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波谱学家 Kroto 教授与美国莱斯大学的 Smalley和 Curl 两教授在合作研究中,发现碳元素可以形成由 60 个或 70 个碳原子构成的高度对称性笼状结构的 C60和 C70分子,被称为巴基球(Buckyballs)。1991 年,日本 NEC 科学家 Iijima 在制取 C60的阴极结疤中首次采用高分辨隧道电子显微镜发现一种外径为 515nm、内径为 213nm,仅由两层同轴类石墨圆柱面叠而成的碳纳米管。随后在 1993 年,Iijima和 Bethune研究小组同时报道合成了结构十分简单的单壁碳纳米管,这为理论预测碳纳米管的性能提供了实验上的可能性,进一步拓宽了碳簇材料的范围,也极大地促进了对碳纳米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使得该领域成为如今全球研究的一个热点 。
碳纳米管中碳原子以sp2 杂化为主,同时六角型网格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弯曲,形成空间拓扑结构,其中可形成一定的sp3 杂化键,即形成的化学键同时具有sp2 和sp3 混合杂化状态,而这些p 轨道彼此交叠在碳纳米管石墨烯片层外形成高度离域化的大π 键,碳纳米管外表面的大π 键是碳纳米管与一些具有共轭性能的大分子以非共价键复合的化学基础。
对多壁碳纳米管的光电子能谱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单壁碳纳米管还是多壁碳纳米管,其表面都结合有一定的官能基团,而且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碳纳米管由于制备方法各异,后处理过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表面结构。一般来讲,单壁碳纳米管具有较高的化学惰性,其表面要纯净一些,而多壁碳纳米管表面要活泼得多,结合有大量的表面基团,如羧基等。以变角X 光电子能谱对碳纳米管的表面检测结果表明,单壁碳纳米管表面具有化学惰性,化学结构比较简单,而且随着碳纳米管管壁层数的增加,缺陷和化学反应性增强,表面化学结构趋向复杂化。内层碳原子的化学结构比较单一,外层碳原子的化学组成比较复杂,而且外层碳原子上往往沉积有大量的无定形碳。由于具有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的不均匀性,碳纳米管中大量的表面碳原子具有不同的表面微环境,因此也具有能量的不均一性。
碳纳米管不总是笔直的,而是局部区域出现凸凹现象,这是由于在六边形编制过程中出现了五边形和七边形。如果五边形正好出现在碳纳米管的顶端,即形成碳纳米管的封口。当出现七边形时纳米管则凹进。这些拓扑缺陷可改变碳纳米管的螺旋结构,在出现缺陷附近的电子能带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另外,两根毗邻的碳纳米管也不是直接粘在一起的,而是保持一定的距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