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大率:
与普通光学显微镜不同,在SEM中,是通过控制扫描区域的大小来控制放大率的。如果需要更高的放大率,只需要扫描更小的一块面积就可以了。放大率由屏幕/照片面积除以扫描面积得到。
所以,SEM中,透镜与放大率无关。
2、场深:
在SEM中,位于焦平面上下的一小层区域内的样品点都可以得到良好的会焦而成象。这一小层的厚度称为场深,通常为几纳米厚,所以,SEM可以用于纳米级样品的三维成像。
3、作用体积:
电子束不仅仅与样品表层原子发生作用,它实际上与一定厚度范围内的样品原子发生作用,所以存在一个作用“体积”。
4、工作距离:
工作距离指从物镜到样品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如果增加工作距离,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场深。如果减少工作距离,则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分辨率。通常使用的工作距离在5毫米到10毫米之间。
5、成象:
次级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可以用于成象,但后者不如前者,所以通常使用次级电子。
6、表面分析:
欧革电子、特征X射线、背散射电子的产生过程均与样品原子性质有关,所以可以用于成分分析。但由于电子束只能穿透样品表面很浅的一层(参见作用体积),所以只能用于表面分析。
表面分析以特征X射线分析最常用,所用到的探测器有两种:能谱分析仪与波谱分析仪。前者速度快但精度不高,后者非常精确,可以检测到“痕迹元素”的存在但耗时太长。
观察方法:
如果图像是规则的(具螺旋对称的活体高分子物质或结晶),则将电镜像放在光衍射计上可容易地观察图像的平行周期性。
尤其用光过滤法,即只留衍射像上有周期性的衍射斑,将其他部分遮蔽使重新衍射,则会得到背景干扰少的鲜明图像。
扩展资料:
SEM扫描电镜图的分析方法:
从干扰严重的电镜照片中找出真实图像的方法。在电镜照片中,有时因为背景干扰严重,只用肉眼观察不能判断出目的物的图像。
图像与其衍射像之间存在着数学的傅立叶变换关系,所以将电镜像用光度计扫描,使各点的浓淡数值化,将之进行傅立叶变换,便可求出衍射像〔衍射斑的强度(振幅的2乘)和其相位〕。
将其相位与从电子衍射或X射线衍射强度所得的振幅组合起来进行傅立叶变换,则会得到更鲜明的图像。此法对属于活体膜之一的紫膜等一些由二维结晶所成的材料特别适用。
扫描电镜从原理上讲就是利用聚焦得非常细的高能电子束在试样上扫描,激发出各种物理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和显示成像,获得测试试样表面形貌的观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扫描电子显微镜
我自己碰到的图像漂移有:1。样品固定不牢固,或者样品太。因此样品大小要合适,并用导电胶固定牢固。
2。刚放入样品,开始观察时图像漂移较大,可等半小时左右在开始,图像漂移消除或减弱。
3。样品导电性差,荷电现象导致图像漂移不清楚,可降低电压或者样品表面喷金(碳)处理。
4。扫描电镜对中不好导致聚焦过程中图像移动。
5。高倍观察时,环境振动也会导致图像漂移或者浮动。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也叫做Ksp。和我们学过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是一样的,沉淀溶解平衡也有自己的平衡常数,它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符号Ksp。
例如我们常见的这种氯化银沉淀溶解平衡,它的方程式要会书写,重点是标注状态。Ksp其实就是银离子的浓度乘以氯离子的浓度,因为氯化银是一个固体,所以我们在书写公式的时候它是不计入的。
Ksp其实是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一种溶解能力,对于同一难溶电解质来说,Ksp也只和温度有关。一定的温度下啊,如果是相同类型的那种电解质的Ksp越小,代表它溶解度会越小,也就是越难溶解。
影响Ksp的因素除了温度之外,还会有哪些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里我们给大家讲一下,升温,多数的平衡会向溶解的方向移动,Ksp增大。特例啊少数的物质,例如氢氧化钙,它的溶解度其实是随温度升高反倒降低的,Ksp减小,当然这种例子比较少见。
Ksp有什么样的应用呢?比如我们可以根据一定温度下,它的溶度积和溶液当中的离子积,请大家注意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度积是ksp,一定指的是平衡状态下,而离子积呢我们可以用符号Q去表示,它是任意时刻的溶液当中离子浓度。
通过比较k和Q的关系,我们大概可以去判断这种温度下溶液当中沉淀或者是溶解的情况。Q大于Ksp代表着溶液当中是有沉淀析出的,等于的时候代表着沉淀和溶解刚好处于平衡的状态,而Q小于Ksp的时候代表着溶液没有达到饱和,它没有沉淀析出。我们在细致地说一下,小于的时候为不饱和状态,等于的时候处于饱和溶液的状态,大于的时候是一个过饱和又沉淀析出的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