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期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
想要蝌蚪成活,可以在其消化完卵黄后,给蝌蚪投喂蛋黄、水蚤、藻类植物等饲料,而在蝌蚪出生10天后,要给其提供玉米粉、水藻和蔬菜糊糊等食物,并且在蝌蚪出生50天后,给其提供动物性饵料,帮助蝌蚪变成幼蛙。
蝌蚪要吃哪些食物才能养活
1、生长初期
蝌蚪出生三天内不需要觅食,此时它依靠卵黄中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如果给其投喂食物,就会到蝌蚪死亡,需要在蝌蚪消化完卵黄后,给其投喂蛋黄、水蚤和天然浮游植物,而且要将水温保持在20-29度之间,促进蝌蚪快速生长。
2、生长前期
饲养蝌蚪时,需要在其出生10天后,给蝌蚪投喂蔬菜糊糊、蛋黄粉和玉米粉等食物,因为此时的蝌蚪生长发育加快,但是消化功能依旧不强,需要每天定时投喂一次容易消化的食物,并且要每天更换一次池水。
3、生长中期
饲养蝌蚪时,需要在其出生10天后,给蝌蚪投喂植物性饲料、藻类植物,和较少的动物性饲料,并且要随着蝌蚪的生长,将植物性饲料逐渐过渡到动物性饵料中,有利于增加蝌蚪的变态速度,使其快速成为幼蛙。
4、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它在此时要长出前肢和后肢,饲养蝌蚪时,需要给其投喂动物性活饵料,增加蝌蚪的转化成功率,而且要保证环境安静,等待10天左右的时间,蝌蚪就会变成幼蛙了。
是蝌蚪,进化了!刚孵化的蝌蚪有一条扁而长的尾,用头部的两侧的腮呼吸.
刚孵出的蝌蚪先以前端的吸盘附着在水草上,随后即能在水中自由游泳。蝌蚪有一条侧扁的长尾作为运动器官,也有与鱼类相似的侧线器官。头的两侧最初具有3对羽状外鳃
长出内腮的蝌蚪,外形像一条鱼.
外鳃消失,在外鳃的前方产生具有内鳃的鳃裂,被鳃盖褶包起,以一个鳃孔通体外,作为呼吸器官。蝌蚪从外形到内部结构都和鱼近似没有四肢,用尾游泳,有侧线,用鳃呼吸,心脏只有一心房一心室,动脉弓为4对,血液循环为单循环。在蝌蚪期由前肾执行泌尿功能,前肾管作为输尿管,已具有雏形的生殖腺。蝌蚪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如矽藻、绿藻等。消化道呈螺旋状盘旋,其长度约为体长的9倍,各部分的分化不明显。蝌蚪的上下颌具有角质结构,有齿的功能,另外在口的上下部皆生有横列的细齿,其数目和排列方式,随种类而异,是进行蝌蚪分类的一个标准。此外,口外缘具多数小乳类,可能为味觉感受器
长出四肢的幼娃,用肺呼吸.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即开始变态在变态期,是内、外部各器官由适应水栖转变为适应陆栖的深刻改造过程。在外观上,尾部逐渐萎缩,最后趋于消失,成对的附肢代替了鳍。内脏各器官以呼吸器官的改变最早,当蝌蚪尚用鳃呼吸时,在咽部靠近食道处即生出两个分离的盲囊,向腹面突出,成为肺芽。肺芽逐渐扩大,形成左右肺,其前面部分互相合并,形成气管。随着肺呼吸的出现,其循环系统也相应地由单循环改造成为不完全的双循环。第四对人鳃动脉(相当于胚胎期的第六对动脉弓)发育成为肺动脉。心脏逐渐发展成为两心房一心室。排泄系统出现了中肾,代替前肾执行泌尿功能。变态后的幼蛙是以动物性食物为食,消化道由原先呈螺旋状盘曲的肠管转变成为粗短的肠管,这时肠管的长度仅为体长的两倍。 胃、肠的分化也趋明显。随着尾部的消失,蝌蚪的体长大为缩短,此时,幼蛙就能到陆地上生活了。由孵化出蝌蚪到变态完成,大的需时3个月左右。
幼娃逐渐发育成蛙.
青蛙一生的转变,有助于使我们了解最初上陆的动物身体结构是如何改造的;也反映了它们的祖先是由鱼类进化来的。即由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反映了脊椎动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由水栖到陆栖类型的过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有机体的胚胎向成熟的有机体的逐步发育同植物和动物在地球历史上相继出现的次序之间有特殊的吻合。正是这种吻合为进化论提供了最可靠的根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