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了解文件系统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必要步骤。在创建一个文件系统之前,必须完成以下步骤:
按照之前文章中所述方法配置阵列,将LUN分配给主机。
连接光纤,每个卡一个,连接到两个fabric上的两台交换机上。
对两个交换器进行分区,分区要恰当,以确保initiator与目标之间彼此可见。
确保可以看到所有的LUN。
配置多路径:路径故障排除。
最后一步比较困难,这取决于你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与磁盘阵列。这一点,很快便会在下文中谈及。
到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可以在服务器上“看到”新的LUN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打开磁盘管理器(Disk Manager)应当能够让新卷开始工作(有些要求必须重启)。在Linux操作系统,起码是最近的Linux版本,应该可以立刻发现新的LUN。在Solaris操作系统下,你需要运行“cfgadm”或者也有可能需要用到“devfsadm”命令才能够看到新的LUN。
如果只有一条路径通向存储,那么你就应该创建文件系统了。然而,绝大部分带有SAN的主机都有两条通向LUN的路径,所以主机会看到同一个LUN两次,每个目标一次。因为存储阵列有两个接口,因此,确实会有两个目标。这时,需要主机能够识别这两个目标均其实是同一个卷。
多重路径是基于主机的驱动,并且需要与阵列支持相结合,它可以为你的存储阵列提供冗余的连接。如果你希望在所有看到的LUN上创建文件系统,并决定让每一个LUN彼此独立的话,磁盘阵列将会不堪重负。阵列上有一个概念叫“主控制器”,如果某一initiator试图访问非主目标上的LUN,而不先使用首选的路径的话,阵列就会自我保护。这是一种简单而且不错的方法,可以帮助你了解它。
如果你象我们上次推荐的那样,为每个控制器分配了一个LUN,你的主机将能够成功地使用一半的LUN。它可以创建文件系统,并且成功地使用每个LUN,但是只能通过它的首选控制器。如果控制器或者交换机出现了故障,唯一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一半的卷不见了。使用多重路径设备节点意味着底层“真正”的设备可能会偶然消失,可是当磁盘和存储阵列配合良好了之后,操作系统不会看到已经安装好的磁盘设备消失掉。
真正配置多重路径的工作决不烦琐。如果你想让生活更简单些,可以使用Veritas Volume Manager来设置DMP(Dynamic MultiPathing)。它可以工作在所有的操作系统上,在每个操作系统上的工作情况也完全一样。你还可以顺带着得到一个额外的好处——与操作系统无关的文件系统,如果需要在平台见迁移卷的话,这就会非常方便。
如果不能使用DMP,你有两种方法来处理这种情况。首先,你可以尝试从存储制造厂商那里获取驱动。如果你购买的阵列支持你的操作系统,很可能只需要安装厂商的驱动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话,你可以尝试用操作系统自带的本地多重路径驱动来解决问题。
例如Solaris操作系统就可以很好地支持多重路径。它可以和Sun推崇的存储良好配合,但是也许完全不能和一些存储配合。这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因此,在购买该阵列之前,请确保已经对其有充分了解。
配置好了多重路径之后,你就有了一套设备,你可以自由地使用它们。真实的设备现在并不显示出来,所以你希望确保你在使用的是多重路径设备节点,而不是物理路径。
接下来的就到了很有趣的一个部分。你要开始计划并搭建文件系统了。在这里要特别小心,因为即使是有Veritas 或者ZFS这样灵活的卷管理器,可是如果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你仍然会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这些决定都是关于使用细节的,所以在这里我能给出的最好建议就是仔细考虑。绝大部分人都喜欢把一定数量的LUN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一些的文件系统,但是注意不要把文件系统弄得太大了,以免无法在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对它的备份。太大的文件系统还意味着故障修复工作会变得极其痛苦。
当然,不要忘记在安全的地方保存交换机和阵列的设置,并把你的多路径和文件系统决策用文件的方式记录下来。多路径最大的优点体现在测试阶段。现在向前冲吧,可以考试拷贝大文件,充分利用光纤啦!
我们先说NAS,NAS需要基于文件系统建立,需要单独的NAS机头或者干脆你有一台NAS服务器.然后向这台服务器上挂载存储设备,通过服务器将空间共享给用户.再说SAN,配置类似于iSCSI,需要光纤交换机(SAN交换机)向交换机上接入存储设备,可以接上百上千个端口。然后通过交换机集中存储并把空间提供(注意不是共享)给同样接在交换机上的应用服务器。
SAN是计算机工作者们为了优化DAS而提出的另一种设计思想,它并没有试图在功能上将应用服务和存储服务完全解耦,而是希望服务器与存储设备之间通过专用光纤网络实现高速互连。如图1所示,一个SAN系统通常包括服务器连接器件、存储网络连接器件、存储设备和管理软件四部分组成,其中存储网络连接器件又可以细分为光纤通道集线器、光纤通道交换机和存储路由器等设备。
图1 SAN系统组成
从设计角度来看,只要购买一个NAS服务器通过标准网络协议加入网络,就可以享受文件级的存储服务了;但是如果打算采用SAN设计存储网络的话,不仅需要购买服务器连接器件、存储网络连接器件、存储设备和管理软件,还需要事先规划设计好存储网络的拓扑结构。从使用上来看,SAN采用专用的光纤网络实现数据存取,能够获得高性能;而NAS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共用一套网络,性能比拼上明显无法占据上风。
可以看出,NAS和SAN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实际使用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技术。近些年来,随着主流NAS厂商开始向其NAS设备增加类似SAN的光纤通道和iSCSI功能,NAS和SAN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也许不久的将来两者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重叠。
那么到底是哪种技术,哪家厂商的方案是最佳的呢?哪种方案会成为存储虚拟化大赛中的最终胜者呢?现在更多的专家认为,这场竞赛没有最后的赢家,越来越多人认为这三种技术应当结合使用。
如果我们把厂商和各自的虚拟化技术对号入座,那么三个虚拟化阵营都各自有一些代表厂商。虚拟化应用阵营的代表有SVC、StorAge、NetworkAppliance设备以及NSS SED (Service-Enabled Devices)飞康。而在磁盘阵列和光纤通道阵营里,HDS、Sun、hp以及Acopia提供了多样化的体系结构。交换机阵营则包括Invista、McData、Brocade、QLogic以及Cisco公司。
在虚拟化应用阵营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厂商是飞康,飞康 NSS 是一款灵活的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能够对整个企业内的存储资源进行高效、经济的供给和集中管理。飞康 NSS有助于最大化存储利用率,降低总存储成本和提高员工生产力。企业可以继续利用现有的存储投资,从而降低购置总成本 (TCO)。飞康 NSS 使 IT 管理员能够根据业务应用程序服务级别协议 (SLA) 定义适当的业务持续性策略,从而实现更加面向服务的应用程序方法和数据可用性。
对于另外两个阵营来说,由于McData,Brocade,Cisco等其他一些公司已经针对基于光纤通道虚拟化进行了一系列公司收购与合作,似乎不同类别方案之间的分界线已经变得模糊起来。其他两个阵营中的厂商中有些也正在慢慢跨越自身的领域,即使目前来说并没有真正完全的横跨界限。
由于虚拟化性能、应用程序灵活性以及虚拟化引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早期的存储交换虚拟化和磁盘阵列虚拟化两个阵营的提倡者广受业界的质疑。最初执行虚拟存储的厂商依赖那些基于现有组件的分布式解决方案或是基于端口的处理引擎来提供所需功能,应用设备虚拟化方案被认为是最易于配置的,但其往往有应用限制。因此一些厂商更倾向于存储交换虚拟化,认为智能SAN虚拟化处理组件是下一代虚拟存储的典范。
同样,HDS针对应用虚拟化方案和网络交换虚拟化方案也作出了类似的批评。HDS认为他们的通用存储平台(USP)是把虚拟化部署在存储网络边缘的存储控制器,而不是部署在主机或是网络核心的交换机或应用设备,他们认为从性能和安全因素上说这是最佳位置。
而应用设备虚拟化的坚定支持者NetApp则认为通过应用设备在存储网络上实现虚拟化是最好方案。NetApp公司发言人解释:在选择磁盘阵列方案后,存储网络能给客户提供最大的灵活性,不至于像TagmaStore通用存储平台那样把客户锁定在磁盘阵列的解决方案,既不需要那么复杂,也不需要基于主机的虚拟化解决方案中客户代码带来的成本。在存储网络之内,应用设备可以灵活放置。
一个好的虚拟解决方案不要求对磁盘或存储网络基础架构进行任何改变。因此,需要和您的供应商进行讨论来决定进行哪些改变才能够测试和运行它们的虚拟解决方案。但是需要警惕的是一些解决方案要求企业购买新一代SAN交换机或新一代存储控制器,而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实现存储虚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