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侯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北宋平民毕升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
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
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
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
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
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1946~1958年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至今正在研究第五代智能计算机。
扩展资料:
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
1、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研究,其已被突破,达到每12个月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1个电子元件,现在则高达3万多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
可生产出更高效率的宽带网,海量存贮器,集传感、数据处理、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危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通过细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可以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
2、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1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时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同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
价格下降10倍,这一定律也即将被突破。在超高速方面,IBM的高性能计算机峰值已达到每秒300万亿次以上。美国计划在2010年前研制出千万亿次计算机。从量子理论推出来的极限计算机,其速度将达1051次/秒,且内存可达1031比特。在小型化方面,日本在利用集成电路方面。
将一家电视台(包括设备和信息采集存贮)压缩到纽扣小的芯片上,取得了初步成功。他们准备将其再压缩到药片大小,甚至设想将检查设备通过药片置入病人体内,以直接观察病人的病情。在智能化方面,冰箱电脑里事先存储了你的饮食习惯,零食、油米酱醋等吃完了。
它会自动连接互联网,替你向超市订购;微波炉可以自动下载食谱,只要你事先把买回的鸡鸭鱼肉放进去,它便会在你预定的时间自动进行解冻,并做成香喷喷的美味佳肴。这些预测,实际为人们展现了信息技术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说明信息技术离“成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网络向着高级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属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属信息传输技术,在它们各自独立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很难有大的突破。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计算机技术日臻完善、通信技术普遍数字化后,这两大信息技术在兼容与共存的基础上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信息技术进入了信息传输、处理、储存一体化的新时代,一方面实现了现代通信系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传播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各种通信方式一体化;另一方面,使计算机借助通信线路实现了网络化。总趋势是数据、话音和图像三种技术的融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技术
这是一份令人惊叹的成绩单——今天,我国电话用户总规模已达17亿户,固定电话用户比1949年增长800余倍,平均每人享受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远高世界平均;这是数字背后的沧桑巨变——从零起步,我国通信设施不断完善,技术加速更迭,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信息红利惠及每一个人。
从沟通你我到连接世界,“书信中国”到数字中国,70年信息技术的变革不断助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70年,信息变革翻天覆地
“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全球第一,商用全面铺开。”近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说,预计明年我国正式大规模投入建设独立组网的5G网络。
也是在同一天,中国移动宣布开创5G业务运营生态,加速推动5G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5G时代正在开启。
在通信领域,人们通常用“G”的变革形容信息技术带来的跨越。从零起步,逐步实现“2G跟随”“3G突破”,到今天“4G同步”“5G引领”,网速变化的背后是一部科技进化史,也是信息社会不断演进的历程。
时光回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通信基础设施陈旧、技术落后,全国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仅31万门,长途联络主要靠书信、电报,无论通信技术还是装备,都比发达国家落后二三十年。
今天,一根网线架起沟通的桥梁。山区的百姓用上了快速稳定的通信网络,持续不断的提速降费降低交流成本……70年来信息通信的变革改变了每个人,也温暖了每个家庭。
工信部报告显示,我国建成较为完备的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信息化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截至2018年底,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全国固定电话用户1.8亿户,比1949年增长836倍,移动电话用户15.7亿户,比1988年增长52.2万倍。
“70年不懈努力,我国跃升为世界网络大国。”苗圩说,信息化发展显著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国家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提供强有力支撑。
70年,信息内涵不断拓展
450万台——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中,百度以3775%的同比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音箱供应商。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不断扩大的语音交互市场。有机构预测,未来人机交互方式中语音将占30%左右。
2000年回国创业至今,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见证了中国社会信息化跨越式发展。从文字搜索、图像识别到人工智能,跃迁的技术不断拓展着信息内涵,重新连接人与世界。“今天,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信息世界。”李彦宏说,百度通过开放人工智能平台,努力为全社会的高效创新赋能。
70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始终伴随且助推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从移动支付、智慧出行到智能工厂、智慧城市,科技浪潮下,“互联网+”重新定义着方方面面。
视觉识别、重量感应、扫码支付……不久前,苏宁第四代无人店在南京开业,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产销协同和智能购物。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认为,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到来,智慧零售大势所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速分别为17.8%、28.8%。
工信部调研发现,截至2019年6月,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9.3%;开展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5.3%、25.3%。
“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中国超过20家。”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说,信息技术加速与各领域深度融合,为我国抢抓发展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
70年,信息红利不断释放
线上餐厅装修师、电子竞技顾问、密室设计师……近日,美团点评联合智联招聘发布报告显示,生活服务业诞生出一批“数字化”新工种。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13个新职业中,绝大多数出自信息化领域。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说,数字经济既创造了非常大的就业增量,也提高了就业的质量,成为吸纳和带动就业的新引擎。以数字化管理师为例,当前从业人员已超过70万人。
从冷门的技术专业到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70年,信息化推进与民生改善加速相融,释放更多社会价值。
几十年来,我国基础网络设施不断完善,努力解决了网络覆盖少、网速慢、资费贵三大难题,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让信息红利惠及全民。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用户月均使用移动流量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与5年前相比,固定网络和手机上网流量的资费水平降幅超90%。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约1/5,4G的基站数量占到全球4G基站数量的一半以上,平均每个人享受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远高于世界平均。”苗圩说,信息化已成为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催生无数创新型应用落地开花。
70年,信息化发展推动“书信中国”转型为数字中国;牢牢抓住信息浪潮,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迎来新机遇,获得新动力。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语言的产生,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是猿到人的标志。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的发明,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可以大量生产,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46~1958年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