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这么长篇看都看得眼花了,就是你在开启机子的时候,可以把内存卡取下来,而不必担心给手机带来的不良影响
热插拔技术就是指在服务器系统正常开机、运行的状态下,对故障配件进行更换、或者添加新的配件,涉及到三个方面的专业术语,那就是热替换(Hot Replacement)、热添加(Hot Expansion)和热升级(Hot Upgrade)。现在的服务器系统支持热插拔技术的已远不是SCSI硬盘一种了,已在像CPU、内存、网卡、电源和风扇等关键设备中全面支持。但从原理上来说,最底层的技术支持还是像PCI、PCI-X、PCI-E和InfiniBand之类总线技术。
热插拔功能的实现首先需要软、硬件的共同支持,包括有热插拔功能的硬件设备、支持热插拔的操作系统和用户界面、主板BIOS以及支持热插拔功能的PCI总线等等。其中PCI热插拔技术对于网卡、电源、风扇、SCSI设备等热插拔硬件的应用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它是这些设备得以实现热插拔功能的基础。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标准问题,因为PCI总线体系结构的改变就意味着硬件接口标准的改变,所以必须制定统一的工业标准,技术才能获得推广。
自从PCI规范标准化后,PCI热插拔技术也就得到了硬件方面的支持,但它还需要通过软件来完善和实现。首先是操作系统的支持,微软在Windows 2000系统中支持PCI热插拔功能的是“高级配置和电源接口”(ACPI)规范,通过屏蔽每个热插拔控制器来实现硬件的热插拔,以及在线升级(也就是热升级)。惠普在微软的ACPI规范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改进,开发出“PCI Hot Plug Utility”远程管理工具,可以在操作系统不支持热插拔功能的情况下,用统一的管理平台统一调用和管理远程网络系统中的PCI热插拔插槽。而且惠普还对插槽进行了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控制热插拔设备时插槽的电流稳定性。显而易见,HP的ProLiant服务器由此获得了两种软件支持热插拔设备的途径,操作系统或者是PCI Hot Plug Utility管理工具。
有了PCI总线的支持,带电插拔服务器中的SCSI设备、网卡、电源、风扇等自然变得轻而易举。而其它几种目前较新的总线技术都是不同程度地从PCI总线升级得到的,在热插拔方面,不仅完全继续,而且还有相当大的提高,因为它们基本上(不是全部,PCI-X仍属于并行结构)都是从传统的并行向最新的串行接口技术转变,同一时刻的单一传输任务和极少的插针,使得采用这些接口的设备在热插拔时,对系统及自身的影响都远小于并行总线的PCI设备。这些新型的总线技术基本上都很容易地实现了对热插拔技术的支持,就像USB和SATA接口技术一样。正因如此,采用这些新型总线技术的网卡、硬盘阵列卡等设备也就全面继承并扩展了对热插拔技术的支持。
1、服务器是按24小时长时间运行机制设计的,稳定性更好,当然价格更贵。
2、关于数据总线,服务器考虑得速度更快一些,一般采用SCIS或SAS。
3、服务器具有RAID功能,支持盘阵。
如果你对做服务器的机器要求不高,一般的PC就可以胜任;反过来,如果拿服务器当PC用,就感觉不搭调了。
1.CPU
服务器CPU的指令一般是采用的RISC(精简指令集)。根据研究,在大多数的应用中,CPU仅仅使用了很少的几种命令,于是研究人员就根据这种情况设计了该指令集,运用集中的各种命令组合来实现各种需求。这种设计的好处就是针对性更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专门的优化,处理效更高。相对应的则是 CISC(复杂指令集),他的特点就是尽量把各种常用的功能集成到一块,例如我们常常听到的MMX,SSE,SSE+,3D!NOW!等等都是这种类型的。
另外,服务器的CPU设计一般都要考虑它的多路功能,就是多个CPU一起工作,而PC则一般只一颗CPU。
2.内存
内存在服务器上的原则也上越快越大越好,不过它对纠错和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ECC(“错误检查和纠正“好象没人这么叫的)。我们现在使用的PC上很少有人能够用到1G的内存(玩游戏的不算),而在服务器上,这G级的内存有时也会显着捉襟见肘,记得去年国家发布银河最新超级计算机时,他的内存更是达到了1个 T;相比内存的速度,人们在应用的时候更优先考虑内存的稳定和纠错能力,只有在保证了这两条,才能再考虑别的东西。
3.硬盘
硬盘性能无论是在PC上还是服务器上,性能的提升一直很缓慢,个人认为,依靠机械的发展,硬盘的发展是不可能出现质的飞跃。由于使用服务器的一般都是企业单位,里面都是保存了大量珍贵数据,这对硬盘就提出了安全稳定的要求,硬盘上出现的相关技术也基本上围绕这两个要求转。比如:数据冗余备份,热插拔等。另外,服务器硬盘必须能做到24*7不间断工作的要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