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效率不同:去中心化效率比中心化网络效率高,但反过来讲中心化网络安全性更高。整体来看中心化网络适合安全性高的应用。
2、特点不同:中心化网络就是每次两个客户端电脑通讯都要通过服务器。而去中心化网络就是初期需要经过服务器,后期通讯就不需要服务器了。
3、成本不同:区块链的集体维护的特点可以降低很多成本。中心化的网络涉及到很多系统的维护、保密、运营等等,而这些必定需要很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这些对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以可以节约很多成本。
物理服务器 (Physical Servers )
指实实在在、存在的硬件专用独立主机或服务器设备,性能和稳定性都比较强,因此,价格也相对比较昂贵,需要用户自己根据需求进行配置、管理及运维。简单来说,物理服务器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台“电脑”,实际上所有网站的程序都在这个“电脑”上运行。
云服务器 (Cloud Servers)
指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独立服务器虚拟成多个小的服务器,每个云服务器的运行和管理都完全独立,具有单独的操作系统,可分配独立公网IP地址、超大磁盘、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内存、CPU资源等,网站运行环境和空间安全都需要用户自己去配置,对用户的技术能力有一定要求的。
云服务器是云计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各类互联网用户提供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平台。平台整合了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应用三大核心要素:计算、存储、网络,面向用户提供公用化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
物理服务器 VS 云服务器
成本优化
物理服务器而言,无论用还是不用,设备就在那里,成本就在那里,照样算钱!
云服务器遵循按需购买,按照使用量付费的原则,具有成本低、弹性伸缩、管理便捷等特点。
服务优化
物理服务器服务常规指实体服务器托管和租用两种服务类型,实体服务器托管是由用户自行购买硬件发往机房托管,期间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均由用户单方独立完成,IDC数据中心提供IP接入、带宽接入、电力供应和网络维护等,租用是由IDC数据中心租用实体设备给客户使用,同时负责环境的稳定,用户无需购买硬件设备;
云服务器服务是指是从基础设施(Iaas)到业务基础平台(PaaS)再到应用层(SaaS)的连续的整体的全套服务,IDC数据中心将规模化的硬件服务器整合虚拟到云端,为用户提供的是服务能力和IT效能。
相较传统IDC服务模式,云计算IDC增值服务是相关于传统IDC增值服务的升级,是云计算数据中心下对传统IDC服务的升级版!云计算IDC情况下,可获得具备高扩展性和高可用的计算能力,用户也再无需担心硬件设备的性能限制等带来的问题。
资源优化
物理服务器,在硬件服务器的基础进行有限的整合,例如多台虚拟机共享一台实体服务器性能。
云服务器可通过资源集约化实现的动态资源调配,云计算可以实现横向/纵向的弹性资源扩展和快速调度,传统IDC提供的资源难以承受短时间内的快速再分配,且不说企业等待的时间成本,本身而言容易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云服务器而言,通过更新的技术实现资源的快速再分配,可以在数分钟甚至几十秒内分配资源实现快速可用,可以有效地规避资源闲置的风险。此外,传统IDC远不如云计算IDC那样可以跨实体服务器,甚至实现跨数据中心的大规模有效整合。
效率优化
云计算IDC服务相较传统IDC服务,前者采取更加灵活的资源利用方式,通过技术提升和优化使用户从硬件设备的管理和运维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内部业务的开发和创新,由云服务商负责云平台本身的稳定,通过这种责任分担模式使整个平台的运行效率获得提升!
售后优化
首先,云服务器归于基本电信增值服务,所以其服务提供商需要获得工信部的批阅以具有相应的运营资质。云服务商对国家方针政策的了解,备案等业务流程的支持,也是确保客户可以合法合规的运营。再者,当服务器使用过程出现问题时,需要运营商的协助才可以解决,这种情况需要任何时候都可以找到主机商的售后支持,大多数云服务商而言都会提供7*24小时的云服务器售后支持服务,这点也可以打消用户的使用顾虑,让用户安心、放心!
【嘉楠Musing】第6期
“去中心化”一词自以太坊出现以来,特别是在区块链领域里,开始变成了热门词。这词里承载了众多底层大众对阶级压迫,不平等的抗争,成了普通人对追求权利、财产自由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嘉楠前文中也说明了“去中心化”这词实际上没有比较明确的定义,更不应该用节点的多少和分散程度来简单的判断一个事物去中心化的程度,用Vitalik提出的“架构层”、“政治层”、“逻辑层”三个维度衡量更为合适。
当然,去中心化之所以这么被推崇,必然有它的道理。对此,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去中心化”这件事?
还是先从去中心化的好处和坏处开始说起吧。
先说说缺点,去中心化的缺点是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互联网服务依然是以中心化体系运转为主。
1、效率低下
去中心化的体系,实际上看起来是有些臃肿的。系统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则。众多的节点组成的分散式的系统并不够灵活。
不是说自治不好,只是有时候会成为累赘。比如更新迭代就需要轻快灵的节奏,而去中心化里,每当系统一个微小的修改和更新的一个行为操作,都需要所有节点同意,否则就会容易形成分裂,进而内讧分叉,系统优化和进化都面临着天然的阻力。
2、不可控与不可预知
不可控,就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掌控系统的绝对走向。
因为去中心,所以没有绝对的权威和权利,即便是进行生死相关的重大决策,系统内的最高层方面的决策,单个人在说服不了其他大多数同伴同意的情况下,也是没辙。所以在有分歧时,区块链项目选择的分叉,实际上都是在向我们展示它不可控的一面。
不可预测,系统的未来是不可预知的。比方说,Twitter和微博的信息传播都可以看作信息的某种去中心化,不知觉之中就有一些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不断扩大影响形成热点效应。而在此之前并无法完全预知它的形成。都说缺少监管不行,去中心了,实际上你也监管不了,成本太高。无法通过特定的外力去干涉系统的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毕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为什么需要去中心化,或者说去中心化的优点是什么?其实Vitalik已经给出了比较系统回答了。即容错性、抗攻击性、防合谋性。
1、容错性:因为系统由分散独立的多个节点组成,因此在系统整体上比较不容易遭受破坏。
2、抗攻击性:分散式的节点组成的系统,没有所谓的敏感的中枢节点,会被特别攻击。其攻击成本和对系统造成影响的难度也大大提升。
3、防合谋性:分散式的多节点系统里,个体通过合谋和勾结的来谋取利益的难度比中心化的系统要难得多,传统的公司和机构则容易得多。
Vitalik其实已经说出了最核心的几点,这里另外补充嘉楠个人的几点粗浅的见解。
多元性:
权利下放和分散的系统中,在大系统的简单规则下,出现多个小的乌托邦式节点是可能的。这些小的节点,它们有各自的特色,丰富而多样化。相互之间形成了一个多元的系统。这种小小的节点,它们更可能出现在,比如创意、灵感,这类可以通过节点数量上的优势碰撞出火花的场景里。
微信的小程序,张小龙就有意做成一个去中心化的模式。没有特定的中心权重,让每个提供价值和创意的作者通过小程序的方式接入进来,发挥群体的智慧,而小程序是用完即走,没有中心分发。当有足够多的用户在平台之上,群体丰富的创意更能够服务更多更广的用户体,让每个小程序的服务都能体现自己被需要的价值。当然小程序的去中心化还在继续。
资源利用率:
我还发现,去中心化这种系统,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虽然不一定能够解决效率,但对于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分布式存储的IPFS,把文件存储在分散的计算机里,将用户闲置的硬盘空间有效利用起来。又比如P2P视频,迅雷路由器等,都是对广大用户的带宽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不信任环境下的信任体系:
这个是加密货币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打破第三方中介,直接在不信任的环境中完成需要信任的行为操作。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比特币的点对点支付系统。在缺乏信任的环境中,创造信任体系。这也是为所有涉及金融和需要信任的领域里提供了一种解决的方案。
从比特币开始,到去中心化交易所,和目前火热的各种博彩游戏无不是基于对这一个体系的信任而愿意参与进来。
其实说到最后,去中心化系统,其目的还是为了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大规模协作来创造更高的价值。
去中心化之所以有这样的势能,是来源于它自下而上的组织形态。去中心化其实更具备生物生命的生长特性,就比如我们的细胞、分裂和组织而成的器官。蚁群,通过分工协作组成的蚁群社会。而生命是会拓展和进化的。
(未完待续……)
Q/A:你又应该如何看待“去中心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