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 科技 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了提供更多的智能产品和技术,国内涌现出了以商汤 科技 为首的大批AI企业,但商汤 科技 已经连续三年陷入了亏损,这是为什么呢?
社会 的进步促使各国正在摆脱对互联网经济的全面依赖,人工智能成了新的时代宠儿, 2020年国内的AI产品创造了4000亿的市场规模,这其中也涌现出了商汤 科技 等几家实力不俗的企业。
创办于2014年的商汤 科技 ,是一家主营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公司,它凭借自身的实力,跟 云从 科技 、依图 科技 以及旷视 科技 合称“AI四小龙”。
其中商汤 科技 凭借公司3593人的庞大科研队伍,以及对AI体系的完整解读和初步建设,一度被尊为“四小龙”之首。
然而发展已经有8年之久的商汤 科技 ,似乎越来越跟龙头的称号相去甚远,从2018年开始,公司就持续陷入亏损的情况中。
截止到今年的6月份,商汤 科技 累计3年半亏损了243亿元,而这期间营收却只有99.75亿, 如此强烈的反差让不少人开始对商汤 科技 产生了疑问,这个提早入局的企业为何在发展多年后反而不及当初了呢?
其实近年来不仅是商汤 科技 出现了问题,四小龙里的其他公司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亏损,其中依图 科技 在2年半的时间内亏损了60亿,甚至旷视 科技 在三年之内亏损了127亿元。
由此可见整个AI行业内,正处于一个发展的低谷期,那么造成他们陷入如此境地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 行业的发展还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 如今不管是 汽车 领域的特斯拉和比亚迪,还是手机行业的苹果和华为,上至航天下到工业生产,几乎处处都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参与。
面对全产业的体系建设, 不管是商汤 科技 还是旷视和云图等企业,都不能以一己之力实现智能化体系的建设,至少目前还不能。
所以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企业自身的技术和设备支持难以为继,出现亏损也就理所当然。
而且从今年7月份开始,关于人脸识别等技术的严格管控,也成了压在商汤 科技 等企业身上的一个重担,如何在维护私人信息和安全的同时,妥善将人工智能的潜力开发到最大化,这成了各大AI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因此正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才会让“AI四小龙”亏损连连,那么面对这样的困局,他们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技术型企业来说,盲目开拓市场只会让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 最主要的还是要从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上进行提升。
为此商汤 科技 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研发投资,从2018年到今年上半年,商汤 科技 累计投入了 70亿元 的研发资金,而这三年多的全部营收才不过90亿,如此看重技术投入,说明商汤 科技 正在努力满足全行业的技术需求。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 商汤 科技 对人才的关照程度也是非常强的,公司上下员工有5000多人,教授级别的人才比比皆是,而整个2020年,商汤 科技 为这些技术人才提供的薪酬总额高达15.69亿元。
因此正是靠着对人才的大力培养和扶持,商汤 科技 才会在亏损的情况内依旧维持自身的地位,截止到今年年中,商汤 科技 累计拥有了 8123项 技术专利,为将来适应 社会 行业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过虽然商汤 科技 正在“烧钱”换市场,但是其究竟还能够烧多久是一个问题,毕竟该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做依据,如果商汤 科技 烧光最后一分钱仍没能实现全体系的建设,未来该何去何从呢?
从2018年开始,商汤 科技 就不断申请领取研发补贴,截止到今年已经累计拿走了10亿元,如果不能尽早取得成就,商汤 科技 的市场地位恐怕就会发生动摇。
未来商汤 科技 能否一飞冲天,实现行业突破领先呢?大家有什么好的看法吗?
金融界3月26日消息 上市不过3个月的商汤 科技 (00020.HK)交出了其作为人工智能第一股的首份年报答卷。财报显示,2021年全年,商汤 科技 总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36.4%;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4.2亿元,亏损低于分析师预估。
事实上,不仅是商汤 科技 ,整个AI行业近年来也在市场上面临质疑。作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新技术产业,人工智能行业目前还处于亏损的阶段,但问题的关键从不在于亏了多少,而在于亏损背后的选择与逻辑。
战略选择性:2021年研发投入超30亿
从此次年报数据中不难看出,商汤 科技 的亏损,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二则是巨大的研发投入。
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实际属于“非现金”成本,它主要取决于 历史 优先股的融资量和估值的上涨幅度,一般而言,优先股融资越多、估值增幅越大,这个“非现金”成本就越高,而这一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高速成长性。也就是说,这部分亏损是投资人入股后增值所致,并非业务亏损,与公司实际盈利和成本控制能力没有任何关系,并不能反映公司真实的业务水平。且随着商汤2021年底上市后,优先股已在2022年全部转化为股票,不会再影响报表,这也意味着,2022年商汤 科技 的财务情况也有望获得进一步的优化。而此次披露的年报由于报告期内完成IPO,因此 历史 优先股公允价值的的变化还会体现在年报数据中。
而亏损的另一个侧面,则可以说是商汤 科技 一种主动的“战略选择”——通过研发,吸纳高端人才、夯实底层技术基础,建立长期的竞争力护城河。
据此前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商汤 科技 的研发支出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以及24.5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45.8%、63.3%以及71.1%,每年都有过半收入投入到研发之中。2021年,这一比例继续保持,根据财报,商汤 科技 2021年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研发投入为人民币30.6亿元,总营收占比高达65.1%。
短短四年,超80亿人民币投向了研发,这是商汤 科技 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不计亏损,也要重金砸向研发,商汤 科技 究竟图什么?
重压技术与人才 代表中国决战世界AI赛场
作为全球领先的AI平台,商汤 科技 身上背负的,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使命与重任。回看国内AI 探索 史就会发现,商汤 科技 的发展踩中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重要时期,得益于政策与资本的倾斜,商汤 科技 迅速成长为亚洲首屈一指的AI龙头,市场份额独占鳌头,商汤 科技 也成为全球AI决赛圈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代表。
纵观全球AI市场,巨头微软、谷歌早已宣布All in AI,2021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显示,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及微软研发投入分别为224.7亿欧元和微软168.82亿欧元,决心之大,可见一斑。中国AI企业如何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率领中国杀出重围?核心根本还是在于技术与人才。
2021年,商汤 科技 正式介绍了商汤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包括算力层(AI芯片及处理卡+AIDC+AI传感器)+平台层(模型生产+训练平台+数据平台)+算法层(算法工具箱+开源框架),简言之,商汤在多条战线上研发的技术积累,最终汇聚成为AI大装置。
AI大装置解决了AI模型的工业化量产问题,使工业级人工智能模型生产成为可能。据财报,截至2021年底,商汤 科技 通过SenseCore生产出的商用模型数量达34000多个,相较于2020年底的13000个增长了152%。SenseCore也让商汤AI研发的人效逐年提高,2021年,商汤的研发人员每人年均生产的商用模型数增至5.94个,相较于2020年的3.45个提高72%,相较于2019年的0.44个提升了13倍。
而在人才储备上,截至2021年底,商汤 科技 已拥有4274人的研发人才队伍,占个员工总数的70%。在学术研究上获得了70多项全球竞赛冠军,发表了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累计拥有11494件全球专利资产,相较于2020年底增长96%,其中78%为发明专利,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所幸商汤已经证明了其巨大战略投入的价值——从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到,商汤 科技 非但没有因为高研发投入而陷入困局,相反,得益于技术与人才的驱动,商汤的商业化落地与盈利能力也已走在了业界前列。
根据财报,得益于SenseCore的支撑,商汤 科技 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落地,四大业务板块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智慧城市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智慧商业版块实现强劲增长、智能 汽车 平台抓住变革机遇、智慧生活版块实现战略升级。而随着商业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商汤 科技 的毛利率近年来也不断提高,从2018年的56.5%到2021年的69.7%。
AI技术的创新少不了长期、大量的资源投入来积淀技术优势,这更像一个蓄水开源的过程,唯有攻克并积累起强大硬核的技术力量,商汤 科技 才有机会在全球AI战场代表中国硬 科技 力量谋求弯道超车,甚至领跑新赛道,在这一逻辑下,或许市场应该对商汤这样硬 科技 核心资产给予更多的时间与理解。
本文源自金融界
2022年6月30日开市后,商汤科技瞬间高位跳水40%以上,盘面交易十分活跃。中午过后,情况没有太大改善。当日跌幅超过50%,收于3.13港元,跌幅达46.77%。按公允价值计算,商汤市值仅一天蒸发915亿港元,2022年累计2000亿港元。
2021年,商汤科技在R&D投资30.6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65.1%。四年来,商汤科技研发投入超过80亿元。与此同时,商汤科技在2021年底拥有4,274名R&D人员,比2020年的2,803人增加了1,471人。截至2021年底,商汤科技在全球累计拥有11494项专利资产,在各类学术峰会上发表论文700余篇。这的确是商汤科技重视R&D投资的重要证据,但并不能证明这项技术可以商业化,并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针对股价表现,商汤科技的高管和部分管理层主动承诺延长股票锁定期6个月,表达了对集团长期价值和前景的信心。在股东和投资者看来,商汤管理层知道市场必须发生变化,才能延长高管的锁定期,这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公司市场表现的信心不足。事实证明,高管延长锁定期对业绩的决定也是无效的。尤其是基石投资者解除锁定期后,商汤科技股票市场流动性飙升,无法抵御大盘的走势。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6月30日解禁前,商汤科技流通股不足2%。此后,这一数字跃升至60%。
价值所认为这是有道理的,但把商汤科技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锁定期到期并不客观。事实上,解禁确实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抛售压力,过去在香港上市的大部分明星独角兽公司也没有逃脱这个原则。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e2eb9389b504fc23dd10e91f7dde71191ef6d9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