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思路:如何配置带SAN的服务器

存储思路:如何配置带SAN的服务器,第1张

LUN在阵列上进行设置,然后你必须在主机层对其进行处理。随着存储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管理员对存储的可用性与可靠性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把10个20GB的LUN分配给10个不同的分区还可以接受,现在200GB已经不能算做很大的容量了。

首先,在了解文件系统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必要步骤。在创建一个文件系统之前,必须完成以下步骤:

按照之前文章中所述方法配置阵列,将LUN分配给主机。

连接光纤,每个卡一个,连接到两个fabric上的两台交换机上。

对两个交换器进行分区,分区要恰当,以确保initiator与目标之间彼此可见。

确保可以看到所有的LUN。

配置多路径:路径故障排除。

最后一步比较困难,这取决于你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与磁盘阵列。这一点,很快便会在下文中谈及。

到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可以在服务器上“看到”新的LUN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打开磁盘管理器(Disk Manager)应当能够让新卷开始工作(有些要求必须重启)。在Linux操作系统,起码是最近的Linux版本,应该可以立刻发现新的LUN。在Solaris操作系统下,你需要运行“cfgadm”或者也有可能需要用到“devfsadm”命令才能够看到新的LUN。

如果只有一条路径通向存储,那么你就应该创建文件系统了。然而,绝大部分带有SAN的主机都有两条通向LUN的路径,所以主机会看到同一个LUN两次,每个目标一次。因为存储阵列有两个接口,因此,确实会有两个目标。这时,需要主机能够识别这两个目标均其实是同一个卷。

多重路径是基于主机的驱动,并且需要与阵列支持相结合,它可以为你的存储阵列提供冗余的连接。如果你希望在所有看到的LUN上创建文件系统,并决定让每一个LUN彼此独立的话,磁盘阵列将会不堪重负。阵列上有一个概念叫“主控制器”,如果某一initiator试图访问非主目标上的LUN,而不先使用首选的路径的话,阵列就会自我保护。这是一种简单而且不错的方法,可以帮助你了解它。

如果你象我们上次推荐的那样,为每个控制器分配了一个LUN,你的主机将能够成功地使用一半的LUN。它可以创建文件系统,并且成功地使用每个LUN,但是只能通过它的首选控制器。如果控制器或者交换机出现了故障,唯一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一半的卷不见了。使用多重路径设备节点意味着底层“真正”的设备可能会偶然消失,可是当磁盘和存储阵列配合良好了之后,操作系统不会看到已经安装好的磁盘设备消失掉。

真正配置多重路径的工作决不烦琐。如果你想让生活更简单些,可以使用Veritas Volume Manager来设置DMP(Dynamic MultiPathing)。它可以工作在所有的操作系统上,在每个操作系统上的工作情况也完全一样。你还可以顺带着得到一个额外的好处——与操作系统无关的文件系统,如果需要在平台见迁移卷的话,这就会非常方便。

如果不能使用DMP,你有两种方法来处理这种情况。首先,你可以尝试从存储制造厂商那里获取驱动。如果你购买的阵列支持你的操作系统,很可能只需要安装厂商的驱动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话,你可以尝试用操作系统自带的本地多重路径驱动来解决问题。

例如Solaris操作系统就可以很好地支持多重路径。它可以和Sun推崇的存储良好配合,但是也许完全不能和一些存储配合。这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因此,在购买该阵列之前,请确保已经对其有充分了解。

配置好了多重路径之后,你就有了一套设备,你可以自由地使用它们。真实的设备现在并不显示出来,所以你希望确保你在使用的是多重路径设备节点,而不是物理路径。

接下来的就到了很有趣的一个部分。你要开始计划并搭建文件系统了。在这里要特别小心,因为即使是有Veritas 或者ZFS这样灵活的卷管理器,可是如果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你仍然会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这些决定都是关于使用细节的,所以在这里我能给出的最好建议就是仔细考虑。绝大部分人都喜欢把一定数量的LUN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一些的文件系统,但是注意不要把文件系统弄得太大了,以免无法在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对它的备份。太大的文件系统还意味着故障修复工作会变得极其痛苦。

当然,不要忘记在安全的地方保存交换机和阵列的设置,并把你的多路径和文件系统决策用文件的方式记录下来。多路径最大的优点体现在测试阶段。现在向前冲吧,可以考试拷贝大文件,充分利用光纤啦!

Server SAN是由多个独立的服务器带的存储组成的一个存储资源池,有着良好的性价比和扩展性。由Server SAN架构所支撑的数据中心相对于传统数据中心有着:整体性能峰值、综合性价比、管理与运维等多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Server SAN架构属于Hyperscale,聚合和闪存趋势交汇的技术。随着设备和联网存储(包括DAS和SAN)的分离,共享和管理大量数据的需求促生了存储阵列。

而企业闪存方案的出现后,存储智能又回到运算的范畴。聚合型架构和Hyperscale架构通过创建可重复堆栈级别的部署来简化操作。高速低延时,闪存,数据爆炸和新应用设计等等,都为IT架构的重组带来了机遇。

扩展资料

许多架构变体在Server SAN下都会找到适合的位置。存储的管理应该简单到“存储”的范畴,换言之,管理员不应该担心LUN,端口或交换机配置。该系统对系统特征如此了解,不需要再有调节旋钮或了解RAID类型。

该方案必须支持多个应用和容量;软件应该能够优化系统,整个租户或应用的整体数据传输量。一些架构可以将数据动态迁移到应用,且反之亦然。这一点是传统联网存储所做不到的,因为传统的联网存储中运算和存储是分离的。

当数据以最小的网络延时到达处理器附近时,性能回避传统SAN略低。Server SAN超越了DAS在性能和容量方面的限制。对磁盘和闪存的支持扩展的实用应用情境。PCIe Flash和原子级写入带来了最大性能的潜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4824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9
下一篇2023-06-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