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16.04 搭建 NFS 文件共享服务器

Ubuntu 16.04 搭建 NFS 文件共享服务器,第1张

服务器端需要安装 nfs-kernel-server 软件包: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nfs-kernel-server

默认情况下,NFS 服务器上定义了某个共享目录,则该目录及其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都可被访问。

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客户端任何需要 超级用户 (即 root 用户,UID=0 &GID=0)权限的文件操作都默认映射到 UID=65534 和 GID=65534 的用户,即 Ubuntu 系统中的 nobody:nogroup。

例如客户端使用 root 权限在挂载的共享目录中创建文件时,该文件的 属主 属组 自动变为 nobody:nogroup ,而非 root:root

sudo mkdir -p /var/nfs/gernel

sudo mkdir -p /var/nfs/public

sudo chown nobody:nogroup /var/nfs/gernel

为了使 NFS 服务器定义的共享文件可被指定的客户端主机访问,需要在服务器端的 /etc/exports 文件中添加对应的记录。

该文件的格式如下:

Directory Host(Options ...) Host(Options) #comment

关于 /etc/exports 文件的详细语法格式可参考 man exports 。

文件示例:

列出 nfs 服务器上的共享目录

创建挂载点

sudo mkdir -p /mnt/nfs/gernel

sudo mkdir -p /mnt/nfs/public

sudo mkdir -p /mnt/nfs/starky

挂载远程目录

sudo mount 192.168.56.102:/var/nfs/gernel /mnt/nfs/gernel

sudo mount 192.168.56.102:/var/nfs/public /mnt/nfs/public

sudo mount 192.168.56.102:/home/starky /mnt/nfs/starky

权限测试

NFS 的权限设定基于 Linux 文件系统的权限管理,即客户端挂载远程共享目录后,会把它们当成本地磁盘目录一样对待,也是根据文件的属主(组)及其对应的权限设定来限制访问。

gernel 目录的属主(组)为 nobody:nogroup(65534:65534),所以虽然该目录为读写权限,非 root 用户无法执行新建操作。而 root 用户由于 NFS 默认的安全机制,会自动映射到 nobody:nogroup。

由于我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有一个名为 starky 的用户,且它们的 UID:GID 都为1000:1000,所以服务端的 /home/starky 目录可以直接被客户端的 starky 用户访问。且由于 no_root_squash 选项,通过 sudo 命令创建的文件其属主仍为 root(而不会再映射为 nobody)。

当然这会导致一些安全问题,比如多个客户端同时都有 UID(GID)为1000的用户(不管用户名是什么),则这些用户会共享服务端 /home/starky 目录里的文件权限。

可编辑 /etc/fstab 文件令挂载共享目录的 mount 操作成为系统的固定配置(手动输入的 mount 命令属于临时挂载,重启会自动卸载),使得系统重启后可以自动挂载远程文件系统。 /etc/fstab 文件的示例内容如下:

/etc/exports 文件的格式为: Directory Host(Options ...) Host(Options) #comment

其中的 Host 项用来指定可访问对应共享目录的主机,其格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传输协议

最初的 NFSv2 由于性能原因使用 UDP 协议,虽然 NFS 添加了自己的 包序列重组 错误检查 功能,但 UDP 和 NFS 都不具备 阻塞控制 算法,所以在大型的互联网络环境中缺乏足够的性能。

NFSv3 提供了 UDP 和 TCP 协议之间的选择。NFSv4 只能使用 TCP 协议。

随着 CPU,内存等硬件设备和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最初由于性能需求而倾向 UDP 协议的选择也变得不再必要。

State

NFSv2 和 NFSv3 是 无状态 的连接,服务端不会跟踪客户端对共享目录的挂载情况,而是使用 "cookie" 来记录一次成功的挂载。"cookie" 不会因为服务器重启而删除,可以用来在服务器挂掉之后保留客户端的连接信息。

NFSv4 是 有状态 的连接,客户端和服务端都会维护文件操作纪录及文件锁的状态。所以不再需要 "cookie" 的使用。

文件锁

早期版本的 NFS 协议(v2 &v3)由于是 无状态 的连接,它们并不清楚哪些主机正在使用哪些文件。但是文件锁的实现又需要获取状态信息。所以早期协议中的文件锁是独立于 NFS 实现的。

而 NFSv4 将文件锁的实现整合到了核心协议中,虽然此举增加了复杂度,但同时也解决了早期版本中的很多问题。

但是为了兼容使用 V2 和 V3 协议的客户端,独立的 locked statd 守护进程仍旧需要。

安全相关

NFS 协议最初在设计时并不关注安全性,NFSv4 通过引入对更强大的安全服务和身份验证的支持,加强了该协议的安全性。

传统的 NFS 协议大多使用 AUTH_SYS 验证方式,基于 UNIX 的用户和组标识。在这种方式下,客户端只需要发送自己的 UID 和 GID 并与服务器上的 /etc/passwd 文件内容作对比,以决定其拥有怎样的权限。

所以当多个客户端存在 UID 相同的用户时,这些用户会拥有相同的文件权限。更进一步,拥有 root 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 su 命令切换到任意 UID 登录,服务器会因此给予其对应 UID 的权限。

为了防止上面的问题出现,服务器可选择使用更健壮的验证机制比如 Kerberos 结合 NFS PRCSEC_GSS。

NFS 共享目录的访问控制基于 /etc/exports 文件中定义的主机名或 IP 地址。但是客户端很容易针对其身份和 IP 地址造假,这也会导致一些安全问题。

NFSv4 只使用 TCP 作为自己的传输协议,而且通常只开放 2049 端口进行数据传输。在配置防火墙时,除了放开 2049 端口的限制外,还要时刻注意数据传输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

win10 系统默认不能挂载 NFS 共享目录,需要进入 控制面板 - 程序 - 程序和功能 - 启用或关闭 Windows 功能 ,勾选上 NFS 服务

UNIX and Linux System Administration Handbook, 4th Edition

How to Mount an NFS Share Using a Windows 10 Machine

区别在于:

一、服务器资源伸缩性

不可大规模的伸缩服务器的性能是虚拟主机无法通过实践来更新迭代的原因。独立服务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服务器架构可以自由的进行改造,用户可以轻松的来通过高度自由性来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服务器。独立服务器还可以让用户自己决定自身网站的网络环境,操作系统,软件和硬件的搭配。服务器上所有的软硬件都可以由用户自己配置,便于满足我们之后的需求增加和服务器升级改造。

二、负载均衡能力

我们都知道虚拟主机无法确切的知道具体用多少用户共享一台主机。当建立在服务器上的网站,访问用户突然增加时,则会影响同服务器上的其他网站的网速。另外当服务器处于高负载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得整体的处理能力下降。而独立服务器则不同,一个用户掌握一台服务器,服务器上运行的程序都由自己的决定。可以自己的分配存储空间,传输速度,硬盘容量等。让服务器一直处于负载均衡的优质服务。

三、灵活性

当我们面对业务不断增长的情况来,使用共享主机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日常使用了,不仅是空间资源和带宽资源不足,同时还会受到其他用户的种种限制。共享主机为了满足同在服务器上的程序运行,要分配各种资源给予其他网站程序,所以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的话共享主机才能实现满足各种程序的同时运行。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老练。他们如今希望能具有动态的网站内容,能进行交互式的会话,还可以在网站上充沛展示个性化的一面。并且好要求使用更加安全可靠的数据库和数据交互程序,也要集成电子商务等等,只有我们运行自己独立的服务器才能更加保障自己的数据,程序更加安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可满足我们各种的需求。

四、可靠性不一样

安全性方面的思考应该是运用独立服务器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假如共用服务器的其他用户网站受到破坏,影响的不是他自己的网站,而是整台服务器的其他用户都会受到影响和牵连。

1、打开 控制面板\所有控制面板项\网络和共享中心\更改高级共享设置。

2、在网盘里新建一个test文件夹,这个就是需要共享的文件夹,本次新建test文件夹,右击属性。

3、点开共享,添加一个everyone的权限。

4、标记成 读/写,点击共享。

5、用别的机器在网络里边找到这台机器,这个test就是我们刚才共享的文件夹。

6、也可以通过\\SHARED\test这样的命令在资源管理器访问你的共享文件夹,命令格式\\共享主机名\文件夹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508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