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M在IDE硬盘上居多,不过也有8M的IDE硬盘。
8M的SATA硬盘现在基本是市场主流,普遍存在于120G以上容量的产品,一般产品都有特别说明缓存的大小。
目前市场上也有高达16M的民用硬盘产品,一般集中在200G以上的产品线上。属高端用户产品。
理论上缓存越大越好,但据评测来看8M与2M比,磁盘性能有所飞跃,但16M因为限于硬盘工艺本身的瓶颈,性能提升不高。
譬如: 西部数据Caviar Black 1TB 7200转 64MB SATA3
缓存为64MB。
譬如:同样品牌1TB本本硬盘
缓存为8MB。
譬如:三星SSD 850EVO(250GB)固态硬盘
缓存为512MB。
不同品牌,不同容量、不同转速、固态和机械硬盘缓存都不一样,缓存理论上越大越好,可以减少重复读取数据的速度。
具体需要查阅参数。
有8M和16M,现在主流是16M ,缓存越大越好。SATA的全称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盘接口规范,在IDF Fall 2001大会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 ATA 1.0标准,正式宣告了SATA规范的确立。SATA规范将硬盘的外部传输速率理论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标准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约13%,而随着未来后续版本的发展,SATA接口的速率还可扩展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从其发展计划来看,未来的SATA也将通过提升时钟频率来提高接口传输速率,让硬盘也能够超频。
SATA接口需要硬件芯片的支持,例如Intel ICH5(R)、VIA VT8237、nVIDIA的MCP RAID和SiS964,如果主板南桥芯片不能直接支持的话,就需要选择第三方的芯片,例如Silicon Image 3112A芯片等,不过这样也就会产生一些硬件性能的差异,并且驱动程序也比较繁杂。
SATA的优势:支持热插拔 ,传输速度快,执行效率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