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S、TPS、PV、UV、GMV、IP、RPS等各种名词,外行看起来很牛X,
Queries Per Second,每秒查询数。每秒能够响应的查询次数。
QPS是对一个特定的查询服务器在规定时间内所处理流量多少的衡量标准,在因特网上,作为域名系统服务器的机器的性能经常用每秒查询率来衡量。每秒的响应请求数,也即是最大吞吐能力。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的缩写,每秒处理的事务数目。一个事务是指一个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服务器做出反应的过程。客户机在发送请求时开始计时,收到服务器响应后结束计时,以此来计算使用的时间和完成的事务个数,最终利用这些信息作出的评估分。
TPS 的过程包括:客户端请求服务端、服务端内部处理、服务端返回客户端。
例如,访问一个 Index 页面会请求服务器 3 次,包括一次 html,一次 css,一次 js,那么访问这一个页面就会产生一个“T”,产生三个“Q”。
page view即页面浏览量,通常是衡量一个网络新闻频道或网站甚至一条网络新闻的主要指标。户每一次对网站中的每个页面访问均被记录 1 次。用户对同一页面的多次刷新,访问量累计。
根据这个特性,刷网站的 PV 就很好刷了。
与 PV 相关的还有 RV ,即重复访问者数量(repeat visitors)。
访问数(Unique Visitor)指独立访客访问数,统计1天内访问某站点的用户数(以 cookie 为依据),一台电脑终端为一个访客。
Internet Protocol独立 IP 数,是指 1 天内多少个独立的 IP 浏览了页面,即统计不同的 IP 浏览用户数量。同一 IP 不管访问了几个页面,独立 IP 数均为 1;不同的 IP 浏览页面,计数会加 1。IP 是基于用户广域网 IP 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访问者的,所以,多个用户(多个局域网 IP)在同一个路由器(同一个广域网 IP)内上网,可能被记录为一个独立 IP 访问者。如果用户不断更换 IP,则有可能被多次统计。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的简称。只要是订单,不管消费者是否付款、卖家是否发货、是否退货,都可放进 GMV 。
代表吞吐率,即 Requests Per Second 的缩写。吞吐率是服务器并发处理能力的量化描述,单位是 reqs/s,指的是某个并发用户数下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
某个并发用户数下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最大的请求数,称之为最大吞吐率。
我觉得这得分人来看,就比如说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当有人问你是什么工作的时候,你说我是程序员,我相信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给你加上枯燥的标签,甚至还会称呼你为秃头大叔,因为在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之下,程序员就是一个很枯燥的工作,而且掉头发还特别的严重,甚至他们还认为程序员的日常穿着就是格子衬衫配牛仔裤。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要知道有的互联网公司是很注重公司文化的,单单就得穿着这一方面来说,就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就比如说公司会找人设计几套符合公司主题的衣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种衣服非常的潮流,穿在身上一点都不像程序员,所以说不要一上来就给别人贴标签,要深入的了解他们再做评判。
但是话又说回来,程序员确确实实是一个需要加班的职业,因为你也不知道哪一天服务器就会陷入到崩溃的境地,特别是那些做游戏的,有可能大晚上老板会打电话给你,让你从床上爬起来,去公司里面加班,毕竟那些玩游戏的晚上可不休息,一旦服务器崩溃,那你就要去解决。
还有特别是项目比较忙的时候,你是没有什么休息时间的,有可能从早到晚都是连轴转的,但是也不是没有好处,就是程序员的工资普遍来说是非常高的,特别像那种在大公司上班的程序员,年薪都有好几十万。
本来是好好的程序员,硬生生让自己成为了“网管”。
1、公司电脑哪里出问题了,他就会在那里。他是工科大学毕业的程序员,编程玩得贼溜,甚至在刚到公司的时候,还曾经在公司的服务器后台放了一些自己开发的编程小游戏,点击就能够运行。那时候我有服务器权限,还曾经玩过他做的编程游戏,不管是从界面UI、运行流畅程度来讲,他做得都挺好的。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程序员,到了公司之后,却成为了一个“网管型”的员工:公司里行政办公人员大概有百来人,几乎每个人都有配置电脑,不过由于这些电脑都是“久经考验”的,所以时不时就会发生问题。而这个时候,不管是关机重启就能解决的问题,还是需要更换内存条、更换cpu之类的硬件问题,大家都会喊他来解决。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会不适应,我一个写程序的,怎么让我来做这种事情呢。不过公司也没有太多需要编程的任务,所以他只能都接着,都去看看……
2、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服务器换了都得他来修。于是,软件问题的基本就是当场解决。但是那些硬件问题,比如硬件出了问题无法再使用,需要重新购买或者更换硒鼓、给硒鼓加碳粉等等问题,也都需要他来解决了。
他说,我感觉我就是一开电脑店的,负责给客户收拾破烂、装装系统什么的,一点都不像个搞编程的程序员,我都快把我的编程知识忘光了。
然而,公司里哪个办公室需要更换硒鼓,他还是屁颠屁颠地拿出去换。
3、正经编程不再需要,技能开始萎缩。因为知道他有编程的能力,所以也会跟他聊编程方面的知识,奈何公司需要使用编程的地方也不多。于是就让他自己主动去开发看看,哪些编程适合我们公司使用,毕竟他修设备、调试电脑跟服务器都走遍了公司各个办公室跟车间了,哪里有需要,他自己应该是比较有底的。
不过,大概是长期从事与他期待的本职工作不同的业务吧,他已经渐渐不把自己当成程序员看待了,反而已经融入了“网管”这个角色。
甚至他把以前服务器里自己编程的小游戏也给删除了,只剩下一堆实用的系统文件跟维修工具文件,方便他在不同办公室维护的时候能够快速登录远程使用。
其实一个人毕业之后,多数都是难以从事自己之前所学专业的工作。甚至哪怕从事“相关”的工作,也可能与自己原先所学的不符。所以,是否能在先就业再择业之中做出一个好的决定,能够保持自己长期的发展潜力,而不被繁琐、机械的工作所限制,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