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发布形式可分为:书面
作业指导书、口述作业
指导书。 2、按内容可分为: 1)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2)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3)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 [编辑] 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ISO9000系列标准中对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1、“如果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则应对生产和安装方法制订作业指导书”(GB/T19001-ISO9001——9.1)。 2、 生产作业可由作业指导书规定到必要的程度。应对工序能力进行研究以确定工序的潜能。整个生产中使用工艺规定也应写成书面文件,各个作业指导书中均应引用。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规定圆满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准则。……(GB/T19004-ISO9004——10.1.1)。 3、“应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对作业指导书,规范和图样进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5)。 [编辑] 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与步骤 [编辑] 基本要求 1、内容应满足 (1)5W1H原则 任何作业指导书都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 a.Where: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 b.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c.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d.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 e.When:什么时候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f.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 (2)“最好,最实际”原则 a.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b.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 2、数量应满足 1)不一定每一个工位,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业指导书。 2)“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才用。 3)描述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就根据各组织的要求来确定。 4)培训充分有效时,作业指导书可适量减少。 5)某获证企业质量手册中引用的作业指导书清单。 3、格式应满足 1)以满足培训要求为目的,不拘一格。 2)简单、明了、可获唯一理解。 3)美观、实用。 [编辑] 编写步骤 1、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任务一般由具体部门承担。 2、明确编写目的是编写作业指导书的首要环节。 3、当作业指导书涉及其它过程(或工作)时,要认真处理好接口。 4、编写作业指导书时应吸收操作人员参与,并使他们清楚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编辑] 作业指导书的管理 1、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1)作业指导书应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才执行,一般由部门负责人批准。 2)未经批准的作业指导书不能生效。 2、作业指导书是受控文件 1)经批准后只能在规定的场合使用。 2)严禁执行作废的作业指导书。 3)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更改和更新。 [编辑] 作业指导书应用分析 [编辑] 分析一:
岗位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运用[1] 目的和作用 在实施HSE管理体系过程中,文件和实施程序内容较多,不便于岗位人员学习,因此,单一岗位需要一份比较系统的指导文件。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是结合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和HSE管理方法发展而来的此类文件,囊括了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应当掌握和了解的知识。 编制这样一种指导书,要从员工和岗位的角度出发,使员工对有关该岗位的相关知识和工作能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在该岗位上工作可能遇到的危害、风险和隐患,应当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岗位作业指导书可以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每一岗位都要有一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到岗位员工手中,以便于员工随时学习和查阅。因此,组织学习培训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成为员工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具体内容 针对不同岗位编制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有的岗位要巡回检查,有的重复性较强,有的随机、临时性工作较多,所以,有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有的则比较简单。 以比较复杂的岗位作业指导书为例介绍其包括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十二个项目:岗位描述,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安全职责,岗位职责,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工作规范(内容),隐患分析及削减措施,系统内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系统内工艺流程图,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增加或减少相关的项目和内容,便于增强可操作性,对基层的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导性。 (1)岗位描述。这一部分是对一个岗位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其作用是使在该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对这个岗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一项包括岗位名称、工作概述、岗位关系、特殊要求、工作权限、职业资格和工作考核七项内容。 (2)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这一部分描述了这个岗位各方面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有什么要求和标准。这是一个总体的概述,使岗位员工对这个岗位的工作要达到什么要求有清楚的认识。 (3)安全职责。这一部分使员工清楚该岗位在安全方面应当遵守的职责是什么,要做好哪些安全工作,要负什么样的责任。 (4)岗位职责。这一部分是介绍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多年来企业管理中好的管理做法。目前,有的企业流于形式,应当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对其内容不断修订,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能量化的内容尽量量化,避免空洞的内容,既不起界定职责的作用,也无法考核。 (5)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顾名思义,这一部分是针对需定时巡回检查的岗位,明确规定巡回检查的路线、检查点和检查的标准,便于岗位员工能够正确检查,掌握正常与异常的差别,能够及时处理。 (6)工作规范(内容)。对一个岗位应做的具体工作,在此部分中要告诉员工遵守什么规范,执行什么程序。此项规定越细,越易于员工在工作中执行。 (7)隐患分析及削减措施。在危害(隐患)辨识分析的基础上,这一部分将该岗位员工参与的工作列出,按照标准危害(隐患)辨识分析卡的模式逐一编制,使员工在工作实施前清楚这项工作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所需的准备工作和工作步骤,达到的具体标准等。 (8)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有的岗位在日常工作中须管理各种设备。因此,员工应当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掌握了操作规程,才能做到正确的操作。所以,这一部分要将该岗位所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一一列出。 (9)工艺流程图。有的岗位负责工艺流程,所以,员工要对工艺流程一清二楚,否则,出现异常情况就会不知所措,不会处理。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把该岗位的工艺流程图附上,流程的操作标准、操作步骤和方法也应当一并列出。 (10) 管理制度。每个岗位员工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一个员工在上岗工作前,企业首先应当告知这名员工应当遵守的管理制度有哪些,做到什么程度。否则,出了问题,就指责员工违反管理制度,是不合适的。这一项就应列出在岗位上应当遵守的制度及内容。有的企业制度比较多,可在此只列制度目录,具体内容查1i习相关的制度汇编。 (11) 应急预案。一般企业都有各种应急预案,用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作为一名员工,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正确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岗位员工应当清楚遇到意外或紧急情况如何处理。针对岗位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可能遇到的情况从应急预案中摘录出来,编人岗位作业指导书。 (12)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一部分列出该岗位员工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供查阅的地点或来源,使员工能够了解到这些知识。附录.指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列出的内容,如岗位常用的安全知识等。 编制和应用步骤 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班组长一般很难独立完成。根据实践经验,一般由专业人员为主组织编制,班组长和部分技术骨干为编制工作人员,在完成危害(隐患)辨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工作人员先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按作业指导书的项目内容进行筛选整理,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编制完成后,打印成册,组织岗位人员学习培训,掌握其中的内容,为今后在工作中顺利执行打下基础。新上岗的员工培训完成后要经过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学习培训完成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发到员工手中,并放置在现场或岗位,每天工作中予以实施。岗位工作人员对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都应了解,并在工作切实贯彻落实,才能在工作中做到遵章守纪,又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对自己的伤害。 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或需要补充的地方,要及时补充完善。待每年全面修订时,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做到持续改进,使岗位作业指导书一直有实效性。 仔细阅读一下,肯定就知道怎么下手了,当然里面可能有些比较繁杂你可以不看 ,关键是看内容包含的。 希望能够帮到你 。呵呵。1、作业顺序;
2、作业内容;
3、作业要领;其中作业要领要把握好,何为要领,凡是涉及到成败、安全、可操作性等方面的都要列入作业要领中。
4、辅以图片说明。这样更加直观、清晰。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