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段式推论?

什么是三段式推论?,第1张

三段式推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个部分: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

例如: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含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三段论推理是根据两个前提所表明的中项M与大项P和小项S之间的关系,通过中项M的媒介作用,从而推导出确定小项S与大项P之间关系的结论。

演绎学派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演绎法。作为演绎法,其基本特征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段式推理。具体到会计理论研究中,一般是将企业与具体的外部经济环境联系起来,并引入或借鉴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界定几个会计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如收益、资产等,从而逐步推导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理与方法。

1、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5、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也是否定的;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

6、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7、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则结论也是特称的。

三段论规则是判定三段论形式正确与否的标准。遵守三段论规则是保证三段论形式正确、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段论规则主要有:

(1)在一个三段论中,有、而且只有三个项,即大项、中项和小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四词项(概念)的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错误。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或“小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4)以两个否定命题为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5)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命题,则结论必为否定命题如果结论是否定命题,则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命题。

(6)以两个特称命题为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7)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特称命题,则结论必为特称命题。

三段论的上述规则,是三段论公理所反映的客观规律性在三段论形式中的体现和具体化。这些规则有些是基本的(如前五条),有些则是由其他规则所推导出来的(如后二条)。

但它们都统一地保证着三段论形式的有效性,从而遵守这些规则,就能由真的前提必然地推出真的结论。而违反其中任何一条规则,就不是一个正确的、有效的三段论,就不能保证由真的前提必然推出真的结论

扩展资料:

三段论是由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和一个直言命题作为结论而构成的推理。例如,所有的植物都需要水分,玉米是植物。

因此,玉米是需要水分的。在这个三段论当中,第一个直言命题叫做大前提,第二个直言命题叫做小前提,第三个直言命题叫做结论。水分在结论中做谓项,出现在大前提中,被称为大项。玉米在结论中做主项,出现在小前提中,被称为小项。

这种三段论的题型,一般有两种考察方式,一是结论型二是前提型。结论型题目是指,题目中有前提,让我们去推导出结论。

一般我们采用文字推理或文氏图的方法来应对。前提型是指,题目当中有前提,有结论但是只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前提是无法推出结论的,需要我们去补充前提。这种题型建议大家采用文字推理的方式去应对。

三段论的本四种标准形式:

所有A是B+所有B是C →所有A是C

所有A是B+所有B不是C →所有A不是C

有些A是B+所有B是C →有些A是C

有些A是B+所有B不是C →有些A不是C

三段论的推理规则:

在两个前提中,量词“所有”至少要出现一次

所有+所有→所有所有+有些 →有些是+是 →是是+不是 →不是

A、B、C三个概念各出现两次

结论中的判断为否定的,则两个前提中的判断中有一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段论规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4551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2
下一篇2023-06-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