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
芦苞西河:昔日偏僻村落谋振兴
南方日报
2018-04-04 07:01
关注
芦苞镇西河片区生态环境优良。芦苞镇供图
推动农旅结合或将成为西河新出路。 芦苞镇供图
4月南风渐起,雨水增多。在三水区芦苞镇西河村一个名为绿岛方洲的农业园内,三五个工人正在打理火龙果苗。这个主打绿色种植、休闲观光的园区里,连片雪梨瓜、葡萄长势良好。帮忙打理的西河村村民老岑说,到了夏天,这里就会吸引很多外地游客前来采摘瓜果,可热闹了。
曾被称为芦苞“西伯利亚”的西河村,正谋求从农业突围,打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的机遇来自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为西河村打开了发展新格局;而挑战在于,高值种养面临的资金、技术门槛以及规划等方面,为西河的农业转型升级增加了难度。
绿岛方洲这样的农业大项目,成为西河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西河着力引入的项目不仅要发展集体经济,提升集体经济收入,还要能引导、带动村民的种养,并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带动农旅融合。在对发展的迫切渴望下,变化正在西河村悄然发生。
林洛峰
小农户渴望发展 探索高值水产养殖
西河村在芦苞镇的西面,东临北江。在肇花高速通车之前,村民通常是乘坐渡船往来村与芦苞镇城区,要是有驾车进出西河的,就需从芦苞镇北上进入大塘镇,经油金大桥过北江,再往南折返回芦苞境内。由于地理偏僻、交通不便,西河曾一度被称为芦苞的“西伯利亚”。
芦苞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河原来是不开发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约占芦苞1/3的面积,同时全区约五分之一的林地也分布在这里。去年该村12个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总收入1437.3万元,常住人口4700多人,村民从事的主要行业是种养业,“自然植被条件很好,但基本没有什么工业项目,经济相对比较落后,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种养、外出务工和集体分红。”
这种经济状况背后,是西河对经济发展的迫切渴望。实际上,因为开发限制,西河一直以种养业为主,其中,产值和附加值较高的水产养殖是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西河村党委副书记李耀秋是当地的水产养殖大户,去年他用8亩鱼塘养殖了2.6万尾桂花鱼,5个月后收入近100万元,利润超30万元。随着当地或周边从事高值水产养殖的农户增多,市场渠道逐步打通,西河村逐步形成了饲料鱼与高值水产养殖相结合的水产产业链。
“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李耀秋说,本着靠水吃水的便利,西河村村民很早就开始养殖四大家鱼,但慢慢由于经济效益不高,养殖户都不约而同地寻找新出路,包括在2012年前后在政府部门引导下探索过笋壳鱼养殖,最后才形成麦鲮等饲料鱼加桂花鱼这一相对固定的水产养殖结构。
从事高值水产养殖的西河村民仍是少数。据李耀秋估计,目前村里1000多户家庭中,约有400户从事水产养殖,其中只有20多户能够从事桂花鱼养殖;5000多亩鱼塘中,大部分用于养殖饲料鱼。而与桂花鱼养殖超过10万元的亩产值,每亩接近4万元的利润额相比,饲料鱼的亩产值和每亩利润额往往只有0.5万元和0.2万元上下。
“资金就是最大的瓶颈。”李耀秋以自己为例说,短短5个月内要将2.6万尾桂花鱼养到1.2斤,他要拿出60多万元来购买16万斤饲料鱼,同时支付电费和鱼病医药费。这样的投入并非大部分村民能承受,“以大博大”的风险也不是很多人愿意冒,要是缺乏养殖技术,大家更是望而却步。
与水产养殖相比,西河村的种植业和禽畜养殖业产值都相对较低。一直以来,当地村民以禽畜养殖配套水产养殖,既创收又增加鱼肥。但随着环保政策的调整,当地禽畜养殖业的缩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产养殖。
大项目带动效应 两项目提供200个岗位
出于对发展的迫切渴望,西河村在种植业方面也有着不少的探索经验。
“多年前,在现在的肇花高速桥底,新村村民小组辖区引入过香蕉种植等项目,但亩产值一直徘徊在2000—3000元,而且种香蕉对土质、肥性的破坏比较明显,我们也一直想引入更优质的农业项目。”西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岑颂刚表示,慈航绿萝项目正好切中了这一需求。
2014年下半年,一个朋友偶然提供了芦苞农业发展的信息,让企业家李五章将目光瞄向了芦苞和绿萝种植业,“农业发展的整体市场环境不错,绿萝的市场行情也比较好,尤其在北方一些大城市,需求很大。”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近2个月的筹备,李五章和合作伙伴将项目地点选在了芦苞西河村。“西河种绿萝是很好的位置,基本没有工业污染,请专业机构测评过,土壤、水质、空气条件都很好。”她说。
于是,西河原先种植香蕉的部分土地,进入李五章和合作伙伴的视野。通过连片转租480亩原先产出效益低下的农地,成立佛山慈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们一头扎进了西河村。
到目前为止,佛山慈航已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绿萝种植范围也从原来新村的480亩地,向丰湖村民小组、洲面村民小组分别拓展了173亩和163亩连片土地。“公司从2015年就实现了盈利。”李五章透露,按一亩地一年产出7000—8000盆绿萝,一盆绿萝大约售价10元,800亩地能带来5600万—6400万元年收益,约合每亩7万—8万元产值。
项目对西河村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据李五章介绍,公司聘请的近80名工人中,90%以上都是西河当地村民,除了向这些村民支付每月约3000元的工资,公司还会向3个村民小组支付每年每亩800元的租金,该租金标准每隔5年会递增10%。
尝到甜头后,西河村在2015年又引入了绿岛方洲项目,该项目位于西河村委会附近、北江大堤外的一处江心岛上,占地531亩,由一对夫妻投资经营,聘请当地村民打理,如今岛上种植有葡萄40余亩、雪梨瓜和西瓜200余亩,还有桃树、番石榴、香蕉、木瓜、草莓等水果,以及矮向日葵、红向日葵、满天星、高牵牛等观赏花卉,探路休闲观光农业。
据统计,慈航绿萝和绿岛方洲两大农业生产项目的落地,已为西河村民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西河村民老岑除了在“绿岛方洲”上做帮工,自己也会种点菜来卖。他算过一笔账,一户大约5亩地,如果种冬瓜,除去肥料等成本,一年大约收益2万元。现在除了每年3万多元的工资收入,还有一些卖菜收入。
农旅融合新前景 将打响西河知名度
目前西河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一定的成效,但在政府部门和当地干部、村民看来,提升的空间仍有不少。
“从产品结构方面考虑,高值种养是一个发展方向。”三水区农林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说,一个高值农产品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传统种养品种,正如20多年前,三水引进推广桂花鱼,让农户们见识到优质高值水产品所具备的市场潜力以及丰厚回报。但高值农产品从引进到推广,不可避免要耗费较长培育的时间,其间农户也会面临资金、技术等瓶颈以及选种、市场等风险。所以从现实角度出发,高值种养的推广只能循序渐进。
“单个的村民比较缺乏明确的市场导向,有大项目、大企业、大农户示范后,引导性和带动性就会逐渐显现出来。”芦苞一位长期与农村打交道的干部认为,无论是引导农产品结构调整,还是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西河村仍需要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诸如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组织,以点带面带动西河农业的发展。
李耀秋也认同上述观点,但他更看重大型农企、种养大户能够“跳出农业发展农业”,通过推动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找到更大的突破口。“例如之前绿岛方洲项目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采摘水果,一下子就带旺了周边的农家乐,其他农户也可以卖点蔬果,做点小生意。只可惜采摘水果的季节局限性比较大,项目投资方还没能做出更大的影响力。”
除了项目本身的带动能力外,“不开发区”的定位也为西河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此前,李五章也考虑将绿萝种植基地逐渐建成集生产、观光、加工、科普于一体的高值花卉基地,后来这一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但李五章对西河村发展观光农业仍持乐观态度,“近年西河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上原有的青山绿水,可以看到西河很好的发展前景。”
2016年初,在区、镇、村三级推动下,一条长约1.35千米的双向四车道接驳道路连通了肇花高速北江西出入口和西河大道,西河村民从此告别陆路绕行的老大难问题,如今进出西河的物资也主要经由这条连接线进行运输。而得益于三水近年持续推进北江以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西河村在2016年底也实现了自来水进村,村民们告别喝井水、山泉水的历史。
“接下来关键要打响西河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带动力强的农业项目落户西河。”李耀秋说,最近村委会打算在肇花高速出入口附近安放一块广告牌,结合芦苞镇对西河片区打造成为田园休闲景观带的规划定位,对西河村进行形象宣传。“当然,村委会的力量也有限,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继续帮助西河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推动西河片区的经济发展。”他说。
现在,肇花高速连接西河大道接驳线已经被命名为“新丰大道”。就像“新丰”的美好寓意一样,对于未来,西河村民并不缺少决心和盼头。
相关
党建引领西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近年来,西河村持续加强基层党建,首先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入手,包括以去年村级“两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两委”交叉任职率;通过由上级党委派驻“第一书记”驻村,进一步建强组织堡垒,激发党员活力,带领村民找到了一条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
绿岛方洲项目负责人孟国雄表示,西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岑颂刚时不时就会到他的种植园,遇到问题都会随时通电话,西河村干部也能够迅速落实解决。而岑颂刚和他的同事在开展工作时也更有底气,他说:“大家一条心,都想把西河的经济搞上去,随着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增强,群众的对我们的信任感也在不断提升。”
自芦苞镇在2016年启动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以来,西河村党总支旧寨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周惠娴认领了“关爱老人岗”,平时有时间就走访村里的10户独居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身心状况,力所能及地帮助老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受到群众的好评。她说,通过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许多党员有位更有为,通过解决群众身边的疑难事,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西河村党委还积极借助“民生微实事”立办制、结对帮扶等举措,探索整合外部资源。如通过与三水相关部门协调联动,西河村实施了新农村建设、森林家园工程、肇花高速出入口接驳西河大道连接线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流动图书馆项目、健身场所建设、篮球架更新等一批民生工程,筑牢了当地的民生保障。
岑颂刚说,去年西河村被确定为三水首批15个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之一。接下来西河村将围绕“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服务优”的总体要求,按照“一村一品牌”“一村一景观”的创建思路,突出“生态文明”品牌特色,实施“美居、育德、惠民、便民”四大工程。通过进一步加强党建,探索法治、自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
他山之石
四川康定瓦泽乡营官村:
借力国道318 发展特色村庄旅游
曾经的营官村村民都以种青稞、养牦牛为收入来源。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加上紧临国道318天然地理优势,村里兴办起了旅游接待,大力发展旅游业,每年入夏,来营官村的游客就渐渐增多,特别是国庆期间,几乎家家户户住宿就会“爆满”。
据了解,营官村以木雅文化为特色,打造木雅藏族民居和藏乡田园风貌,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2016年,该村发展民居接待户71户,共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解决本村就业1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1200万元,较2015年翻一番。
营官村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康定市以精品景观、精美村寨、精致农庄为方向,提质升级旅游沿线特色村庄,打造宜居宜游的幸福美丽新农村。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把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中,成立了旅游和民居接待协会,完善“支部+协会”和“村民入股、成果共享”的经营管理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迈进。
浙江丽水:
变农产品为旅游商品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旅游商品是可以携带的旅游记忆。为了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浙江丽水致力于将生态特色农产品转化为颇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旅游地商品),让农产品走出“山门”,走进都市。
2016年7月,丽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丽水市加快推进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三年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加快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旅深度融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丽水还在2014年9月创建了中国首个地级市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品牌,使当地农产品小微企业以统一品牌形象面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丽水山耕”品牌累计销售额达58.2亿元,平均溢价率达30%。截至去年7月底,丽水市已有农产品商标4265件,“丽水山耕”“丽”等系列商标47件。
截止于2023年1月4日,芦苞天心天思产业园开始了。根据芦苞天心天思产业园资料。2022年10月26日,天心天思智能装备产业项目签约落户三水区芦苞镇。该项目总规划面积200亩。
芦苞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的中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腹地,是历史商埠。
位于三水区塘西大道旁,已被纳入佛山“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中的佛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范围。该片区总规划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首期2.53平方公里,均为连片土地,且交通位置优越,定位为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等战新产业集聚群。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