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乎
高密度聚乙烯吧。其熔点就是一百三十多度。
结晶是个热力学现象。需要低于熔点的温度。130℃接近熔点,都快化了,还怎么结晶?
但我深度怀疑128 和130 有没有什么特别显著的区别。
就题主这个题。题主还特别指出了该晶体是球晶。规范一点的问法应该是:
“为什么聚乙烯球晶在128℃比130℃条件下生长速率更快?”
也就是这个从一个热力学的问题变成了晶体生长的动力学问题,这样的话两度的差异其实还是很大的。
中科大李良彬教授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当然他主要用的聚丙烯,但是我想结论应该是一样的。他在论文里认为,这个高分子熔体,其实是一种结构熔体,就是说在结晶之前,虽然还在熔融状态,特别是在晶体生长前端附近的熔体其实已经有一定的结构了。这个结构很有可能是某种亚稳态的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结构。128°虽然比130°只低了两度,但是这种亚稳态结构对于温度十分敏感,所以很有可能这个结构可以更加稳定一点。导致晶体前锋生长更快。这种生长速度的区别,用原位表征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比如晶体生长的时候用偏光显微镜来看。
当然这种研究就比较尖端了,第一需要一个控温非常精确的热台(大概十几万),最好还要去同步辐射做微聚焦的X射线衍射。以上我说的结论也还是未定的,但听起来大致合理。
当温度接近熔点时球晶可以长得很大,而接近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时球晶数目多而尺寸小。在实验室里为获得较大的完整晶体,常使用缓慢降低温度,减慢结晶速率的方法。
通过改变温度或减少溶剂的办法,可以使某一温度下溶质微粒的结晶速率大于溶解的速率,这样溶质便会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球晶的形成:
在某种介质体系中,过饱和、过冷却状态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整个体系的同时结晶。体系内各处首先出现瞬时的微细结晶粒子。
这时由于温度或浓度的局部变化,外部撞击,或一些杂质粒子的影响,都会导致体系中出现局部过饱和度、过冷却度较高的区域,使结晶粒子的大小达到临界值以上。这种形成结晶微粒子的作用称之为成核作用。
均匀成核是指在一个体系内,各处的成核几宰相等,这要克服相当大的表面能位垒,即需要相当大的过冷却度才能成核。
非均匀成核过程是由于体系中已经存在某种不均匀性,例如悬浮的杂质微粒,容器壁上凹凸不平等,它们都有效地降低了表面能成核时的位垒,优先在这些具有不均匀性的地点形成晶核。因之在过冷却度很小时亦能局部地成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