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溶液,在室温下固化后形成的PVC膜是硬的还是软的

PVC溶液,在室温下固化后形成的PVC膜是硬的还是软的,第1张

这需要看使用助剂的多少。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聚氯乙烯,英文简称PVC,是氯乙烯单体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热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之为氯乙烯树脂。

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相对密度1.4左右,玻璃化温度77~90℃,170℃左右开始分解,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

PVC曾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通用塑料,应用非常广泛。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1.诱导成膜

丙烯酞胺(AM ) 可以用诱导成膜聚合制成晶态聚丙烯酞胺膜。将AM 明胶及光敏剂的混合透明水溶液涂布于玻璃表面上,由于明胶分子的诱导作用,AM 分子、水分子或两者的缔合分子均匀分布于玻璃面上,AM 于室温下成膜并结晶,可得到直径达数厘米的球状晶体,经紫外光照射聚合后,小晶片失去其明显的棱角呈粒状。用正交偏光显微镜观察诱导成膜聚合的PAM球晶时, 发现它具有光学异性效应。该膜经沸水处理便得到具有一定强度、孔隙分布较均匀的大球晶薄膜材料。它是比较理想的光学薄膜。

2.完全蒸发成膜

以二甲基甲酰胺(DMF) 和四氢呋喃(THF) 混合液为溶剂, 乙二醇为致孔剂,聚氨酯(PU)为基材, 应用完全蒸发法可制得PU 多孔膜。实验结果表明,膜的结构与性能和蒸发速率常数密切相关,如改变铸膜液组成和制膜工艺条件可制得各种不同要求的多孔膜, 临床试验结果证明此膜是良好的皮肤代用品材料。

3.等离子体聚合表面改性

聚氯乙烯与液晶N 一对乙氧基苄叉对丁基苯胺(EBBA ) 的共混体系(70/30) 有良好的相容性, 并可使膜的透气率大幅度提高,但存在液晶挥发流失问题。利用氟碳化合物有较好的厌氧性能,用等离子聚合法在累积复合膜表面进行改性可提高其氧氮分离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氟碳聚合物在膜表面的沉积厚度主要取决于沉积时间,其交联度随单体流人质量的输人能值增加而增加,在单体流速较小和沉淀时间短的条件下,可获得α值较高的改性累积复合膜。

4.成膜物质功能化法

成膜物质功能化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功能性物质连接在成膜物质上,然后将其通过浇铸或相转化法直接成膜, 这是制备整体性智能膜的常用方法。通过共混交联法制备了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聚乙烯醇/聚丙烯酸pH 响应型智能膜, 该膜对尿素、愈创木酚甘油酯、L -色氨酸、VB12具有不同的选择渗透特性。

5.表面接枝

表面接枝法是先通过化学(自由基引发剂、臭氧等)或物理手段(如紫外光、等离子体、高能辐照等)在已有商品聚合物膜表面生成反应活性中心,然后利用这些活性中心引发其他单体在膜表面聚合, 从而生成“聚合物刷”。接枝法制备智能膜如图所示。接枝法根据自由基产生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化学接枝法、等离子体接枝法、光接枝法和高能辐射接枝法等。

6.共混法

共混改性是制备智能膜的新方法, 共混法由于结合了各共混材料的性能, 因此具有很大的优势。共混应注意的问题是各共混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其优点是:改性与成膜同步进行,工艺简单,不需要繁琐的后处理步骤, 极易实现材料的工业化;改性剂能同时覆盖膜表面和膜孔内壁,不会引起膜结构的破坏。共混法在制备亲水性多孔膜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在智能膜研制方面才刚刚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4813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8
下一篇2023-06-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