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第十六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在珠海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会上指出,目前CPU市场主要被x86和Arm架构所垄断,而中国想要打破这个局面,实现自主可控,开源的RISC-V架构将是一大机遇和发展方向。在未来 世界主流CPU架构格局中,RISC-V架构将有望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资料显示,RISC是一种精简指令处理器,其起源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EECS部门的计算机科学部门的David Patterson教授及其团队的一项课题研究的产物。RISC-V则是David Patterson教授团队研制发的第四代精简指令处理器架构。
而David Patterson教授研究RISC,主要是由于当时英特尔、Arm等CPU厂商对于CPU架构的授权要求较高,授权费也非常高昂,有没有其他的开源的或者免费的CPU可以使用,因此决定从零开始设计一套全新的CPU架构,在RISC-V设计成功之后,已将其免费开源。
但随着2018年中兴事件的爆发,特别是在2019年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之后,由于Arm有研发中心在美国,导致了Arm在当时也不得不遵循美国禁令,暂时对华为进行了断供。由此进一步引发了中国乃至全球厂商对于开源的不受限制的RISC-V架构的追捧。
根据RISC-V基金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其会员已有超过2000家,覆盖了70个国家。而在此之前的2018年,则只有不到200家左右的会员,足见RISC-V近几年发展之迅猛。这也与中国厂商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目前,在RISC-V基金会仅有的14家最高级别的会员当中,中国厂商就占据了9家。包括阿里巴巴(平头哥半导体)、华为、中兴、赛昉 科技 、紫光展锐、西姆计算、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ISCAS)、中科院计算所(ICT)、成为资本。另外,在RISC-V基金会的战略会员中,中国厂商也是非常之多。
去年,RISC-V基金会总部已经已从美国迁往瑞士,此后可摆脱美国贸易制裁的影响。这也进一步解除了国内对于发展RISC-V的后顾之忧。
根据Semico Research预测,到2025年,RISC-V CPU内核的出货量将达到624亿个,2018-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46.2%。其中在工业领域将以167亿个核心的出货量居于领先位置。
以下为倪光南院士演讲实录(略有修改):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受邀参加2021第十六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暨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结果发布仪式。
众所周知CPU(中央处理器)架构是芯片产业链的龙头,它不仅决定了CPU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整个芯片产业。尤其是对设计人才培养、设计工具(EDA)、芯片IP库、应用生态等环节有重大影响,此外,也影响到芯片的生产、测试、封装等等环节。近年来包含微处理器的SoC产品在芯片产品中的比重已增大到70%以上,这说明CPU架构对芯片产业的影响正继续增长。
中国芯片产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一些企业已经在业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家国产CPU架构并存(例如飞腾、华为、申威、龙芯、海光、兆芯等等)。不过从长远看,主流的CPU架构具有很强的垄断性,今后世界市场上主流CPU大概率是被x86和ARM两家所垄断,而它们都是美国公司的产权。由此可见,我国现存多种CPU架构并存的格局难以取得竞争优势,这样我国芯片业最终仍然很难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近年,一种新兴的、开源RISC-V精简指令集CPU架构为我们芯片业发展提供了机遇。RISC-V架构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部门于2010年发明,它采用开源模式,用户可自由免费地使用该架构进行CPU设计、开发并添加自有指令集进行拓展,自主选择是否公开发行、或商业销售、或更换其他许可协议、或完全闭源使用。
去年,领导这个开源社区的RISC-V基金会已从美国迁往瑞士,可摆脱美国贸易制裁的影响。该芯片的领军人物David Patterson教授已在深圳与清华建立联合实验室。这几年,我国产学研用各界通过评估和试用,普遍认为RISC-V架构先进,功能完善,有可能在AI、IoT、大数据、云计算等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获得市场优势,从而在未来世界主流CPU架构格局中,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为此,建议我国可适当聚焦RISC-V架构发展芯片产业,使我们能抓住快速发展中国芯片产业的机遇,并不受外国垄断架构的制约,将芯片业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鉴于RISC-V采用开源模式,这并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主要是确立技术路线,组织和调动好开源社区,开源人才,进行相应的政策引导等等,以充分发挥我国举国体制优势,丰富的人才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开源领域,我国 科技 人员已经创建了一些开源社区,并拥有了相当话语权甚至一定的主导权,例如OpenEuler、OpenHarmony等等,这表明中国开源界正在实现新的创新突破,逐渐从开源大国走向开源强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期,我们正在和软件所、一些高校和企业等同团中央的中国光华 科技 基金会共同策划,发起成立RISC-V生态专项基金,期望能得到 社会 各界的大力支持,快速形成推进中国RISC-V开源芯片发展的动力,使其成为支撑我国信息技术体系的一块基石。希望借助开源的强大生命力,在推动本国 科技 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开源界作出卓越贡献。
最后,让我们芯片业界和与世界同行一道,拥抱RISC-V开源芯片新潮流,充分利用开源模式,协同世界开发者共同推进开源RISC-V的发展,同时为快速发展我国芯片产业、为构建人类 科技 命运共同体而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精简的高端 解析四大RISC服务器处理器:
IBM:Power的力量
IBM共拥有四条处理器产品线 —— POWER 体系结构,PowerPC 系列的处理器,Star 系列(很少用于服务器中),以及 IBM 大型机上所采用的芯片。
POWER 是 Power Optimization With Enhanced RISC 五个单词的缩写,是 IBM 的很多服务器、工作站和超级计算机的主要处理器。POWER 芯片起源于 801 CPU,是第二代 RISC 处理器。POWER 芯片在 1990 年被 RS 或 RISC System/6000 UNIX 工作站(现在称为 eServer 和 pSeries)采用,POWER 的产品有 POWER1、POWER2、POWER3、POWER4,现在最先进的是 POWER5。POWER6计划在今年年中发布。
PowerPC 是 Apple、IBM 和摩托罗拉(Motorola)联盟(也称为 AIM 联盟)的产物,它基于 POWER 体系结构,但是与 POWER 又有很多的不同。例如,PowerPC 是开放的,它既支持高端的内存模型,也支持低端的内存模型,而 POWER 芯片是高端的。最初的 PowerPC 设计也着重于浮点性能和多处理能力的研究。当然,它也包含了大部分 POWER 指令。很多应用程序都能在 PowerPC 上正常工作,这可能需要重新编译以进行一些转换。
从 2000 年开始,摩托罗拉和 IBM 的 PowerPC 芯片都开始遵循 Book E 规范,这样可以提供一些增强特性,从而使得 PowerPC 对嵌入式处理器应用(例如网络和存储设备,以及消费者设备)更具有吸引力。PowerPC 体系结构的最大一个优点是它是开放的:它定义了一个指令集(ISA),并且允许任何人来设计和制造与 PowerPC 兼容的处理器为了支持 PowerPC 而开发的软件模块的源代码都可以自由使用。最后,PowerPC 核心的精简为其他部件预留了很大的空间,从新添加缓存到协处理都是如此,这样可以实现任意的设计复杂度。
IBM 的 4 条服务器产品线中有两条与 Apple 计算机的桌面和服务器产品线同样基于 PowerPC 体系结构,分别是 Nintendo GameCube 和 IBM 的“蓝色基因(Blue Gene)”超级计算机。现在,三种主要的 PowerPC 系列是嵌入式 PowerPC 400 系列以及独立的 PowerPC 700 和 PowerPC 900 系列。而PowerPC 600 系列,是第一个 PowerPC 芯片。它是 POWER 和 PowerPC 体系结构之间的桥梁。现在的PowerPC970,采用0.13微米SOI工艺制造,其内只有一颗CPU核心,带有512K 芯片内L2 cache。
HP:放弃Alpha
HP(惠普)公司自已开发、研制的适用于服务器的RISC芯片——PA-RISC,于1986年问世。目前,HP主要开发64位超标量处理器PA-8000系列。第一款芯片的型号为PA-8000,主频为180MHz,后来陆续推出PA-8200、PA- 8500、PA-8600、PA-8700、PA-8800型号。还有一个就是HP的“私生子”Alpha。(Alpha处理器最早由DEC公司设计制造,在Compaq公司收购DEC之后,Alpha处理器继续得到发展,后来又被惠普公司收购)
HP于2002年开始就公布了其两大RISC处理器——PA-RISC和Alpha的发展计划,其中PA-RISC与Alpha处理器至少要发展到2006年,对基于其上的服务器的服务支持将至少持续到2011年。2006年,HP将会推出PA-8900。而对于Alpha的发展,惠普公司于已经于2004年八月份发布了其面向 AlphaServer Unix服务器的最后一款处理器产品——EV7z。
SUN:RISC/X86左右通吃
1987年,SUN 和TI公司合作开发了RISC微处理器——SPARC。Sun公司以其性能优秀的工作站闻名,这些工作站的心脏全都是采用Sun公司自己研发的SPARC芯片。SPARC微处理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可扩展性,这是业界出现的第一款有可扩展性功能的微处理。SPARC的推出为SUN赢得了高端微处理器市场的领先地位。
1999年6月,UltraSPARC III首次亮相。它采用先进的0.18微米工艺制造,全部采用64位结构和VIS指令集,时钟频率从600MHz起,可用于高达1000个处理器协同工作的系统上。UltraSPARC III和Solaris操作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百分之百的二进制兼容,完全支持客户的软件投资,得到众多的独立软件供应商的支持。
根据Sun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在64位UltraSparc处理器方面,主要有3个系列,首先是可扩展式s系列,主要用于高性能、易扩展的多处理器系统。目前UltraSparc Ⅲs的频率已经达到750GHz。将推出UltraSparc Ⅳs和UltraSparc Ⅴs等型号。其中UltraSparc Ⅳs的频率为1GHz,UltraSparc Ⅴs则为1.5GHz。其次是集成式i系列,它将多种系统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上,为单处理器系统提供了更高的效益。已经推出的UltraSparc Ⅲi的频率达到700GHz,未来的UltraSparc Ⅳi的频率将达到1GHz。最后是嵌入式e系列,为用户提供理想的性能价格比,嵌入式应用包括瘦客户机、电缆调制解调器和网络接口等。Sun公司还将推出主频300、400、500MHz等版本的处理器。
SGI:转向嵌入式
MIPS技术公司是一家设计制造高性能、高档次及嵌入式32位和64位处理器的厂商,在RISC处理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1984年,MIPS计算机公司成立。1992年,SGI收购了MIPS计算机公司。1998年,MIPS脱离SGI,成为MIPS技术公司。
MIPS公司设计RISC处理器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1986年推出R2000处理器,1988年推R3000处理器,1991年推出第一款64位商用微处器R4000。之后又陆续推出R8000(于1994年)、R10000(于1996年)和R12000(于1997年)等型号。
随后,MIPS公司的战略发生变化,把重点放在嵌入式系统。1999年,MIPS公司发布MIPS32和MIPS64架构标准,为未来MIPS处理器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新的架构集成了所有原来NIPS指令集,并且增加了许多更强大的功能。MIPS公司陆续开发了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处理器内核 (core)MIPS324Kc与高性能64位处理器内核MIPS64 5Kc。2000年,MIPS公司发布了针对MIPS32 4Kc的版本以及64位MIPS 64 20Kc处理器内核。
MIPS技术公司是一家设计制造高性能、高档次及嵌入式32位和 64位处理器的厂商。1986年推出R2000处理器,1988年推出R3000处理器,1991年推出第一款64位商用微处理器R4000。之后,又陆续推出R8000(于1994年)、R10000(于1996年)和R12000(于1997年)等型号。1999年,MIPS公司发布MIPS 32和MIPS 64架构标准。2000年,MIPS公司发布了针对MIPS 32 4Kc的新版本以及未来64位MIPS 64 20Kc处理器内核。
小结:
RISC在去除了繁杂的指令集之后,得到的是精简,而在2005年5月,当惠普向业界发布其最新的PA-RISC 8900处理器的时候明确宣布,这将是惠普最后一颗RISC处理器版本之后;紧接着,SGI宣布,连同其Origin服务器产品线一起终止了其RISC芯片(MIPS)的研发。
RISC阵营一下缩小到仅剩Sun和IBM两家,尽管这两家还丝毫没有放弃RISC发展的迹象,但不可否认的是,Sun之前曾经出现过短暂的犹豫,并且一向比较“执拗”的Sun也已经向X86敞开了大门,AMD Opteron芯片已经迅速占据其显著的业务比重。而X86领域在性能上已经渐露锋芒,而高端的安腾也逐步在应用方面站稳脚跟。
英特尔一上一下两股实力朝着RISC阵营杀将过来的时候,IBM的POWER 6处理器也蓄势待发,究竟RISC如何来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将拭目以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