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发布,或者遇上降价、促销等活动,其中肯定会有觉得值不值得买,或者想不想买的产品。在我们编辑部的各位,他们认为今年最值得买的产品会是什么呢?
杜维:HIFIMAN ANANDA
我想买(也的确是刚刚就买了)的电子数码产品是男人家的平板振膜耳机“HIFIMAN ANANDA”,这款耳机在2018年价格为6000+,并被美国多家媒体评为2018年年度最值得购买的耳机,可谓是出道即巅峰。
HIFIMAN ANANDA作为平板振膜耳机具有过渡自然失真低的特点,并且耳机本身是低阻抗、高灵敏度设计,这让这款耳机非常的易推。手机直推的效果就已经非常棒了,但这样只能发挥出ANANDA 4成的实力。想发挥出它的全部实力建议还是至少上一个带4.4平衡口输出的便携播放器或者台式解码器加耳放的组合,这个时候的ANANDA在3000元价位的耳机中我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制霸”,打遍天下无敌手,综合实力绝对的第一。毕竟这耳机当年可是6000价位的,降价到3000已经是降维打击了。
我上大学之后每年的元旦前后都喜欢买一些音频设备,这个习惯到现在还得以保留,今年我的元旦大件就是这个HIFIMAN ANANDA。我不知道大家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欣赏音乐了,有多久没有去聆听那些经久不衰的古典音乐了,今年是乐圣贝多芬250周年纪念年,这个时刻重新欣赏timeless是最合适的。如果你还没有步入HIFI领域,相信这款耳机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汪严:AMD Ryzen 7 5800X
个人觉得今年最值得买的产品是AMD Ryzen 7 5800X处理器,恰好打算升级CPU,这个太符合自己需求了。
今年的硬件市场比较畸形,能升级的恐怕还是CPU吧,我自己目前在用的是一套AMD Ryzen 5 3600加B450主板的组合,打算是先把CPU换成5800X,主板可以看情况,真不够用了再换B550主板。
目前的处理器日常使用是足够的,但有时也会做一些剪辑的工作,玩游戏也只是在玩网络游戏,这两方面Ryzen 7 5800X性能提升都挺大的。显卡我感觉今年已经没什么希望了,CPU还算有点盼头。大家参考我们的天梯图可以发现,5800X相较于3600多核性能提高了40%,更换后可以一口气用到DDR5内存全面普及的时候了。
吕嘉俭:索尼 PlayStation 5
自己今年觉得最值得/最想买的一款产品是索尼的PlayStation 5家用游戏主机,前提是以原价能买得到才行。
作为最热门的次时代家用游戏主机,PlayStation 5的性能自然不用说,以其配置,自己想装一台性能相若的电脑来打游戏要贵得多,何况还有很多独占游戏,而且会专门优化,效果可是杠杠的。电脑配置不低但想开个光追流畅玩游戏也不容易,可能要各种特效调整折腾半天,搞不好还遇上兼容性问题。反观PlayStation 5,《漫威蜘蛛侠:迈尔斯·莫拉莱斯》在4K@60下开光追顺滑如丝,画面质量立竿见影地提升,玩起来省心省力。在这点上来看,PlayStation 5太值得买了。
当年读书的时候,为了买一台PlayStation 2玩最终幻想10,可是省吃俭用费尽周折。从初代PlayStation到PlayStation 4,太多经典大作在索尼这个游戏舞台上留下光辉的身影了,相信这次PlayStation 5也不会例外,所以也是我最想买的。当然,要看看什么时候能原价买得到。
钟康:索尼 ZV-1 微单相机
近年B站、YouTube自媒体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都想做自己的频道、做个up主,当中多数人其实都不会考虑内容怎样做、剪辑怎样学,而是第一时间想买个高端无反相机,甚至电影机来拍视频,但老实说,如果你本身不是有工作需要,或者真的觉得自己能投入去做这件事,我个人建议你还是先拿个手机试着拍拍剪剪。
当然这也不是泼大家冷水,只是希望大家明白“gear doesn't matter”的简单道理,但倘若你真的有决心、有好学心,真的是“教练,我想做视频”,那么索尼ZV-1相机是今年众多拍视频的相机中,我觉得最值得推荐入手的做Up主新手设备。
索尼这部小而强的规格参数,应该大家都会有所听闻了,它用的是黑卡系列同款的1英寸CMOS,可以拍摄最高4K/25帧、1080p/100帧的H.264视频,搭配等效24-70mm焦距的、最大F1.8光圈的镜头,针对于拍Vlog、日常生活记录、产品体验b-roll拍摄,是完全够用了,加上它的画质很不错、自带收音也可以,也很简单易用的,而且还能让你慢慢学到很多拍摄知识。
而在色彩配置方面,它可以支持Slog 2/3(个人不推荐),以及HLG(个人推荐!)这些能让画面更好看更可控一点的格式,但如果你不懂曝光的话,那其实原生画面这次索尼有作优化,直出画面倒也问题不大。而等到你觉得画质不满足了,日后升级到更高级的相机,这部ZV-1还可以继续留作b cam,所以它的服役期可以很长。
当然它的缺点还是有一些,比如那个菜单以及功能设置的逻辑,实在让你怀疑索尼的PM,是不是根本没有用过这个机子,但我个人除了那个MicroUSB充电口,最无法接受之外,其它其实用惯了,倒也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每次还是想吐槽)。
其实相比两三年前,现在起步做视频真的友好太多了,有索尼ZV-1这样优秀的入门相机,再额外买SD卡、三脚架、爱图仕的小灯,以及RODE小麦克风,这些都在7000元以内就能完全搞掂,可以很好地开始你的up主生涯了。
杨申圳漫步者 MA5 &HomePod mini
当时想买个WIFI音箱方便手机、平板推送播放音乐并且多设备之间随时切换控制,预算不多就买了漫步者MA5,支持Air Play,不过这音箱设计其实有点问题,它两个低音单元是并排的,放低音较重的音乐(比如《Bad Guy》)并且将音量开到最大的时候,这音箱的音腔振动居然会带动它横着抖动起来。
不过实际情况确实也在家开不了这么大声,自己都吵得受不了,所以说这个WIFI音箱其实还行,个人觉得是千元内不错的了。当然了,这个是上半年买的,当时苹果的HomePod mini还没出来,不然我现在很有可能选择买HomePod mini。
西部数据 4T 紫盘
给自己的NAS用的,觉得红盘太贵,而且放NAS中我对性能也没那么高要求,就最终选定了西数的紫盘,主要就是看中了非SMR、低噪音、耐久性好、而且不贵,所以我觉得它当NSA用盘性价比也挺高的就买了,结果没让我失望,用起来挺好的。
索尼 KD-55X9000H 电视
这个就是当时想买个大屏幕看电影用的,看中了索尼9000H色彩好并且价格也合适,而且说后续支持120Hz刷新率,幻想着之后买再买PS5它俩绝配。结果后面主机上市后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我到现在都没有摸到PS5。
这电视看网飞的体验很不错的,安卓系统可以直接装网飞APP,支持杜比视界,它是VA屏幕,买之前看评测已经知道可视角度比较窄,但是想着应用环境就两个人一起看,窄点也足够了,买回来后发现果然很有点窄,另外,原装的遥控器不好用,手感差,于是我又去淘宝上买了上一代的遥控器,如果没记错型号应该是TX500C,换上就舒服了,总的来说索尼9000H是个很不错的电视。
Apple 第八代 iPad
这个觉得值得买的理由之前的圣诞送礼篇已经说过了,10.2寸屏、A12处理器只要不到3000块(我买的128GB WIFI版银色)。这个是买给家人用的,我的平板主力还是轻很多的iPad mini 5,因为我大量时间拿平板用来看漫画,大量的手持时间让我对重量很看重,虽然这个第八代iPad我就摸过几下就给家人了,提供不了更多的体验信息,但是我也没收到不好的反馈,所以说日常使用的平板来说这个真的很不错。
TT G521 三模无线键盘
之前有个无线键盘内置锂电池的,但是后来发现,与其没电了要换成有线状态使用一会儿时间我更乐意准备一堆干电池在家随时更换让键盘一直保持无线状态,所以后面买了曜越的G521红轴,三模连接、国产TTC的轴、有掌托、音量滚轮、PBT键帽,用到现在都感觉挺好的。
林德琛:LG OLED55CXPCA 电视
如果你是想在客厅或者房间里享受大屏打游戏的乐趣的话,那么LG的CX系列电视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其中尤以55CX又是系列里最具性价比之选(48寸比55寸还贵)。 作为一部55寸的4K OLED电视,它拥有着不论是对于PC还是次世代主机都非常友好的4K 120Hz刷新率,而且还有ALLM自动低延迟模式、VRR可变刷新率(40Hz至120Hz),对于打3A大作来说是一个绝配。当然了,HDMI 2.1这个刚刚在显卡以及新主机上出现的特性LG CX也是支持的。除了游戏,对于一般家庭影音来说LG CX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能够显示绝对黑埸的OLED配上98%的DCI-P3色域对于观看HDR内容来说可以带来一个非常不错的感受。
当然了,LG CX也不是没有缺点,它的最高亮度并不是很高,使得在观看高亮片段时不会像LCD电视那样给到超亮的感觉,不过这也是OLED屏幕目前的通病。另一个问题是LG CX出厂时会偏绿,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用进工程模式调白平衡,不过一旦调好了之后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
于我来说,买了55CX之后在客厅打打《赛博朋克》,周末看看《曼达洛人》和其他4K蓝光原盘的电影,是非常舒服的。
张迪:群晖 DS220+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
如今大家的数码设备越来越多,手机/平板/笔记本/台式机等数据需要共享使用,同时大家对数据的存储安全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无论是家庭照片还是公司文件,都尽可能的需要妥善安全的管理。可能大家会选择各种网络云盘,将自己的数据上传第三方云储存进行备份,除此之外,NAS也是非常适合搭建个人/家庭使用的私有云设备,不仅能够便利的备份共享各个设备之间的娱乐影像资料,同时配套的软件还能快捷的进行多人共享编辑、存储、分享,让生活工作都能够井井有条。
所有的数据,通过磁盘阵列的硬盘配置,不必担心硬件损坏造成数据丢失,作为一个不关停的私有云盘,安全、可靠、高私密性一机搞定。NAS还能够作为家庭安防的枢纽,通过配置网络摄像头,实现实时影像分析,动作侦测录像等监控功能,群晖DS220+就是这样一台能够提升数码生活幸福指数的最值得购买的产品,双盘位适合个人及普通家庭使用,如果对NAS有重度需求,可以选购更多盘位更强性能的群晖NAS。
林嘉杰:赛睿 Sensei RAW霜冻之蓝V2 鼠标
今年基本上我没怎么更新自己的电子设备,主要是没啥需求,当然想买的东西还是有的,比如Intel的傲腾SSD,还有索尼的Xperia 5 II,但你问这两样东西值不值得买,当然不值啊!
今年买了有觉得比较值得的产品就只有赛睿的Sensei RAW霜冻之蓝V2了,入手的原因当然是原来的Sensei坏了,有懒得去换微动,就直接买了个新的。为啥不买新款的Sensei Ten?因为它用的类肤表面实在太不耐用了,虽然刚买入的时候丝般顺滑,但一年后就会变得非常恐怖,最初使用的Sensei RAW就是这样,所以后来才买了最老的Sensei,现在换霜冻之蓝V2手感没啥太大的变化,还是沿用Sensei的磨具,唯一的变化大概就是变轻了,还有就是白色不耐脏,要常清洁。
个人喜好赛睿Sensei系列的最大原因当然是它的手感,其次它是左右对称的,换到左手用问题也不大,左右两边各有两个侧键对于办公和游戏都是很有用的,当然这是看个人习惯的,反正我是经常使用这些侧键的。
潘靖江:AMD Ryzen 5 5600X
作为一个锐龙7 5800X的用户,让我说出“锐龙5 5600X比锐龙7 5800X更值得买”的话多少有些不甘心,但后者的性价比确实不怎么高,如果我当时不是不甘于仅仅是从酷睿i5-8600K升级为锐龙5 5600X而选择了锐龙7 5800X,我想我现在多半是在用锐龙5 5600X处理器。
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的性能提升是有目共睹的,锐龙5 5600X虽然只是6核心12线程的规格,但是综合性能基本上与酷睿i7-10700K旗鼓相当,加之两者配套的主板在定位上有一定的差距,后者要发挥全部特性必须配置Z490主板,而前者只需要B550就可以满血运行,综合起来锐龙5 5600X平台的组建成本可以更低。加之锐龙5 5600X还支持SAM以及PCI-E 4.0等诸多新特性,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不会落后,而对家仍然停留在PCI-E 3.0时代,想要与锐龙5 5600X形成正式的对抗,还得等明年的新品才可一战。
只是锐龙5 5600X目前还是处于缺货状态,能以官方建议零售价入手就已经很不错了,优惠套装价什么的估计还得等等,但是这并不妨碍其成为今年里最值得买的CPU,至少是最值得买的CPU之一。当然如果你跟我一样不甘于6核12线程的规格,锐龙7 5800X也是不会让你后悔的选择,只是性价比上确实要低很多就是了。
微软是老牌PC软件提供商,近几年大刀阔斧业务整改,重点向云服务方向发展。
华为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民族企业之一,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做到了世界通信领域的No.1。近几年消费者业务更是增长迅猛,如果没有美帝制裁,也许去年就已经把三星打趴在地。虽然受到了美帝的各种制裁,仍屹立不倒。
无论是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还是华为挖空大山置放,其中一个主要因素都包含运维成本。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原因。而且这两个项目性质其实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下面我们就先来详细看下这两个项目。
微软服务器沉入海底实验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的项目叫纳蒂克(Natick) ,取自美国一座小城市的名字。
该项目试验最早始于2015年,最开始在加州数据中心进行灌水试验,以验证项目在水下的可行性。
后来于2018年,在苏格兰正式将一整个数据中心沉入35米深的海底,包含了864台服务器和27.6PB的存储设备。直到今年9月14日,微软宣告了其最新实验的成功,表明未来水下数据中心是一个可行的方案。那么,微软的这个实验有什么好处呢?
1.降低成本,同时结合可再生能源
服务器维护的电力成本中,很大一部分都被服务器的冷确过程所消耗。 将服务器置于海底,冰冷的海水天然地为服务器冷却提供了帮助,与陆地相比会节约一大笔能源开销。 微软与Naval Group合作,该公司是一家有400年 历史 的法国公司,在制造和维护军用船舶和潜艇方面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为该项目应用了潜艇的热交换技术。
同时 微软还期望能与海洋中可再生能源比如潮汐能,海上风能结合,通过这些可再生能源,实现海底数据中心自给自足的运营。
还有一点, 在海底连租金都省了。
2.位置优势、快速部署
微软海底数据中心是模块化概念的。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岸线20公里以内,所以将数据中心分块放置在沿海城市的海域中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 大大降低数据传输上的时延,让用户上网体验更好。
同时 快速部署,一个数据中心模块从规划到落地部署只需要90天 ,以目前技术来说比在陆地上建立数据中心要快很多。
3.低故障,免运维,可回收
因为在海底环境封闭,不会有人为因素影响。封闭容器中也会被填充惰性气体,让服务器可以在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运行。 微软表示,水下数据中心的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的八分之一。 不过一旦出现了问题,水下数据中心的维护成本和难度要远远高于陆地。所以微软期望一个数据中心模块,可以在水下持续运行5年免维。当其使用寿命结束时,可以进行再次回收利用。
华为挖空大山置放服务器接下来看华为挖空大山置放服务器, 该项目是华为在贵州正在进行的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的建设。
1.政府优惠政策
之所以选择在贵州,离不开国家各种优惠政策。
贵阳市是中国首个将大数据产业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发展的城市。华为也不是唯一一个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的公司。腾讯、阿里、苹果等众多公司也纷纷在贵州投资建设数据中心。电能消耗是数据中心运维成本中最大一笔开销。 贵州有丰富电能,再加上当地政府大力优惠政策 ,最低电价0.35元/度,让企业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同时 政府还提供了大面积低价地皮,让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又降低了一成。
2.稳定的地质带,适宜环境
贵州所处位置为稳定的地质带,不会发生地震、火山或洪水等其他自然灾害。同时贵州气候适宜,常年温度比较平均,不会过高过低,适宜服务器运维。
华为采用挖山放置服务器方法,不仅巧妙利用了山体结构充当建筑,又利用了山体稳定和恒温的特性,一举两得。
谁更胜一筹?了解了上面两个项目,再回头看谁更胜一筹呢?其实两个项目并不是同等属性和具可比性的。
微软的纳蒂克目前还是一项应用研究项目,还没有完全转成商用,而且其数据模块的部署模式,主要是为了用户提供更好的上网和云服务体验。
而华为选择在贵州挖山,建立数据中心则是一个完全成熟的商业项目。并且华为建设的是IDC数据中心,我猜与之前苹果的类似,是用来做为华为云存储中心来用的,如我们华为手机中云空间的存储数据,是一个冷数据存储中心。
总结如果非要评判,我觉得微软的海底模块化数据服务中心,结合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很环保并有创意性的项目。并从消费者体验角度出发,未来在更深入更广泛的云服务中,也许项目不一定能落地,至少也为大家提供了创造性思路。华为挖山建数据中心,脚踏实地跟随时代的节奏,符合华为一贯作风,看准某一领域,勇敢的向前冲锋,要做就做世界第一。
近日华为车BU与消费者业务CBG进行整合,由余承东来带队,期待未来会为华为打开另一片天,也为中国企业塑造一个榜样。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同时也祝愿从华为卖出的荣耀,虽然不再属于华为,但仍能继承来自华为的优良传统,延续华为手机上的“荣耀”!
无论是微软的沉海还是华为的挖山,他们都是在为数据中心降低能耗寻找解决方案。而他们两家找的解决方案都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对数据中心进行冷却,从而减少数据中心巨额的制冷费用。至于谁更胜一筹?不太好下定论,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比一下:
1、从降温效果来看2017年,华为选址在贵州贵安新区建设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直接将一座小山挖空,然后通过当地的天然的低温环境来对数据中心进行降温。贵州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贵阳全年平均气温才15.7 ,非常贴合数据中心运行要求的温度18 -25 。
从上图全年温度曲线来看,华为数据中心选择在贵州,全年只有2个月超过了25 。而且,在山洞里的温度相对恒定,就连夏天也可以稳定在25 左右。其他月份就更不必说了。所以,在这样的山洞里建数据中心,基本全年都可以采用风机自然冷切。非常少的时间需要用一下空调。 相比北上广深、减少了大量的空调制冷。至少可以节约80%的制冷费用 。
在2018年,微软将一个装载了864台服务器的Northern Isles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北部的海域中。试验海底数据中心,尝试利用海水对数据中心进行降温。根据数据显示,世界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 ,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 5 。对微软来说,完全可以在浅海中找到1个全年不用空调降温的地方。 这个降温效果和华为挖山的相差不大 。
2、从建设角度来看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和我们挖隧道建房子差不多。一次性基建工程投入比较大 。而微软的沉海数据中心,则需要生产使用类似集装箱一体化数据中心,然后再用圆形的潜水器将集装箱一体化数据中心放置在里面。并在这里部署海水换热系统。从建设速度来看, 微软沉海数据中心可以工厂规模化生产 ,而且海底位置非常广阔,建设时间比较短,成本也会较低。而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基建时间比较长,但一次性建设好,可以放置较多服务器。 从建设角度来看,微软略胜一筹 。
3、从使用维护角度看
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使用和我们平常的数据中心一样,使用和维护都非常方便 。而微软沉海数据中心就麻烦很多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而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就没有这些问题。所以, 从使用维护上来看,华为略胜一筹 。
总结无论是微软沉海数据中心,还是华为挖山数据中心。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降低数据中心制冷的能源消耗,做到节能环保。两者的节能降温效果是差不多的。建设上微软的沉海数据中心似乎速度更快些,而使用维护上,则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更强很多。
微软是美国互联网的巨头,服务器的研究方面也是全球最先进的,所以他们设计把服务器沉入海底是经过相关的科学原理。而中国的华为却把服务器安排在大山置放,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科学原理呢?两国 科技 巨头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散热的问题一直是服务器开发商最头疼的问题,那么华为和微软这两家大公司究竟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服务器主要由硬盘、内存、CPU等系统组成,是一种比普通计算机运行更快,负载更高,价格更昂贵的物件。由于服务器的负载比较高,所以经常出现热量过高的问题,如果一旦散热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将会影响到服务器的运转功能。
美国互联网巨头微软公司采用了海水散热法。海水散热法顾名思义就是把服务器放在海水的下面, 海水的质量密度比较大,流动性比较强,一旦服务器沉入到海水下面,海里的水通过不断地流动可以降低服务器产生热量的温度,达到降温散热的效果 。但是另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是电器都是怕水的,一旦服务器遇到大量的水侵入就会产生短路的现象,严重的话可造成电器报废的结果。所以微软公司刻意重金聘请了某国著名的专业团队来解决这个难题。 这个专业团队利用了潜艇的密闭性和防水性的功能原理设计了一个水下服务器中心,经过多次的研究测试,终于成功了。
华为公司利用了地理散热法。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南北方气候相异巨大的国家。 在中国的贵州,一直以来是一个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方,地势特点都是西高东低,地貌都是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这四种为主。光照条件比较差,降雨的天数也比较多,相对湿度比较大。 所以华为公司的科学家都是利用贵州独特的凉爽气候把散热问题解决掉。
但是令华为科学家头痛的问题是贵州都是大山,所以服务器的安装连接比较麻烦。 华为公司把服务器置放在贵州大溶洞里,大大降低仓库的成本。贵州的溶洞之间都是可以相通的,所以只要采用扩充连接网络体系,就可以解决服务器连接的问题。再加上贵州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地貌,减少了地震,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而导致服务器数据丢失的问题 。电器的核心就是电,那么在大山里高耗电的服务器是如何解决电量运输的问题? 贵州这地方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所以华为科学家根据因地制宜很好的降低了华为公司服务器的供电问题。
贵州洪家渡水电站
往往发展的代价都是以生态环境为牺牲,那么服务器放在海底或者放在大山里究竟会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呢?两国的 科技 巨头如何解决这个生态问题呢?
人造珊瑚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华为公司是如何解决在贵州大山里的服务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呢?在贵州的贵安新区,国家大数据中心,华为数据中心,腾讯数据中心都纷纷落户在这里,让宁静的贵州大山一下子成为全球最庞大的数据存放中心之一。 所以当地都会建立许多环境监测站,命名为环保云(线下监测站线上APP),环保云的建成改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以往的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的状态。对全省的水文环境,空气环境情况实施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监控,很好的把控了贵州整体环境的监督。这个环保云APP功能中也有群众投诉的功能,如果公众一旦发现贵州深山里有环境污染的事件,可以通过手机拍照,留下证据通过APP进行环境信访投诉,相关的部门会根据群众的投诉来展开调查 。所以贵州大山里的华为服务器都是经过防污染环境设备把污染环境的程度降到最小。
总结相对散热的处理方法,两国的 科技 巨头公司都不相上下。
相对于生态环保问题的处理方式,两家 科技 巨头公司的设计研究都十分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
相对服务器供电处理方式,我比较认可华为公司的因地制宜降低电费成本和解决供电的方法,这一方面华为公司更胜一筹。
我在想,微软公司的高层是不是经常手机发热时用冰箱来来降温、头脑发热时用冰块来抚,然后一下子脑洞大开想到了解决服务器发热的问题,将自家的服务器深入海底冷藏保存。
不过,微软不是先例,早在1850年的时候,在英吉利海峡就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通讯电缆,百来年后微软也将自己的数据中心沉入海底。
据了解,微软是将一个长约12米,直径3米的铁桶沉入了苏格兰水域内,这个铁桶内一共装有864台服务器,而这个铁桶将为苏格兰群岛周围海域提供云计算能力和互联网的链接。
根据微软公司的解释,将这巨大的服务器沉入水中也是为了成本考虑,如果放在陆地上,将面临这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水电等,十分让人头疼,而放在海里就十分的简单了,海底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冰箱一样。
这里我得说一下,微软为何会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肯定不仅仅是因为节约成本那么简单。微软作为一个老牌且知名的互联网 科技 公司,它的产品服务全世界,而且质量还很不错,就说我们国内吧,几乎我们每天都和微软打交道,打开电脑你用到的就是微软的系统,使用的办公软件也基本来自微软的,可以说在国内微软有很大的影响力。
服务器作为电脑数据的心脏,发热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将数据沉入海底既能解决发热的问题,也能使服务器所在海域周边的居民能够及时体验到互联网。另外,除了解决发热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环保。
那么,既然微软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有这么高的成效,华为为何不学微软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而是在深山老林里放置呢?
首先,华为的数据中心与微软的数据中心不一样,微软能用一个几米宽十二米长的箱子装下服务器沉入海底,但是华为不行,华为的数据中心很大,如果沉入海底工程量和成本费用就会很高,越大的数据中心放入海底越不安全。
华为选择在贵州大山里建数据中心,而不是在国内其他地方,首先就是成本问题,再者就是环境和就业问题。
贵州地势相对偏高,土地资源有待开发,又有国家政府对贵州地区的扶持,贵州也在大面积推广和招商引资,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优惠。
另外贵州这个地区高原山地多,个别地带气温相对较低,环境上比较适合数据中心的建设。华为在贵州建数据中心而不是在海底,其实华为并不少只在考虑自己,也在为国家考虑,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了就业。
大型 科技 公司每天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如何存放这些数据成为了难题,不少公司选择兴建自己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位置特别重要,需要的因素比较多,比如防震、安全、节能以及方便维护等。
存储数据的服务器运营时,会消耗大量的电力,尤其是数千台服务器同时运转,整个机房产生的电量堪称恐怖。而CPU等零部件运行时,服务器又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还需要设专门的散热系统。
所以不同厂商对于服务器存放的位置会有不同的方案。微软与华为选择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案,微软选择将部分服务器放到海底,而华为却选择将服务器放到贵州的大山里面。后者的做法是目前国内很多 科技 公司通用的做法。
那么两种方案谁更胜一筹呢?
经济成本华为一次性将山洞掏空,需要付出巨大的建设成本,但是除了拿地与建设成本外,几乎不再有其他的费用。而微软只需要选择一个地质条件较好的海底就行。
当然,微软的服务器需要用钢制密封舱包裹起来。华为的建设成本要更高一些。不过华为存放的服务器数量要更多,目前华为在七星湖数据中心存储了60万台服务器,而苹果存放到海底的服务器数量有限,目前只有数百台试验性质的服务器存放在海底。
维护成本贵州的电力资源丰富,电费价格相对便宜,而存放在山洞的服务器可以随时进行人工维修,反而微软的服务器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时会相当麻烦,不仅需要用吊船将服务器打捞出来,也需要将服务器从密封舱中取出来,同时连接服务器的光缆也有可能被海洋动物破坏 。所以微软的维修成本比较高。
安全性贵州喀斯特地貌地质比较稳定,泥石流与地震发生的概率特别小,华为的服务器基本上能够保证稳定运行,而海洋生态环境比较复杂,洋流、海啸、地震频发,哪怕选择的位置特别好,也不能够保证无忧。当然,密封舱外壳也许不怕海洋生物 ,但是也难免会出现疏漏,总之,海底存放服务器安全性不如陆上。
散热效果贵州海拔高,气候条件好,而贵州的山洞里面气温恒定,通风条件好,堪称天然的空调,企业无需付出额外的空调费用,而海底的温度同样比较稳定,海洋温度常年保持在17摄氏度,海底的温度更低一些,同时海水流动会带走热量。从散热效果来看,两者基本上半斤八两。
那么谁更胜一筹呢?我个人觉得建在山洞里面比较好。 微软将服务器投放到海底,只是做了个试验,实际上并没有大规模采用,而目前已经有数百家大型 科技 公司将数据中心建设到贵州,贵州的优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服务器建设到地面,也能够被当地带来岗位与税收,本身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肯定挖山的优势大!降温只是一方面,挖山加固就是一个天然的防空洞!出现战争是,数据中心被毁的后果,大家想想都明白
几大互联网企业都把数据中心建设在贵州,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从安全考虑,山高林密地理位置偏僻,远离沿海,战略位置偏后,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2、气候偏低,有利于设备散热,
3、存储设备巨耗电,贵州电力充裕,电价有优势,
4、远离重工业基地,电磁环境好,
5、数据中心集中建设,便于大数据相互交换,
6、地方政府支持,税收优惠幅度大。
显然挖空大山,可能更靠谱一些。
现在为了给服务器降温,节省电费,确保服务器稳定运转,可以说各个公司都是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其中微软公司将服务器沉入海底,而华为在贵州挖空了大山,这两个方法都相当好,但是相对来说,华为公司挖空大山可能更胜一筹。
1、挖空大山更好一些华为为了节省能源,节省费用,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大量服务器,采取的措施就是在贵州挖空大山。在贵州,常年温度可能也就是12-19度左右,而在大山的山洞里面,可能温度就稳定一些了,可能温度会维持在十二三度甚至更低的样子。这样服务器在运行的时候,可能发热就会更低一些,而且散热损耗等能源也会更少一些。
而且在山洞里面,如果发生一些情况,能够随时进行解决,而且在山洞里面,地质结构也更稳定,可能长期来看,成本会更低一些。
因此,感觉华为挖空大山放置服务器更胜一筹。
2、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水底,稍微差一些微软公司将服务器沉入水底,也是为了降低能耗,保障服务器稳定运转。在大洋底部区域,很多地方常年的温度也不高,在1000米深度的海洋底部,大概水温在四五度的样子。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微软可能沉入水底大概也就是三四十米左右的深度,可能温度也在十四五度的样子,因为再深的话,可能服务器壳体成本会大幅度上升。
而且相对来说,把服务器沉入水底的成本可能会更大一些,而且可能还会受到海浪,侵蚀等影响,而且以后运行维护也不是很方便。
因此,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水底,感觉上就稍微差一些了,可能成本更高,而且运行维护也不是很方便。
3、结论综上所述,感觉上华为挖空大山更胜一筹,运行维护方便,而且长期成本可能更低。
绝对是在大山里更方便。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更胜一筹?一目了然。
单说降温的效率,肯定是沉入海底见效更快。华为把服务器放在贵州大山里,虽然环境温度也低,毕竟没有海水的低温和全包裹覆盖。
但是,服务器不是永动机,用到一定的年限一定会出问题,不管是系统问题还是硬件问题,需要维修的时候,在大山里,可以人进去,或者取出来。
在大海里,维护服务器还需要专门打捞,也不太可能让工程师潜入海底,还涉及到安全问题,万一进水也是大麻烦。
综上所述,从后续维护成本来看,还是放在大山里比较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