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显卡推荐?

ai显卡推荐?,第1张

晓查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QbitAI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游戏显卡一卡难求(原价)的今天,英特尔给玩家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正式发布高性能游戏显卡品牌Arc(中文名:锐炫)。

这次,英特尔不再只是“画饼”,而是放出了多款游戏的实机演示画面,包括《极限竞速:地平线4》、《地铁:离去》等3A大作。

△ 极限竞速:地平线4

△ 地铁:离去

英特尔表示,第一代显卡代号为Alchemist(炼金术士),以后每一代显卡将分别以B、C、D开头单词命名:Battlemage(战斗法师)、Celestial(天空)和Druid(德鲁伊)。

从命名就能看出浓浓的游戏显卡味儿。

Alchemist显卡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发售,支持台式机和笔记本两种平台。

性能如何?

看过了游戏实机演示画面,那么英特尔Alchemist显卡的性能究竟如何呢?

不好意思,英特尔官方并没有给出具体参数,我们只知道它应该比英特尔去年发布的DG1强上不少。

因为Arc GPU将基于英特尔的Xe-HPG高性能微架构,而DG1是基于Xe-LP低功耗微架构。

至于光线追踪、AI超分辨率、可变刷新率这几项游戏显卡的重要功能,Alchemist显卡都具备。(英伟达的超分辨率技术叫做DLSS,AMD的叫做FSR。)

△ 光线追踪

△ AI超分辨率

据知情人士透露,Alchemist显卡主要是与400~600美元之间的游戏显卡进行竞争,也就是与RTX 3060Ti/3070或RX 6700 XT(原价)争夺市场,因此Alchemist显卡应该与这些显卡性能相近。

20年后重回独显市场

其实,早在1998年,英特尔曾经发布过一款极为短命的独立显卡i740,由于这款产品的失败,英特很快退出了独显市场。

由于GPU在计算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英特尔决定重回显卡市场。

到目前为止,英特尔已经推出过一款使用Xe LP架构的Iris Xe显卡,代号为“DG1”,于今年下半年出货。

DG1为低功耗卡,主要是为工作站设计的,而非游戏设备。DG1游戏性能一般,据外媒报道,其性能甚至不如英伟达的GTX 1050或AMD的RX 560。

而且DG1也非一般用户可以使用,因为它只支持一些特殊BIOS的主板,若BIOS不支持,那么显卡就无法点亮。

从第11代酷睿笔记本CPU开始,英特尔开始在集成显卡中使用Iris Xe架构,游戏性能相比之前的集显有不小的提升,能以1080p流畅运行不少低负载游戏。

会不会是空气卡

现在,游戏玩家最关心的问题是,英特尔显卡是否也会像N卡一样成为空气卡。

不幸的消息是,有可能。

今年年初,路透社曾报道,DG2——也就是Alchemist显卡——会由台积电代工,并使用7nm工艺,果真如此的话,那我们可能要空欢喜一场了。

虽然显卡你可能买不到,但是你可以在英特尔官网上买到印有显卡品牌LOGO的T恤衫。

不过好消息是,相比RTX 30系列使用的三星8nm工艺,台积电7nm工艺显然更优。而且到了2022年,芯片紧缺的情况应该有所缓解。

无论如何,台积电7nm对三星8nm,这波优势在英特尔。英特尔的游戏显卡值得期待。

参考链接:

https://www.intel.com/content/www/us/en/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visual-technology/arc-discrete-graphics.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RHYgNQD8-c&ab_channel=IntelGaming

https://www.theverge.com/2021/8/16/22626912/intel-arc-gpu-brand-alchemist-codename-release-date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technologyNews/idUSKBN29H0EZ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以人工神经网络为架构,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算法。深度学习在搜索技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可见其重要性

熟悉深度学习的人都知道,深度学习是需要训练的,所谓的训练就是在成千上万个变量中寻找最佳值的计算。这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识别,而最终获得的数值并非是人工确定的数字,而是一种常态的公式。通过这种像素级的学习,不断总结规律,计算机就可以实现像人一样思考。因而,更擅长并行计算和高带宽的GPU,则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

很多人认为深度学习GPU服务器配置跟普通服务器有些不一样,就像很多人认为做设计的机器一定很贵一样。其实只要显卡或者CPU满足深度学习的应用程序就可以进行深度学习。由于现在CPU的核心数量和架构相对于深度学习来说效率会比GPU低很多,所以大部分深度学习的服务器都是通过高端显卡来运算的。

这里谈谈关于深度学习GPU服务器如何选择,深度学习服务器的一些选购原则和建议:

1、电源:品质有保障,功率要足够,有30~40%冗余

稳定、稳定、还是稳定。一个好的电源能够保证主机再长时间运行不宕机和重启。可以想象一下,计算过程中突然重启,那么又要重来,除了降低效率,还影响心情。有些电源低负载使用的时候可能不出问题,一旦高负载运行的时候就容易出问题。选择电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功率有冗余品质过硬,不要功率刚刚好超出一点。

2、显卡:目前主流RTX3090,最新RTX4090也将上市

显卡在深度学习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是预算的一大头。预算有限,可以选择RTX3080 /RTX3090/RTX4090(上月刚发布,本月12日上市)。预算充足,可以选择专业深度学习卡Titan RTX/Tesla V100 /A6000/A100/H100(处于断供中)等等。

3、CPU:两家独大,在这要讲的是PC级和服务器级别处理器的定位

Intel的处理器至强Xeon、酷睿Core、赛扬Celeron、奔腾Pentium和凌动Atom5个系列,而至强是用于服务器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是酷睿。当下是第三代Xeon Scalable系列处理器,分为Platinum白金、Gold金牌、 Silver 银牌。

AMD处理器分为锐龙Ryzen、锐龙Ryzen Pro、锐龙线程撕裂者Ryzen Threadripper、霄龙EPYC,其中霄龙是服务器端的CPU,最常见的是锐龙。当下是第三代 EPYC(霄龙)处理器 ,AMD 第三代 EPYC 7003 系列最高 64核。

选择单路还是双路也是看软件,纯粹的使用GPU运算,其实CPU没有多大负载。考虑到更多的用途,当然CPU不能太差。主流的高性能多核多线程CPU即可。

4、内存:单根16G/32G/64G 可选,服务器级别内存有ECC功能,PC级内存没有,非常重要

内存32G起步,内存都是可以扩展的,所以够用就好,不够以后可以再加,买多了是浪费。

5、硬盘: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通常系统盘追求速度用固态硬盘,数据盘强调存储量用机械盘

固态选择大品牌企业级,Nvme或者SATA协议区别不大,杂牌固态就不要考虑了,用着用着突然掉盘就不好了。

6、机箱平台:服务器级别建议选择超微主板平台,稳定性、可靠性是第一要求

预留足够的空间方便升级,比如现在使用单显卡,未来可能要加显卡等等;结构要合理,合理的空间更利于空气流动。最好是加几个散热效果好的机箱风扇辅助散热。温度也是导致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7、软硬件支持/解决方案:要有

应用方向:深度学习、量化计算、分子动力学、生物信息学、雷达信号处理、地震数据处理、光学自适应、转码解码、医学成像、图像处理、密码破解、数值分析、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科研领域。

软件: Caffe, TensorFlow, Abinit, Amber, Gromacs, Lammps, NAMD, VMD, Materials Studio, Wien2K, Gaussian, Vasp, CFX, OpenFOAM, Abaqus, Ansys, LS-DYNA, Maple, Matlab, Blast, FFTW, Nastran等软件的安装、调试、优化、培训、维护等技术支持和服务。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Ai17316391579」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Ai17316391579/article/details/127533617

GeForce、Quadro、Tesla、GeForce系列等。

GeForce,中文名称精视,这个类型的显卡,是面对大众家庭用户,主要娱乐用途,主要是3D游戏,这也是销量最高的类型,到现在为止到了第16代,GTX10xx相对于专业卡,GeForce相当的便宜,由于支持CUDA,现在机器学习一般都是用GTX108OTi。QuadroQ系列的是专业图形设计卡,比如制图方面价格比GeForce贵不少。Tesla服务器专用卡,用于大规模并行计算,非常适合用于机器学习,但是由于价格太贵,一般的企业都是选择用GeForce,比如GTX1080。

性能需求如果是打英雄联盟这类网络游戏,挑便宜的就可以了,或者二手的卡都行,要求实在太低,实话说核显都足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4777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7
下一篇2023-06-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