/nginx /usr/local/tomcat /mnt/backserver/09back
就把文件备份到192.168.0.18:root/work/backup目录下了。
实现自动备份就更简单了,直接把刚才的命令写入shell脚本
保存为backup.sh
然后加入系统定时计划
crontab -e
30 3 * * * sh /root/work/work/backup.sh
意思是每天三点执行一次脚本,就完成了自动异地备份。
整个过程还是很简答的,其中涉及一个cs的模式。
需要知道:
1,是客户端挂载到服务端。
2,服务端需要授予客户端访问权限。
直接备份到本机有点困难,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你本机的sqlserver2005中建一个同名的数据库,然后右键单击该数据库名称->任务->复制数据库方式将远程的数据库拷到本机上,然后在备份(注,使用这个功能,得确保sqlserver是运行状态的)
另一种方法是你先备份到服务器上,然后通过远程登录或者是网上邻居将备份文件拷到你机子上(不过这种方式比较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