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笔记Docker容器化部署

思源笔记Docker容器化部署,第1张

思源笔记是一款本地优先的 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支持完全离线使用,支持 Docker 部署 ,通过 Docker 镜像将思源部署在服务器上来搭建自己的云端笔记,通过授权码控制访问权限,方便多人协作。

但是官方的Docker部署教程需在安装完成后才能查看[捂脸],网上现有Docker部署资料亦有错误及不完善之处,因此基于 2022年4月22日 b3log/siyuan:v2.0.0 版编写此教程分享给大家。

容器官方发布地址 :https://hub.docker.com/r/b3log/siyuan

部署步骤

一:拉取镜像

二:创建数据本地存储目录并授权

三:部署

部署参数说明:

权限说明:

grammarly-extensiongrammarly-extension镜像中是使用默认创建的普通用户 siyuan(uid 1000/gid 1000)来启动内核进程的,所以在宿主机创建工作空间文件夹时请注意设置该文件夹所属用户组:chown -R 1000:1000 /siyuan/workspace,在启动容器时需要带参数 -u 1000:1000。

Docker镜像升级

为保证数据完整,建议部署时映射文件存放目录至本地

要求不高,基本上所有电脑都是可以下载使用的。

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作为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CPU自产生以来,在逻辑结构、运行效率以及功能外延上取得了巨大发展。

发展历史编辑播报

CPU出现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处理器架构设计的迭代更新以及集成电路工艺的不断提升促使其不断发展完善。从最初专用于数学计算到广泛应用于通用计算,从4位到8位、16位、32位处理器,最后到64位处理器,从各厂商互不兼容到不同指令集架构规范的出现,CPU自诞生以来一直在飞速发展。

CPU发展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通常将其分成六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1年-1973年)。这是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代表产品是Intel4004处理器。

1971年,Intel生产的4004微处理器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标志着CPU的诞生;1978年,8086处理器的出现奠定了X86指令集架构,随后8086系列处理器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终端、高性能服务器以及云服务器中。

(2)第二阶段(1974年-1977年)。这是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代表产品是Intel8080。此时指令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了。

(3)第三阶段(1978年-1984年)。这是16位微处理器的时代,代表产品是Intel8086。相对而言已经比较成熟了。

(4)第四阶段(1985年-1992年)。这是32位微处理器时代,代表产品是Intel80386。已经可以胜任多任务、多用户的作业。

1989年发布的80486处理器实现了5级标量流水线,标志着CPU的初步成熟,也标志着传统处理器发展阶段的结束。

(5)第五阶段(1993年-2005年)。这是奔腾系列微处理器的时代。

1995年11月,Intel发布了Pentium处理器,该处理器首次采用超标量指令流水结构,引入了指令的乱序执行和分支预测技术,大大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因此,超标量指令流水线结构一直被后续出现的现代处理器,如AMD(AdvancedMicrodevices)的锐龙、Intel的酷睿系列等所采用。

(6)第六阶段(2005年至2021年)。处理器逐渐向更多核心,更高并行度发展。典型的代表有英特尔的酷睿系列处理器和AMD的锐龙系列处理器。

为了满足操作系统的上层工作需求,现代处理器进一步引入了诸如并行化、多核化、虚拟化以及远程管理系统等功能,不断推动着上层信息系统向前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4930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