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入侵检测常用的四种方法

简述入侵检测常用的四种方法,第1张

入侵检测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可分为特征检测与异常检测两种。

1、特征检测

特征检测(Signature-based detection) 又称Misuse detection ,这一检测假设入侵者活动可以用一种模式来表示,系统的目标是检测主体活动是否符合这些模式。

它可以将已有的入侵方法检查出来,但对新的入侵方法无能为力。其难点在于如何设计模式既能够表达“入侵”现象又不会将正常的活动包含进来。

2、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 的假设是入侵者活动异常于正常主体的活动。根据这一理念建立主体正常活动的“活动简档”,将当前主体的活动状况与“活动简档”相比较,当违反其统计规律时,认为该活动可能是“入侵”行为。

异常检测的难题在于如何建立“活动简档”以及如何设计统计算法,从而不把正常的操作作为“入侵”或忽略真正的“入侵”行为。

扩展资料

入侵分类:

1、基于主机

一般主要使用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日志作为数据源,某些也会主动与主机系统进行交互以获得不存在于系统日志中的信息以检测入侵。

这种类型的检测系统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对网络流量不敏感,效率高,能准确定位入侵并及时进行反应,但是占用主机资源,依赖于主机的可靠性,所能检测的攻击类型受限。不能检测网络攻击。

2、基于网络

通过被动地监听网络上传输的原始流量,对获取的网络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再通过与已知攻击特征相匹配或与正常网络行为原型相比较来识别攻击事件。

此类检测系统不依赖操作系统作为检测资源,可应用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配置简单,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审计和登录机制;可检测协议攻击、特定环境的攻击等多种攻击。

但它只能监视经过本网段的活动,无法得到主机系统的实时状态,精确度较差。大部分入侵检测工具都是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3、分布式

这种入侵检测系统一般为分布式结构,由多个部件组成,在关键主机上采用主机入侵检测,在网络关键节点上采用网络入侵检测,同时分析来自主机系统的审计日志和来自网络的数据流,判断被保护系统是否受到攻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侵检测

配置和部署略,网上有很多重复的文章。网上关于security onion部署的文章非常多。但是介绍怎么使用的却很少。

security onion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security onion是一个封装了很多有关于IDS软件的一个基于ubuntu的操作系统,里面的组件包括:snort(入侵检测引擎)、suricata(入侵检测引擎)、bro(入侵检测分析系统)、sguil(入侵检测分析系统)、squert(前端显示)、snorby(前端显示)、wireshark(抓包)、xplico(流量审计)

security onion对硬件的要求?

snort:200~300Mbps时开始丢包,500mbps时无法工作(不推荐使用该引擎)

suricata:能承受的流量比snort高,结合pfring可以承受很高的流量。

在一个流量达到700mbps以上吞吐的线路环境,需要一台1.5w元以上配置的服务器(2017年),配置的要点是需要有性能十分强劲的CPU(E5或者以上),内存32G以上、独立万兆网卡(建议)。

security onion部署要点?

一般情况下,security onion的功能有很多。但是只开一两个功能就可以了。例如suricata+squert。snorby不建议开启(显示不实时,而且体验很差)。同时开多个功能会非常消耗性能。部署的地点是首先要明确你要保护什么,想要获得什么情报。推荐的部署地点是出口线路、机密服务器到普通网络之间的线路。

一般部署步骤:上线运行一段时间,把排名前几位的确认无用的SID写进disablesid.conf里面剔除掉(噪声过滤),让后再根据业务需求写自定义规则

如果站点使用的是HTTPS方式对外发布服务,为了IDS的工作更加有效。可以部署在明文的传输段,也就是避开部署在HTTPS服务器前面。部署推荐如下:client-->NGINX----(此处的流量被镜像到security onion)----应用服务器

#此处的NGINX负责进行SSL加密。当然,nginx也可以是apche、F5等。流量镜像到IDS的方法是用交换机的镜像端口功能,如下(以华为的设备为例),

接sniffer的端口配置:observe-port 1 int ethernet0/0/1

被镜像的端口:

int ethernet0/0/15

 port-mirroring to observe-port 1 inbound

seucrity的配置核心-规则(重要的工作)

suricata可以使用ET和GPL等检测规则。但是后期需要信息安全工程师进行持续优化以及自定义。规则可以简单分为官方规则和自定义规则。官方规则是由一些专业的安全人员写出来的。一般如果不是对安全原理研究得特别深的情况下,不用去动他。自定义规则可以在官方规则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

自定义规则可以这样写(自然语言描述):

在非工作时间有非自动系统账号登录LVS就产生告警。

针对某服务器(没有修复)检测到heart beat特征就告警。

IDC的服务器不是通过堡垒机登录的就告警。

通过security onion发现攻击(重要的工作)

举例,如果出口线路被扫描的话,上squert会有如下发现:

发现攻击后应该做什么?

场景1(对外服务网络):可以使用防火墙阻挡已知的攻击、用交换机/路由器的ACL阻挡攻击者IP、推进漏洞修复的工作、改进安全对策等。

场景2(办公内网):可以知道内网PC是否中毒;内网是否有人企图要发起攻击;是否有僵尸PC;

综上所述。入侵检测系统security onion的主要工作在于如何优化检测规则和告警,以及提升自身发现攻击的能力。提升发现攻击能力的前提是学会攻击。

security onion部署总结:

有很多人发现吧security onion部署上去后发现好像没什么卵用。其实不然,它就像一把锤子,用成什么效果完全取决于安全人员的水平。security onion的部署关键在于“围绕场景而定制”。

        如果你部署办公网的出口,每天估计会产生10万个以上的告警。细看告警,你会发现很多告警是很无稽的。例如http发现有明文密码、翻墙、发现有机器跑着过期的flash版本......超级多。但问题是,这些告警都很无聊吗?不是的。这些告警都是通用的告警。因为用http来传送明文密码的确是非常不安全,过期的flash版本也会导致很大的被入侵的风险。只是别人没有搞你而已。然后这些告警都是通用的告警。我们是不需要的。这时候我们要根据办公网的出口场景来定制各种各样的场景,把不用的特征关闭。上一些自己关注的特征,例如僵尸主机特征等等。

        如果你部署在一台对内服务的WEB服务器的前面。发现有注入的告警。那么这时候就你要注意你的内网已经被入侵了(不用怀疑),或者是主机被外部人员入侵,又或者是来自员工的入侵。

        综上所述。你要知道你要保护什么资产,然后决定怎么去部署security onion,部署的过程根据场景需求来定制规则。去掉噪声,然后你会发现security onion会是一个办公、生产、学习的网络安全利器!

引发告警的特征:

UNION

XSS

访问MYSQL的information_schema

引发告警的特征:

此时注入已经成功,可以获得列的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4501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1
下一篇2023-06-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